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综合医院心肺复苏培训模式及其应用效果研究

2015-09-04祖洁琛李玮张艳蕾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2015年5期
关键词:知晓率心肺医务人员

祖洁琛 李玮 张艳蕾

综合医院心肺复苏培训模式及其应用效果研究

祖洁琛 李玮 张艳蕾

作者单位:100028 北京市,煤炭总医院科教处

目的 研究煤炭总医院自2012年以来心肺复苏培训的模式及效果,为提高培训效果,继而提高继续教育管理水平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煤炭总医院2012-2014年3年间全部心肺复苏培训及考核记录,运用管理学、统计学、教育学等相关理论进行分析。结果 煤炭总医院开展的心肺复苏培训的主要模式有学术讲座、技能操作培训、技能考试、分层培训等。采用分层培训方式后,2014年煤炭总医院医务人员心肺复苏基本知识知晓率已经达到74.9%(χ2=31.3,P<0.01),操作技能合格率已经达到92.5%(χ2=6.3,P= 0.012),与2012年相比有明显提高。结论 分层培训是综合医院开展心肺复苏培训的一种有效模式,有助于提高继续教育培训效果和管理水平。

心肺复苏; 综合医院; 培训; 模式

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是医务人员必须掌握的重要急诊急救基本技能之一,是心跳呼吸骤停现场急救的第一步,是决定复苏能否成功及预后的关键[1]。研究发现,约1/3的心跳骤停发生在医院,因此,医务人员更需要熟练掌握CPR[2]。我院把CPR培训纳入继续教育培训常规内容,根据不断更新的国际CPR指南认真开展培训活动。为评价培训效果,研究适合综合医院的CPR培训模式,以适应医学科学技术和卫生事业的发展的需要[3],本研究对我院2012-2014年CPR培训活动及其效果进行了评价研究。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我院CPR培训对象为全院所有医务人员。2012-2014年3年共计培训1703人次。

1.2 方法

1.2.1 培训方法 根据培训效果和学员建议,我们逐年改进培训方法。

2012年培训方法是学术讲座,方法是分5场对611人各进行30分钟的集中授课和10分钟的技能演示,并且在培训后对全部学员进行现场考核,评价培训效果,强化学员所学习的CPR知识与操作技能。

2013年培训以CPR技能操作为重点内容,采用分层培训的方法,先分5场集中培训431人,培训方法同2012年。对各科室推荐的CPR培训小教员共80人进行现场考核,培训后由小教员培训并考核本科室人员。

2014年培训方法同2013年,同时加强对各科室的培训活动进行督导和考核指导。全年共计培训医务人员661人。

1.2.2 评价方法 采用北京市毕业后继续教育委员会制定的《CPR技能考核表》,评价知晓率和技能掌握情况。对知识知晓的评价,以《2010版国际心肺复苏指南》的各项基本知识都知晓者为知晓,运用“知晓率=知晓人数/接受调查总人数”计算出知晓率。技能掌握状况评价指标包括现场评估、判断意识、呼救、体位、评估、除颤和药物使用等方面13大项34条指标,共赋100分。得80分及以上为合格。运用“合格人数/接受评价总人数”计算出合格率。

采用北京市继续教育委员会制定的《继续医学教育项目满意度调查表》,随机抽取培训对象的20%进行调查。教学满意度调查包括教师选择、教学内容、方法、评价和教学组织等。评价结果包括很满意、满意、一般、差4个选项,由学员匿名填写。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excel 2010及SPSS 21.0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为双侧概率。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培训率 2012-2014年中,2012年和2014年均在80%以上。至2014年,总培训人次达1703人次,平均每个培训对象已接受培训2.27次。其中,中级职称医务人员培训率最高,达人均2.62次。见表1。

