APP下载

“声动”的材料,快乐地“听说读写”

2015-09-06范春芳

家教世界·现代幼教 2015年7期
关键词:区角游戏幼儿

范春芳

语言是人类思维和交际的工具,也是幼儿学习与发展的五大领域之一。因此,每一所幼儿园的区角中总会有语言领域的活动。但其多以“沉闷无聊”居多,鲜有真正能促进幼儿语言发展的亮点。笔者从对幼儿语言发展的重新理解开始,以批判的眼光审视当前区角中的幼儿语言活动,发现问题、追根究底、大胆创新,以区角环境和材料的研究为突破口,以让幼儿在区角中快乐地以“听说读写”为努力方向,真正达到有效促进幼儿语言发展。

一、语言活动材料“四缺乏”

一到幼儿自选区域和自选材料的时候,很多幼儿都奔向了建构、益智、美工等有趣而生动的材料,剩下动作慢的孩子,不得不被“淘汰”到语言区,东挑挑西拣拣,选了一本书坐下来,翻了几页就开始往边上看,时不时被旁边的“高大建筑”所吸引,被美工区“精美画作”所定睛……“活络”的孩子没多久就“叛离”了语言区,“听话”的孩子只好一脸“身在曹营心在汉”的无奈和无趣。

此时,老师会微笑着说:“请你选一本喜欢的书,认真地看,讲讲里面的故事”。于是,孩子把头低向了手上的书本,口里念念有词,一副认真的样子,老师会心地笑了,走了。

不难看出,孩子和老师对区角中的语言领域都显示出了一种无奈和茫然,这也是很多幼儿园在区角创设中的瓶颈。分析原因有以下几点。

1.材料缺乏可操作性。

语言领域的材料多为“阅读”,缺少了手的参与,没有了具体的作品,感知和体验就不会充分,兴趣也不会持久。

2.材料缺乏趣味性。

语言活动材料除了书还是书,顶多就是修补图书的工具,再有就是故事表演用的一些服装头饰。很多书不是幼儿经验和能力范围内的;修补图书也只是装装样子;服装和头饰其实也不是自己需要的。看似琳琅满目却一点不好玩,自然也就不能引发孩子的兴趣。

3.材料缺乏直观性。

一方面,活动的过程不能真实捕捉,孩子的眼睛和大脑活动是否同步,语言和画面是否相关,这些都无从判断。另一方面,活动的成果也不能显现,没有作品或环境的改变可以呈现。于是,孩子和老师对这一领域的关注也就都缺少了点压力和动力。

4.材料缺乏互动性。

因为操作性所限,幼儿与材料的互动少之甚少。而区角活动多为幼儿个体的活动,幼儿一个人看书,没有分享的同伴;一个人讲故事没有倾听的同伴;没有人气的互动,怪不得孩子把注意力转向别处。

鉴于以上观察分析与思考,我们努力尝试去突破,弥补以上“四缺乏”。

二、让语言领域的材料“声动”起来

(一)“视、听”结合型

利用小型的录音机,用老师的声音与幼儿进行互动。选择合适的读本,由老师事先录好音,设计好提问,引导幼儿边听边看,还制作一些表征本(板),让幼儿将听到的内容以作品的形式呈现出来。可操作的、视听结合的材料很好地解决了幼儿阅读的无目的性,也很好地解决了活动结果的无实物性,让老师的观察评价更直观。

(二)“声声、生生”互动型

我们发现,视听结合的材料让孩子们对书本的阅读和持久性兴趣明显高了,倾听理解能力也明显提高了,前书写的机会也多了,但是,似乎孩子还是没能大胆“说”起来,总是有些怯懦,表述不够大胆流畅。《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告诉我们:“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看来,语言的发展还需要一个“声声互动”,小录音机的声音不能和孩子互动起来,顶多只是“一来一往”,而孩子的语言发展需要的是“常来常往”,于是,我们尝试打破语言材料宁静的特质,研发“生生互动”且“声声互动”的材料。这一类型的材料凸显游戏的趣味性,激发幼儿的表达兴趣,积累运用语言的经验,乐意与伙伴合作交流,最终达到培养幼儿语言能力的目的。

