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诚信之花在孩子心中绽放

2015-09-06孙亚文

家教世界·现代幼教 2015年7期
关键词:诚信玩具幼儿园

孙亚文

“人无诚信不立”、“国无诚信不稳”。自古以来,诚信就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并成为评价一个人的重要标准。然而,一些不良的社会现象侵蚀着诚信的正能量,给幼儿的成长及发展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如何从幼儿实际出发,让幼儿诚实、不说谎话、信守承诺呢?

笔者幼儿园结合礼仪特色教育的大背景——“美行、美徳、美人生”的目标,将影响幼儿道德品格形成的诚信教育作为美化幼儿心灵的一大举措,开展了循序渐进地有效尝试。

一、“播撒”——借助优秀的作品,熏陶幼儿的品质

幼儿是懵懂幼稚的,诚信教育不能采取简单枯燥的说教方式,应寻求与其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相适应的方法。

童话故事、寓言故事与神奇的幻想中寄寓着人生哲理,往往有利于幼儿接受,将诚信之理渗透其中以“润物细无声”。例如:《手捧空花盆的孩子》的故事,国王的测试不是为了发现最好的花匠,而是选出最诚实的孩子。故事情节吸引人,有极强的启发教育意义。在现实复杂的生活中,诚实的品质总是要经受各种严峻的考验,尤其是在巨大利益的诱惑下,一个人要坚守诚实的品格,是件很不容易的事。故事中手捧空花盆的孩子,宁可失去“当未来国王”的机会,也不带着种花的假成绩去欺骗国王,这种诚实的品质是难能可贵的。

幼儿园将优秀的文化遗产恰当地播撒在孩子们的心田,使其遨游其中接受熏陶,自然是水到渠成了。

二、“浸润”——营造诚信的环境,默化幼儿的品质

环境对幼儿的道德品质形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在幼儿生活和学习中为他们营造一个良好的诚信环境非常重要。

1.创设幼儿园诚信的环境氛围

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可以让孩子在社会化、人性化和科学化的校园环境中潜移默化地受到诚信教育。例如:精心设计“诚信教育”长廊;在幼儿园的宣传栏布置“讲卫生、懂礼貌、说真话”的好宝宝专栏;在家长日常进出的要道,张贴名人的诚信名言。除幼儿园大环境创设诚信的环境氛围外,在班级也营造诚信的氛围,如:在班级区域角开设“我是诚实的孩子”、“我是快乐的小帮手”专栏;在阅读区提供古今中外名人的诚信小故事;布置“握手桥”、“悄悄话”鼓励引导幼儿把平时一日活动中错误行为画下来,在游戏的交流分享时鼓励幼儿大胆地在集体面前承认错误,为幼儿创设一个勇于说真话的环境。另外,在举行集中性校园文化系列活动时,也把诚信教育与相应的活动有机结合。

2.创设家庭诚信的环境氛围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孩子进行诚信教育,需要家长的密切配合。如教师要求孩子回家自己穿衣、吃饭,家长也要让孩子养成这些好习惯,并如实地和老师交流孩子在家的表现;孩子未经老师同意偷偷拿了喜欢的玩具带回家,应引导孩子主动把玩具带回去并承认错误。事实证明,民主、和谐、诚信的家庭氛围是卓有成效地教育孩子诚信品质的极为重要的客观条件。

对孩子的诚信教育不但是“学校”的责任,也是对家长的要求,让幼儿“浸润”在良好的诚信氛围之中,何愁我们的孩子不言而有信呢?

三、“浇灌”——注重教师的言行,感染幼儿的品质

古人云,“师者,人之模也,无德者无以为师”,“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老师既是人类文明知识的传播者,也是幼儿道德的启蒙者、美好心灵的塑造者。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有特殊的示范和导向作用,教师的一言一行所传递的思想、性格和品德对幼儿的渗透性影响也是难以估量的,因此,教师要教育幼儿诚实守信,必须自己要先严格要求,充分发挥教师在诚信教育中的示范和导向作用,成为幼儿的表率,才能在幼儿中有较高的威望。

在培养幼儿诚实守信上,园内有这样一位教师:因为普通话不标准,课堂上经常笑话不断,可这位老师却笑着对孩子保证,一定努力改正!说改就改,最终这位老师的普通话水平突飞猛进,幼儿也不再笑她了。她用自己的行动证实自己是个守信之人,老师的诚实,赢得了同事与家长的掌声,更博得了幼儿的信任。

四、“培植”——关注日常的行为,加固幼儿的品质

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德性是一种习惯。”所以,应重视在日常生活与教学中孩子的行为,并不断加以“培植”,来加固幼儿的诚信品质。

