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学中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策略
2015-09-06冲建民
冲建民
【关键词】 初中;历史教学;探究能力;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13—0072—01
新课程改革强调在学科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探究学习能力。因此,历史教学也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在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下面笔者结合在教学中的实践和体会,谈谈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一、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著名心理学家汪伦说:“教学是一个涉及教师和学生在心理与情绪两方面的动态的人际过程。”可见,师生关系是教学中最基本的关系。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应更加注重师生之间的互动,让学生感受到老师是亲切的,是所有同学的榜样。因此,教师只有用激情感染学生,创设具有真诚、接受、理解三要素的课堂气氛,教学才能成为一种赏心悦目、最富有创新性的活动,也才能使学生在自由表达与自由参与中逐步实现自我提升,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精神与能力。
二、把课堂主动权还给学生
要想让学生真正融入到历史课堂中,教师就需要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思考,善于发问。历史课内容十分丰富,涉及到生活的各个方面,学生在进行探究过程中,难免会出现错误。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大胆冒险,敢于犯错,尤其要注意引导学生正视自己的探索之误。对学生的知识性、结论性、判断性的错误,不要马上给予否定评价,要以点拨为主,采取激励、暗示、提醒等方式,促使学生继续思考、认清错误,把改进的机会留给学生。在矫正误点的同时,让学生自省自悟,挖掘他们的创新潜能,真正把课堂主动权还给学生。
三、循循善诱,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教学过程本身就是一个不断设疑——释疑——再设疑——再释疑的过程。因此,教师要注意经常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用探究性的问题设疑,以促使学生养成善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
例如,在“鸦片战争”一课中,对于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有些学生只是从表面上来看,误认为中国禁烟运动导致了鸦片战争的爆发,认为没有林则徐禁烟就不会发生鸦片战争。教师应该提出下面的探究性问题让学生思考:假如没有林则徐禁烟,英国还会不会发动鸦片战争?让学生围绕这个问题进行讨论探究,教师再概括总结,师生共同得出以下结论:林则徐禁烟,是英国发动战争的借口,如果没有林则徐禁烟,英国也会寻找其他借口发动战争。因为鸦片战争之前英国工业革命已经完成,随着工业的快速发展,英国需要霸占更多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作为工业品销售市场和工业原料供应地。所以,英国发动战争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打开中国的大门,将中国变成英国的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这样,就概括了事物的本质特征,培养了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探究思维能力。
四、开展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研究性学习”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是一个开放性的活动课程。这个课程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会学习、学会创造为根本,改变以单纯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获取知识的多个渠道,并让学生将学到的知识综合应用于实践的机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通过开展研究性学习,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科学研究能力和写作能力都会得到显著提高。
历史研究性学习的研究课题范围很广,可以围绕有关人文社会问题、社会热点问题、学校或家庭问题、自身发展问题等各个方面确定研究课题,如可用“斯大林模式对东欧和中国的影响”、“儒家思想对中国历史和当前精神文明建设的积极和消极影响”以及“两岸关系的紧张对亚太地区的影响”等课题;也可以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参观访问、问卷调查、查阅资料、小组讨论、争议、辩论等,写出调查报告或者研究论文。实践证明,开展研究性学习,对培养学生的探究思维能力有重要作用,让学生学到了许多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
编辑:王金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