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原创剧目为载体,创新高职影视表演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2015-09-06周曙

戏剧之家 2015年15期
关键词:话剧人才培养模式

【摘 要】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影视表演专业以大型原创廉政话剧《人啊!人……》的排演为契机,创新实施了“以现场(课堂)教学学习表演知识,以排练活动培养表演技能,以演出实践锻炼角色创造能力”的“学、练、演”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为表演类专业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提供了有效的途径。

【关键词】话剧《人啊!人……》;原创剧目;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J89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5)08-0023-02

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立足于职业教育的发展,结合办学优势,创造性地提出了“原创强校”的发展理念。“原创强校”指的是以原创项目引领教育教学改革,推进校企合作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通过师生共同开发原创项目,根据项目性质由同专业或跨专业的师生组成合作团队共同完成,一方面最大限度地拉近课堂教学内容与市场需求之间的距离,使学生的专业技能、实践创新能力及职业素养得到最好的锻炼;另一方面丰富了专业教学成果,增强了学院的办学实力,提高了学院的社会知名度。在这一发展思路的指引下,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影视表演专业按照艺术教学的普遍规律,提出了以原创剧目引领专业发展,以原创节(目)排演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建设思路。通过排演原创廉政话剧《人啊!人……》,创新实施了“学、练、演”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提升了艺术类表演人才的质量。

一、原创话剧《人啊!人……》的开发过程

(一)创作阶段:剧本创作团队由2位编导专业教师、2位表演专业教师、3位编导专业学生、2位湖南省话剧团专家(学院兼职教师)共同组成。团队在我院冯一粟教授原广播剧《忏悔二重奏》的基础上,经过10轮讨论、修改,形成了话剧剧本《人啊!人……》。

(二)排练阶段:在湖南省话剧团的指导下,按照剧团的运作模式,组建了《人!啊人……》导演组。导演和主演由学校教师和来自湖南省话剧团的外聘教师担任,同时经过竞选的方式,从编导、影视表演、舞蹈表演、音乐表演四个专业中挑选了80多名学生,担任剧中部分角色以及剧务、场记、灯光、音效等职位。剧目初排在表演教室进行,剧目的精排在实验剧场进行。在这一过程中,无论是导演组的职能还是对演员的要求,完全按照剧团的运行模式和行业标准来执行,构建了一个与行业剧目排练完全一样的真实的环境。在排练过程中,师生之间形成了一种崭新的关系:教学者既是老师(教),也是导演(指导),学习者既是学生(学),又是演员(演)。

(三)演出阶段:话剧《人啊!人……》面向社会公演了12场,来自湖南省文化系统、教育系统、湖南省高校、湖南省纪委等30多家单位近4万人观看了此剧,并给予了很高的评价。演出按照剧团公演的标准实施,演出过程中演员、化妆、灯光、调音、剧务等各个工种之间协调配合,呈现了精彩的演出。通过演出,原有的原创教学剧目变成了文化产品,具有了教学与社会服务的双重价值。

二、原创话剧《人啊!人……》带来了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一)原创话剧《人啊!人……》的排演创新实施了“学、练、演”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

“学、练、演”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强调的是学生对表演能力和角色塑造能力的学习和掌握必须与学生的训练、演出相结合,融成一个整体。在《人啊!人……》的排演过程中,教师按照剧团的要求组织学生进行排练,在排练过程中适时、适度地向学生进行表演理论知识的讲解,将抽象的理论知识具化为排练要求;学生根据理论知识和教师的指导进行排练,通过反复的体验和重复练习,完成表演能力的提升,形成角色创造能力;最后,排练出的剧目作为学生角色创造的结果,以公演的形式进行检验,让学生通过演出,培养职业技能和素养,强化角色创造能力。在这种模式中,将学、练、演融为一体,排练的过程既是学习的过程,也是演出的准备过程,它将理论与实践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较好地做到了学中练、练中学。在这种模式下,剧节目排练不再是单纯的教学活动,而是教学排练活动与演出排练活动的统一体,将教学的剧节目同时作为演出的剧节目,组织排练,融学、练、演于一体。在这种双向、开放的视点下,剧节目的排练过程既是教学的过程,也是演出的准备过程。这种过程的融合较好地解决了演出排练与教学排练之间的矛盾。排练的剧节目既是学生学习表演的练习材料,又是学生参加演出的节目,排练演出的剧节目由此从废弃物转变为社会服务的资源,有效解决教学排练和演出排练的剧节目两张皮的现象,加强了高职院的社会服务功能,实现学、练、演融为一体。同时,由于将演出的剧节目排练融进了教学剧节目的排练,教学剧节目即是演出剧节目,这也避免了遇到有关活动而临时停课突击赶排演出剧节目而对日常教学秩序所造成的破坏,保证了日常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

