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和微信社交平台使用情况的调查
2015-09-06高翠霞
摘 要:中国微信用户账号突破8亿,最新月活跃用户接近4.38亿,而微博的活跃用户为为2.75亿。微信这个由腾讯公司2011年1月21日推出的一个为智能终端提供即时通讯服务的免费应用程序已经反超2010年上线的的新浪微博(以下简称微博),成为当下最火的社交媒体。
关键词:微博;微信;新媒体;受众
据我国首次发布的《中国新闻事业发展报告》,截至2014年6月底,中国网民规模达6.32亿,其中手机网民5.27亿。网民上网设备中,手机使用率达83.4%,手机上网比例首次超越传统PC上网比例。
截止2014年底,中国微信用户账号突破8亿,月活跃用户接近4.38亿,而微博的活跃用户为为2.75亿。 微信这个由腾讯公司2011年1月21日推出的一个为智能终端提供即时通讯服务的免费应用程序已经反超2010年上线的的新浪微博(以下简称微博),成为当下最火的社交媒体。想当年微博如日中天时,曾吸引众多政府、企业纷纷开通新浪微博,2012年还被命名为“中国政务微博元年”。在竞争激烈、更新换代快的互联网社交工具时代——江山备有应用出,各领风骚两三年。
本文依据《中国新闻事业发展报告》和全球最大的社会化媒体专业传播公司We Are Very Social Limited公司(以下简称 “We Are Social”发布的《数字中国》报告,在专业调查网站问卷星上发布的名為《微博和微信社交平台使用情况的调查 》(以下简称“问卷星”问卷)问卷调查,共收回140份调查问卷,其中有效问卷为140份。结合三者的数据,采用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的方法,结合受众分析的专业知识分析微信反超微博的原因。
一、从受众的特点和权利方面分析
微博内测是2009年8月,正式上线是2010年,比2011年才上线的微信早一年。微博最开始引进了一大批明人如演员姚晨、任Google、微软全球副总裁的李开复、湖南卫视知名主持人谢娜等。这些名人入驻微博曾一度带来一种晕轮效应,曾更多地满足了普通民众对于明星隐私的好奇。在新浪微博上受众具有匿名性,可以关注任何人,也可以看到任何大V发布的微博,在下面做评论、点赞、转发等。这个特点带来微博用户的激增。但是,受众关注了大V并不代表受众真正接近了大V,大V几乎很少和草根微博用户互动。拿姚晨来说,她关注人也多是大V,一条微博动不动就是几万的评论量,但是她几乎没有回复过,更别说草根发布的微博,更是难以得到大V们的关注,这种看似能和明人大V“互动”的受众其实只是“一厢情愿”,这种单向性的互动并不是真正的互动,而是“伪互动”。
微信是实名的,注册要通过手机号或者QQ号,这种情况下受众微信上的好友多是之前的QQ好友或者手机通讯录的人员,这些熟人组成了受众的朋友圈。这就不会出现上述微博出现的那种情况,大家都彼此相识,因而发一条朋友圈可以得到很多朋友、同事或者同学的“赞”或者评论。受众也可以在朋友的朋友圈里点赞或者评论,这种双向乃至多向互动可以满足受众的渴望被关注精神需求。
此外,在受众权利方面,微信相比微博更能保证受众的隐私权。微博是一个开放的平台,任何人都可以关注其他人,这样有利于信息的快速传播,这种公开性很容易造成一种群体性事件,如“少年微博直播自杀”或者“郭美美炫富遭人肉”事件等。
微信是由熟人圈子组成的,发布的内容不用担心被陌生人看到,对于朋友圈内容也不能直接转发,这种闭合、封闭的传播范围,使得信息不像微博那样短期之内信息量裂变增长。微信的朋友圈互相不是好友将看不到对方的评论,这样半开放的平台能够让受众的隐私得到最大程度上的保护。
二、从受众角色、受众动机和受众需要角度分析
就大众传播角度来说,微博、微信都能满足受众对于信息的需要、社会化需要和调节生活的需要。微博上从冷笑话到胡舒立、陈昌风、雷军等各行业领军人物再到各种教育机构、政务微博等,信息繁多。既可以满足以认识上的需要为主导的主智性受众,也可以满足以情感上的需要为主导的主情性受众。
微博有大V,微信有公众号,两者可以媲美。据《中国新闻事业事业发展报告》统计,微信公众号已经超过580万个,腾讯官方宣称则宣称超过了700万。但是微信就像一个简化版的QQ,既可以像微博一样浏览信息,还具有微博不具备的即时通讯功能。加上朋友圈的熟人本来就有很多的公共兴趣点,大家在朋友圈也会分享很多感兴趣的信息。
在微博这个平台中,除了大V的身份是实名的,获得了认证,大部分微博草根用户都是匿名的,缺少自我的身份认知。没有了对自我和周围关系的认识和评价,也就很难产生互动,受众的兴趣也维持了太久。微信上受众不仅可以用先赋角色(如女儿、妈妈)等与家人聊天,还可以以自致角色(如同学、朋友、老师、上司、同事以及微商)等交流,而微信上多是QQ好友和通信录成员,你再朋友圈发一条动态,能够得到良性的互动。因此,受众“求关注”的社会需要和传播间的互动关系就可以得到满足。
三、从媒介介入条件和受众到达方面分析
微博用户可以通过WEB、WAP等各种客户端登陆微博,微信先是开通了客户端,再开通的WEB形式。
根据中国记协发布的《中国新闻事业事业发展报告》,我国的媒体普及率为91%,互联网向移动终端化发展已是大势。对于受众的媒介介入条件比较方便得到,由此可见微信主打移动客户端的决策是正确的。
此外,微信支持跨通信运营商、跨操作系统平台操作,同时还发布了海外版,超过20种语言版本可以支持。这样的一种媒介接入,使微信在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一亿的用户。微信团队为了其增加用户的体验感,进行了多次改版升级。2014年1月4日,微信在产品内添加由“嘀嘀打车”提供的打车功能,2014年3月, 开放微信支付功能……这些版本的不断修改,使得受众通过微信有很多种选择,虽然多次改版升级,但是微信的进入和操作界面一直没有改变,给受众带来的差别阈限比较少。
微博的多端口接入(客户端、wap、web)看似多接口,实际上反而没有把握住移动互联网时代的脉搏,造成了分流。4年3月27日晚间,在中国微博领域一枝独秀的新浪微博宣布改名为“微博”,并推出了新的LOGO标识和2014年10月新版本,这两次改版在进入界面和操作界面都有很大的改动,给用户造成的差别阈限比较大,引来一片吐槽。
在媒介融合时代,新浪、腾讯也好,百度、网易也罢,怎样在互联网时代的社交媒体的红海中增强自身的竞争力,游得最远,还有待进一步观察。
参考文献:
[1]靖鸣、王容,《微博粉丝现象及其存在问题》,《新闻与写作》,2014年6月.
[2]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中国新闻事业发展报告》,2014年12月29日.
作者简介:高翠霞(1993—),女,籍贯:河南周口人,河南大学2012级本科生,研究方向:新闻学和新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