1.在自由活动中培养诚信的品质。

如在午间自由活动中,观察幼儿游戏情况时对孩子讲信用的表现记录在“诚信卡”上,肯定孩子的正向表现。

2.在游戏中培养诚信的品质。

多开展规则性较强的游戏,以棋类游戏、体育竞赛为主,引导幼儿记录结果,鼓励幼儿自己制定一些游戏规则,并遵守。

3.将诚信教育渗透到主题活动之中。

以大班开展的《紧急送还》教育活动为例,教师有意创设“捡到一包玩具”的情景,不断用诱惑的语言告知孩子“玩具很好玩”,让孩子思考“捡到的玩具还不还”?在这样的矛盾下,孩子们展开了讨论,大家各抒己见,但都坚持着自己的想法,最后在老师的“如果这包玩具是你丢的,你最希望发生什么事情?”这一问题引领下,打破了僵局。通过张贴招领启事、发广播、去园长室和各个班询问的方法来寻找失主,经过孩子的一番努力,终于在两天后找到了失主——小一班小朋友。通过这次活动,使孩子们懂得并记住:诚信,就是要诚实,守信用,对自己,对他人,对集体要有责任感。

通过日常“诚信”教育活动,使孩子们懂得只有人人讲诚信,时时讲诚信,这个世界才会充满真善美,我们的生活才会更美好!

五、“唤醒”——聚焦特殊的孩子,践行诚信的魅力

俗话说“手指头伸出有长短”,在一个群体中肯定会有一些特殊的孩子。如有这样一位小朋友,每每学舞蹈基本功时就说:“我今天没带舞蹈鞋。”这样的情况连续发生几次,教师就在离园时与其父母沟通这件事,孩子的母亲惊讶地说:“她每天都带着舞蹈鞋了。”经过沟通,我们都明白了事情的前因后果,孩子之所以说谎,是因为对最近学的一些基本动作有畏难情绪,我们需要做的是让孩子树立自信和勇气,克服眼前的困难,并告诉孩子说谎解决不了问题,有需要找老师,相信教师的真诚一定会“唤醒”孩子今后诚实的行动。

又如一位孩子特别喜欢同伴的《奥特曼》书,就把别人的书“变”成自己的。这件事被我们的老师发现后,并没有过多地批评他,而是让他体验了一次自己心爱的玩具丢了以后着急的心情,然后用适当的暗示告诉他丢书的小朋友也有和他一样的心情,后来那本《奥特曼》书就“完璧归赵”了,但这是老师心中的秘密。

是的,孩子有着一颗玻璃做的心,作为老师首先要信任孩子,然后巧妙地帮助孩子,“唤醒”其内在的诚信力量。

六、“绽放”——开展有益的活动,传递诚信正能量

人们常说情绪会感染,那么诚信的优秀品质也会在一个群体中得到传递,当幼儿和周围人遵守道德行为准则取得成功,获得众人赞赏时,诚信之花就默默地“绽放”。因此,开展“寓教于乐”的活动,就能传递诚信的正能量。

1.开展丰富多彩的幼儿园诚信教育活动。

如通过观看木偶表演、幼儿专题朗诵、编排童话剧如《诚实的列宁》、表演小品如《谁扔的西瓜皮》等多种形式的文艺活动进行诚信教育,使大多数孩子得到认同与内化,将诚信进行正向传递。

2.定期进行诚信评价。

如每月进行“诚实宝宝”评选,家长根据孩子在家的实际表现,在“幼儿成长档案中”记录孩子讲诚信的事件,结合每学期评选“进步最快宝宝”,树立诚信学习榜样,提高自我教育、自我完善能力,使评价成为孩子认识自己的一面“镜子”,让诚信在孩子之间相互传递。

3.向社会汲取诚信的正能量。

如开展走访诚信商店活动,教师带领幼儿参观一些生意特别好的商店,感受卖场里“门庭若市”的情景,再向每位老板打听生意好的原因,从而得到一个道理:要想生意好,首先应讲诚信,要拒绝假货入店,不短斤缺两,不欺负老弱,生意才能通四海。孩子通过走访,加深了对“诚信是金”的理解。

总之,只要我们从孩子们的身心发展规律出发,起点低、内容实、针对性强、循序渐进,诚信之花一定会在孩子们的心中静静地绽放。

参考文献

[1]周成平主编.外国优秀教师的教育特色[M].南京大学出版社,2009.7

[2]马卡连柯著.诸惠芳译.儿童教育讲座[M].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3]叶小媚编著.中国师德手册[M].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5

[4]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5]教育部编写.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C].2012.10

猜你喜欢

诚信玩具幼儿园
美好生活离不开诚信
我们和诚信在一起
爱“上”幼儿园
那一次,我把诚信丢了
Application of the Good Faith Principle to the SCS Arbitration Initiated by the Philippines Against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