(二)原创话剧《人啊人……》的排演打破了学生专业、班级的限制,创新实施了“以项目为载体”的学习共同体教学组织模式

原创话剧《人啊人……》的排演聚集了我院编导专业、影视表演、音乐表演、舞蹈表演四个专业的专业资源。剧本创作主要由编导专业师生承担,角色的饰演由表演专业的师生担任,剧目中的舞蹈表演部分由舞蹈表演专业的师生共同创作完成,片尾主题曲、音乐制作、现场调度等由音乐表演专业的师生演唱、创作。以项目为中心,形成了一个编中有导、导中有演、演中有唱、唱舞相伴的充满艺术氛围的教学共同体。四个专业的师生,在一个共同的项目中完成技能的训练、职业素养的提升。原来壁垒森严的专业、班级的界限被模糊、打破,师生在共同的协作中完成项目,完成专业能力的塑造,完成人才的培养。这种学习共同体教学组织模式的建立既节约了实践教学的成本,同时也能使项目效益最大化,使更多的学生能通过这个项目获得专业能力的提升。

(三)原创话剧《人啊!人……》的排演聚集了校企资源,深化校企合作

《人啊!人……》的创作、排演是在湖南省话剧团的全程指导下完成的,利用剧目开发的机会,学院与湖南省话剧团建立了深度融合的校企合作关系。一方面,学校利用剧目排演的机会,将排演思路、“工作导向”教学项目和艺术名家引进学校,切实解决行业师资不足、教学内容针对性不强的瓶颈;另一方面,湖南省话剧团通过《人啊!人……》剧目的排演,了解了我校各专业人才培养的水平和质量,挑选了部分优秀的师生参与其剧目的排演,这既为基地师生提供了宝贵的实践机会,同时也降低了院团演出剧目的开发成本,缩短剧节目开发的时间,实现了互利共赢。

(四)原创话剧《人啊!人……》的排演提升了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高职艺术表演类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塑造和提高,最有效的途径就是从艺术实践的过程中去获得。原创话剧《人啊!人…》为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提升创造了有利条件:其一,学生获得了专业技能的提升。在排演活动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演员的身份进入排练活动,通过在排练过程中反复尝试、揣摩、体验,积累表演经验,形成表演技能;其二,学生获得了职业素质的提升。《人啊!人……》从创作到演出,需要编剧、导演、演员、灯光、舞美、剧务、化妆等十几个工种60多位演职人员协同合作完成,学生在排演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就完成了协作能力、沟通能力的训练和提升。《人啊!人……》的排演严格执行院团的管理模式,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以演员的身份,体验和磨练了职业精神和职业态度;其三,学生获得了人文素养的提升。《人啊!人……》是一部关于正义与邪恶、亲情与背叛交锋的反腐题材的话剧。学生在排演过程中不仅能获得艺术美的享受,同时也能获得灵魂的洗礼和思想的启迪,获得人生的正能量。

三、原创话剧《人啊!人……》启迪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思考

(一)表演艺术类专业的特性,决定了其“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只能以校内生产实训为主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实现人才培养目标,这是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途径,但这对于表演艺术类专业来说,有一定特殊性。随着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大部分剧团(院)纷纷改制,正逐步从原有的政府扶持模式向商业经营模式转变。当剧团(院)面对市场,生存的压力让他们不得不注重剧目生产的质量和排演效率。在真实的剧目排演过程中,导演不可能放着“成品”不用(成熟的演员),而去用一个“半成品”(我们的学生)。所以学生的顶岗实习在很多时候是以“看客”的身份进行实训,无法真正地融入剧目的排演中,更不用说能饰演剧目中的某一角色,顶岗实习就成了蜻蜓点水、无关痛痒的实践教学活动。与其实行这种无效果的“看客式”顶岗实习,还不如将剧院的专家请到学校,在他们的指导下,按照剧团的运作模式自主开发原创剧目,在校内建造一个与真实环境完全一样的实训平台,让学生不出校门,也能完成“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全过程。这既为学生打造了一个完全真实的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实训平台,也让剧院能专注自己的剧目生产。如果自主开发的原创剧目在校园内的排演效果好,还可以通过与剧院联合开发的方式面向市场进行公演,创造社会和经济的双重效益。

(二)原创项目引领学生创意能力的培养

创意是文化艺术发展的原动力。高职表演艺术类专业培养的是文化产品的缔造者,其创新精神和思维方式将决定着我国文化艺术发展的潜力和品质。将创意能力的培养注入原创剧目开发的过程,让学生在剧目的创作、排演过程中进行创意能力的培养,这将为高职学生未来职业的发展提供持续性的动力。

(三)剧目研发能力推进校企合作走入实质

校企在教学性实习场所、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合作,只是初始的合作,要使校企合作迈向更高层次、走得更远、更具活力、更具竞争力,就要在技术研发和工艺流程改进等方面进行深层次融合。鼓励有研发能力的院系自主研发或者与行业、剧团共同研发剧目,通过剧目来吸引行业、企业的关注和合作热情。只有提高了剧目研发能力才能真正获得与企业合作对等的“筹码”,才能让合作变得有实质意义。

参考文献:

[1]张克俭,周曙.高职影视表演专业学练演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与核心课程标准的实践与研究[M].长沙:湖南科技出版社.

[2]王钟宝.校企深度融合的突围之路[N].中国教育报,2014-7-14(7).

作者简介:

周 曙(1979-),男,汉族,湖南汨罗人,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影视艺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艺术教育、影视传播。

猜你喜欢

话剧人才培养模式
话剧《坦先生》
话剧《二月》海报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现代话剧繁荣时期(一)(1935-1937)
现代话剧繁荣时期(二)(1935-1937)
穿越时空的设问——观看话剧《这是最后的斗争》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