2.2 培训效果

2.2.1 CPR知识知晓状况 抽样调查表明,2012-2014年培训对象培训后比培训前CPR知识知晓率均有较大提高。培训对象培训前CPR知识知晓率逐年上升,但均低于每年培训后的水平(χ2= 48.0,22.5,18.0,P均<0.01)。与2012年相比,2014年培训前(χ2=31.3,P<0.0001)和培训后(χ2=6.4,P= 0.012)的CPR知识知晓率均有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1 2012-2014年我院培训对象接受CPR培训情况(%)

表2 2012-2014年我院培训对象培训前后CPR知识知晓率(%)

2.2.2 CPR技能掌握状况 经过培训,2012-2014年我院医务人员CPR技能掌握合格率分别为81.2%(496/611)、87.5%(70/80)和92.5%(74/80),2014年与2012年相比有显著性差异(χ2=6.3,P= 0.012)。

2.3 培训满意度 培训对象对培训活动的满意度较高。培训对象对培训活动综合评价很满意的2014年占74.9%,其余25.1%的培训对象均感到满意。见表3。

表3 2012-2014年培训对象对我院CPR培训的综合满意度(%)

3 讨论

3.1 医院开展CPR培训活动的必要性 早期高级生命支持是最终取得复苏成功的保证,包括人工气道的建立,机械通气、循环辅助仪器、药物和液体的应用,电除颤,病情和疗效评估,复苏后脏器功能的维持等[4]。因此,强化心肺复苏各项操作技能的标准流程及熟练度,实施高质量的心肺复苏术,是提高抢救成功率的关键[5]。随着CPR国际指南的不断更新,医务人员需要不断培训,强化基础知识,更新理念。本次研究表明,2012年培训前,只有42.9%的培训对象知晓CPR知识,经过2012年的培训活动以后,到2013年也只有66.7%的培训对象掌握CPR技能。这一水平很不适应医院诊疗工作的需要。开展CPR培训活动后,2012-2014年医务人员培训前后CPR知识知晓率均有较大提高(χ2= 48.0,22.5,18.0,P均<0.01)。2014年的评价结果表明,我院医务人员CPR基本知识知晓率已经达到74.9%(χ2=31.3,P<0.01),操作技能合格率已经达到92.5%(χ2=6.3,P=0.012),与2012年相比有明显提高。医务人员的技术水平得到较大提高。这不仅对提高医院诊疗水平有一定意义,对于医务人员在医院外及时处理CPR适应证患者,维护人民群众健康有一定意义[6]。培训活动取得了满意的成绩。

3.2 以创新理念指导培训活动,提高学员满意度 管理需要创新[7],对于继续教育培训的管理模式不应该是一成不变的。满意度调查应是一种持续性的管理行为[8],在教学管理中应充分重视学员的满意情况。我们从由老师进行学术讲课,到在课程中运用现代化的教学工具(PPT、录像、模型演示等);从全体学员自由练习,到人人必过的技能操作考核,再到科室内手把手的培训和考核。回顾多年经验,我们认为CPR培训应当以知识培训为基础,但是必须把技能训练作为目标,使患者能够在需要时及时得到适当的CPR帮助。在对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的过程中,我们以提高全体医务人员CPR实际操作水平为目标,不断选取最适合自己医院的CPR培训形式,得到了学员的欢迎,2014年综合满意度达到了74.9%,培训效果逐年提高。

3.3 定期分层培训是强化三基培训的有效手段 根据艾宾浩斯(H·Ebbinghaus)的记忆遗忘曲线,学习后经过的时间越长,保持越少,遗忘越多[9],所以定期组织培训,不断强化医务人员对CPR知识与技能的记忆、理解和运用能力是十分重要的。而分层培训可有效提升院内各层次人员综合技能,提高心脏骤停抢救成功率[10]。根据研究数据表明,采用分层培训后,从培训综合满意度、培训知识知晓率和考核平均成绩来看,培训效果都有明显提高。在分层培训中,重点科室进行高级CPR培训,一般科室进行普通CPR培训。各科室CPR培训小教员在第一次集中培训中进行了知识的第一次强化,在回到科室进行科内培训时,作为教员的角色又对知识进行了二次强化。这样每个科室都至少拥有一个对CPR知识技能掌握十分深入的技术骨干。这些技术骨干不仅能对科室其他成员进行CPR知识技能培训,而且能在日常工作中及时指导其他医务人员进行正确的CPR操作。

