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洪湖苏区红色歌谣的民间思想研究

2015-09-06王光霞

戏剧之家 2015年15期

王光霞

(长江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 荆州 434023)

洪湖苏区红色歌谣的民间思想研究

王光霞

(长江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 荆州 434023)

【摘 要】近年来,思想库的研究逐渐成为中国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而当下中国政府需要借助于更多的民间思想广泛集中民智、综合民意。本文以洪湖苏区红色歌谣的民间思想研究为例,以说明民间思想对进一步提升公共政策制定的科学化、民主化的重要性。

【关键词】民间思想;洪湖苏区;民间道路

一、洪湖苏区歌谣所蕴含的民间思想是民间社会成长的必然结果

大革命失败后,在艰苦环境中生存的苏区群众,其内心深处求生存的意志往往更加强烈,于是催生了大量的红色歌曲歌谣。从最一般的意义上来理解,红色歌曲歌谣所蕴含的民间思想其突出特征是民间性、独立性和志愿性。

关于民间性,这个时期流行的歌谣、歌曲,在曲调方面,除采用原来流传下来的一些曲调,如古乐、学堂乐歌及从国外传入的一些曲调外,更多采用苏区所属地域的山歌、小调、歌舞小戏和说唱音乐的曲调;关于独立性,在内容方面,记录的是列强横行、政治腐败的黑暗时代以及洪湖苏区人民在共产党领导下,顽强进行武装斗争的生动景象;关于志愿性,英国著名的思想家汤因比曾经这样说过:“沉重的打击在他们的灵魂里引起了相应有力的心理上的反应”,洪湖苏区歌谣说明了当时苏区军民的火热的新生活。

二、洪湖苏区歌谣所蕴含的民间思想是民间能力提升的现实需要

列强侵略中国以来,在客观上为民间思想提供了一定程度的生存发展的空间。比如,在坚定地跟着党前进方向上,《生死都要跟着贺龙》中唱到:“不怕苦来不怕穷,生死都要跟贺龙,跟着贺龙干革命,就是死了心也红”。这是苏区人民的生命体验与情感共鸣。又如,在湖区游击战略问题上,《洪湖游击战术歌》中,唱道“敌来我就飞,敌去我就归,敌多我就跑,敌少我就搞”,再次说明了毛泽东一再强调的原则坚定性与战略战术灵活性的结合, “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再如,苏区广大群众过上幸福生活的体验化为歌谣到处传唱,“太阳出来暖洋洋,红军来了不纳粮,又分钱来又分米,穷人有了救命王” ,这些歌谣结构上短小精悍,节奏上朗朗上口。

民间社会的发育和成长孕育了大量的民智,也形成了广泛的民意。同时,不可否认,洪湖苏区歌谣所蕴含的民间思想蕴含的利益多元化、价值多元化、需求多元化的社会现实。

三、洪湖苏区歌谣所蕴含的民间思想是民间思想库自身发展的内在逻辑

萨拉蒙曾指出,人类正在经历一场全球性的“结社革命”(associational revolution),这里的结社革命,可以理解为民间思想库。

在地域广泛性方面,《红色历程的音乐记忆——湘鄂西洪湖苏区红色歌曲歌谣与研究》一书收入书稿的143首红色歌曲和139首红色歌谣,从地域来源分布看,监利49首,占34.26%;洪湖15首,10.48%;天门13首,9.09%;沔阳11首,7.69%;江陵9首,6.29%;石首8首,5.59%;松滋7首,4.89%;荆门6首,4.19%;华容6首,4.19%;沙市6首,4.19%,其余钟祥、潜江各4首;嘉鱼2首;汉川、京山、公安各1首。再次证明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在内容广泛性方面,有大致以下:控诉黑暗社会、鼓励工农暴动;歌唱妇女解放与革命;颂扬共产党与苏维埃政权;歌唱工农红军和贺龙;讴歌革命战争、分化瓦解敌军;歌唱扩红支前、军民鱼水情深;讴歌苏区火热的新生活等等。此外像《读书歌》、《街头巷尾听报歌》、《妇女放哨歌》、《洪湖兵工厂歌》等歌曲,从不同的方方面面,勾勒了翻身做主人的罕见生存状态。

由此可见,歌谣所蕴涵的民间思想在彰显红色历程音乐记忆时代共性的同时,也彰显了红色歌曲、歌谣的地域性特征。

四、洪湖苏区歌谣所蕴含的民间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推动下的先锋文化

有言道: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歌声,自从贺龙、周逸群领导的工农红军建立红色苏区,废除一切不合理的制度,广大苏区人民看到了希望。

代表群众思想的歌曲产生于民众中间,又回归到民众中去,有一些歌曲至今仍在老人中传唱,他们继续深情地唱道“穿也愁来吃也愁,口袋搭在扁担头,讨一碗来吃,红军来了不再愁”(《 红军来了不再愁》)。苏区通过扫盲和文化大普及,民歌由口头传唱转变为文化大普及,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持久的传承性。

红色歌曲歌谣坚持革命现实主义的发展道路坚定地为当时人民革命的任务服务,旗帜鲜明地宣传革命主张,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推动下的苏区文化先锋。

五、结语

苏区歌谣最大的特点是,其植根于民间歌谣,在向传统民歌中,注入了新的意识,即革命理念。这就提升了传统民歌的境界,拓展了民歌思想表现范畴,再次说明了民间思想对政府公共政策制定的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J642.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5)08-0085-01

作者简介:

王光霞(1971-),女,硕士。汉族,湖北汉川人,现任职于长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理论课部,讲师。 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基金项目:“长江大学2012年校级社科研究项目”,课题:《洪湖苏区红色文化的回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