这一类型的材料,我们积累了以下经验。

1.游戏趣味的充分体现。

摆脱了对语言技能指标的过分追求,如积累了多少词汇、学会了什么句型等等,更关注幼儿语言运用的积极性,把语言学习自然渗透到其他领域中,增加游戏的趣味,自然幼儿“说得快乐”了。

中班的“语言棋”让幼儿在竞争性棋类游戏中看看说说,两人每走一步就要用脚下的两张图编一句话,看谁编得长、编得合理,成功者进一格,看谁先到终点。这个棋谱有多种摆放法,也就决定了每次所讲内容的不确定性,非常新颖,同时,落地的棋谱上,孩子变成了棋子,非常有趣,因为不能重复同伴说的内容,也有利于幼儿求异思维和想象力的发展,如此,幼儿自然乐说、会说、说得好。

中班材料“推推乐”,灵感来自湖南卫视的一档综艺游戏节目,幼儿两两相对,面前一盘格子,几张图片,用图片上的内容连成一句话,则相应的图片会向对方移动,游戏者必须充分调动自己头脑中的词库,积极组织语句。为了不让图片到达自己的底线,一场斗智斗勇的比赛就此展开,幼儿要考虑到给离自己底线最近的图解围,还要考虑用尽可能多的图连词成句来给对方造成威胁,还要倾听对方说了什么自己不能重复。聪明的老师把图片做成可替换的,这样,每次游戏图片不一样,挑战不一样。充满激情的游戏促进了幼儿用语言交流的积极性、语句的完整性。

2.其他领域的充分结合。

尤其是益智区的材料,添加了倾听和表达的内容,让材料更生动了起来,因为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是思维的表现方式,人类的思维成果正是靠语言的帮助得以巩固、发展和传递的。如中班的“就是不能说名字”,内容取自主题“农场里”,幼儿两人对抗,说者要描述出某一动物的特性,如颜色、居住习性、食性等,但不能涉及到该动物的名称,猜者要注意倾听对方,并以发问的形式向说者讨要更多的信息,最终猜出是什么动物。这个游戏挑战幼儿主题经验的同时,是对逻辑思维的挑战,而问答间需要幼儿有序、连贯、清楚地表达和倾听识别语言信息,同时在游戏中,还要学会一些基本的语言习惯,如礼貌用语的使用,对别人讲话的回应等。总之,语言在这里起到了传递思维的作用,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3.生活信息的充分整合。

生活是语言的源泉,丰富多彩的生活充实了幼儿说话的内容,幼儿就是在生活中自主学习语言的。小班的“争上游”很简单,两人一副牌,翻开后说说牌面上的内容,看谁说得多,说得长。对于小班幼儿来说,这似乎有点枯燥和困难,但我们用两个方法巧妙地激发了幼儿兴趣。首先,翻开牌面,原来是幼儿最熟悉不过的场景和人物,一看到这些照片,孩子们总先会心一笑,然后叽叽喳喳说开了。其次,有同伴的互动,一个人对着照片自说自话总是无聊,有了同伴的互动甚至是竞争说的就多了。和身边熟悉的人说身边熟悉的事,语言信息量自然就大,思路自然就开阔,想象力也自然就丰富,能极有效地促进幼儿语言的发展。

4.多种感官的充分利用。

语言不仅传递所见所闻,还传递所思所想所感,因此,丰富幼儿的感官体验,也是幼儿语言发展的途径之一,有了感官的参与,语言学习变得更有趣好玩。

小班的“藏在哪里了”,利用幼儿天生对洞洞和缝隙的好奇,把图片藏进去,通过语言描述,让对方识别并在另一头伸手摸出来,多么奇妙的一种体验,语言表述和理解是关键,让这种体验不仅奇妙还更有意义。

快乐的事情总能获取高效的结果,“声动”的材料让孩子得到充分的体验与交流,这就是一种快乐,快乐地“听说读写”,自然也就能有效促进幼儿语言的发展。

猜你喜欢

区角游戏幼儿
幼儿园户外自主区角游戏的探索与实践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幼儿园区角活动的有效指导
让幼儿的每一天充满阳光——论幼儿自信心的建立和培养
爆笑游戏
区角活动真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