3.4 开展培训评估有助于确定适宜的培训形式 培训管理也应该遵守全面质量管理的PDCA准则[11]。培训前有计划,培训中严格按照计划标准化执行,培训后有评估,评估后有对培训的总结与改进。教学模式中的评价是一种建立在学习目标完成程度上的评判[12],是培训管理流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培训决策的基础[13],是衡量培训效果的重要途径和手段。通过评估,管理者可以知道培训使学员的知识得到了怎样的更新,学员的工作表现产生了怎样的变化[14]。同时,也可以对之后的培训工作起到很好的借鉴作用。

在培训评估中,根据柯氏四级培训评估模式理论[15],评估培训效果有四个层次:一是反应评估(Reaction),二是学习评估(Learning),三是行为评估(Behavior),四是成果评估(Result)。我们目前在CPR的培训中,完成了对CPR培训的反应评估和学习评估。

3.4.1 反应评估 培训结束时,我们通过运用《继续医学教育项目执行情况满意度调查表》收集医务人员对于培训项目的效果和有用性的反应。评估了对培训项目的整体满意度,包括对讲授内容是否是本学科最新发展、最新成果或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本项目学习的收获,对授课教师讲授内容的满意度,对本项目的教学计划安排,对本项目编写的教材的满意度等方面的看法。这些评估可以作为我们改进培训内容、培训方式等方面的建议或综合评估的参考。

3.4.2 学习评估 我们运用《继续医学教育项目执行情况满意度调查表》中关于培训前对项目内容了解情况的调查,了解医务人员对CPR知识的知晓率;运用《CPR考核表》具体考察培训对象的知识掌握程度。通过对比不同年份的知晓率及考核成绩,可以了解我们的培训是否有效,是否有助于对加深医务人员相关知识更新的了解和掌握。

3.4.3 行为评估和成果评估 我们目前尚未做到的是行为评估和成果评估。这两项评估的完成需要

教学管理部门与医务处等医疗管理部门积极配合,通过对医务人员日常工作中使用CPR时的操作合格率与抢救成功率等指标的监测,确定医务人员在培训后是否真正将培训中所学知识、技能运用于实践,在多大程度上通过培训发生了行为上的改进、态度上的转变;更进一步地了解培训为医院带来了什么影响,是否从整体上提高了医院的抢救成功率、医疗服务质量等。这两项评估非常重要,但很难进行,这是我们未来研究和努力的方向。

[1]冷晓辉,刘纪宁,杨雍,等.医院内进行CPR培训的常见问题及对策.西南国防医药,2008,18:367-369.

[2]谷士贤,曾辉,张祺,等.探讨适合综合性三甲医院CPR培训的有效模式.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2,4:93-94.

[3]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关于印发《继续医学教育规定(试行)》的通知(卫科教发[2000]477号).2000-12-28.

[4]心肺复苏2011中国专家共识组.心肺复苏2011中国专家共识.中国心血管病研究,2011,9:881-886.

[5]武芳,徐玉春.急诊科心肺复苏术成功率影响因素分析.中国心血管病研究,2012,10:844-846.

[6]杨辉,张弢,李桂娇,等.重视继续医学教育以提高医务人员诊疗水平.医学教育探索,2009,8:323-324.

[7]赵喜田,卢广业,要跟东.浅谈医院管理的创新.中国医院,2003,7:68-69.

[8]王明晓,高艳,张文静,等.13所综合医院员工满意度指标体系的建立与评价.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1,27:742-745.

[9]黄希庭.心理学导论.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365-367.

[10]周景霞,程瑞年,张艳利,等.院内分层次模拟情景心肺复苏培训模式及效果研究.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2,22:1790-1793.

[11]马仁杰,王荣科,左雪梅.管理学原理.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3:82-89.

[12]王会萍,曹琳琳,翟颖莉,等.护理PBL评价方法的研究进展.中国心血管病研究,2013,11:1012-1014.

[13]王玉琦.医院管理学(教学科研管理分册).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33.

[14]王国忠.新钢钒公司员工培训项目管理.电子科技大学,2010.

[15]杨光.柯氏四级培训评估模式.企业改革与管理,2011,3:60-62.

2015中国医师协会内分泌代谢科医师分会年会会议通知

“2015中国医师协会内分泌代谢科医师分会年会”将于2015年7月16~18日在苏州国际博览中心隆重召开。本次年会将以“培训、交流、分享、自律、提高”为主题,始终坚持为临床服务、为基层服务,突出行业协会的特色,从多角度、全方位展示我国内分泌代谢病临床研究领域的新概念、新技术、新成果。年会为满足不同的需求,设置了不同的板块,有开展糖尿病和肥胖标准宣贯的专题报告,有开展临床路径的实施和管理的论坛,有开展专科医师定期考核的培训会场,也有开展内分泌代谢专业临床质控的交流会场,年会邀请业内知名专家承担主持人和讲者,也邀请来自基层的医师交流他们的心得和体会,同时还设置了临床病例讨论等相关知识普及和培训内容。

本次年会是我们广大内分泌代谢科医师自己的盛会,借助年会的平台,将有效促进人文医学的交流和发展,促进新技术和新产品的临床的应用,促进基层医生的培养和发展,在此,大会组委员会诚挚地邀请您参加本次大会,为推动我国内分泌代谢病事业的繁荣和发展做出贡献。

会议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会议时间:2015年7月16~18日

会议地点:苏州国际博览中心

会议网址:www.a-cea.com.cn

会务组联系方式:联系人:高峰、王红

电话:+86(10)6417 2175;+86(10)6416 3167

邮箱:cea_a@126.com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新中街11号5号楼516室内分泌代谢科医师分会办公室

Analysis of CPR trainingmode and application effect in general hospital

Analysis of CPR training mode and app lication effect in general hospital

ZU Jie-chen,LIWei,ZHANG Yan-lei.Department of Research and Education,Meitan General Hospital,Beijing 100028,China

ZHANG Yan-lei,E-mail:zhangya001966@sina.com

Objective To analyze training modes and effects of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of Meitan General Hospital since 2012,in order to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training and enhance the management of continuing education.MethodsCollect the CPR training and assessment records of Meitan General Hospital from 2012 to 2014,the management,statistics,education and other related theories were analyzed.ResultsThe main modes of CPR training of Meitan General Hospital were lectures,hands-on training skills,skills test and stratified training.When stratified training was adopted,the awareness of CPR basics of medical staff of Meitan General Hospital has reached 74.9%(χ2=31.3,P<0.01),pass rate of operational skills has reached 92.5%(χ2= 6.3,P=0.012),representing a significant increase compared to 2012.ConclusionStratified training is an effective mode to implement CPR training in general hospital,also helpful for improving the effectiveness and management of continuing education.

CPR; General hospital; Training; Mode

张艳蕾,E-mail:zhangya001966@sina.com

10.3969/j.issn.1672-5301.2015.05.026

R19

A

1672-5301(2015)05-0477-04

2015-03-06)

猜你喜欢

知晓率心肺医务人员
精益医疗管理在提高中医乳腺科住院医师专科诊疗方案知晓率中的应用
心肺康复“试金石”——心肺运动试验
如何提高医务人员对多重耐药菌感染防控措施执行率
中医急诊医学对心肺复苏术的贡献
社区老年人群早期胃癌防治相关知识知晓率的调查
个性化护理对结核患者肺结核知识知晓率的影响
《心肺血管病杂志》
抗疫中殉职的医务人员
切实关爱疫情防控一线医务人员
“心肺之患”标本兼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