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微创治疗子宫肌瘤60例临床观察
2015-09-03刘红连杨有莲
刘红连 杨有莲
腹腔镜微创治疗子宫肌瘤60例临床观察
刘红连 杨有莲
目的 对腹腔镜微创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方法 将120例子宫肌瘤患者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开腹手术治疗,治疗组患者给予腹腔镜微创治疗,对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以及住院天数等数据进行比对。观察两组患者术后镇痛率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组患者在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术后镇痛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均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 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子宫肌瘤患者创伤小、出血量少、恢复快,临床治疗效果满意。
腹腔镜;子宫肌瘤;疗效观察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官最常见的良性肿瘤,也是人体最常见的肿瘤之一,也称子宫平滑肌瘤、纤维肌瘤和子宫纤维瘤,多无症状,少数患者会表现出阴道出血的临床症状,腹部可触及肿物,有压迫感。子宫肌瘤的发生原因是由于不成熟的子宫平滑肌细胞增生所致,从子宫肌层长出,当肌瘤被肌层包住时称为肌壁间肌瘤,对子宫肌瘤的早发现、早治疗是非常重要的[1-3]。有研究显示,在35岁以上的妇女人群中,有20%~40%的子宫内有肌瘤存在,美国每年约有35万人由于子宫肌瘤行子宫切除术[4]。子宫肌瘤的治疗以手术为主,而随着微创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发展,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也越来越多的开展且取得了较满意的临床效果,现将腹腔镜微创治疗子宫肌瘤60例的临床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1-01—2014-01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120例,所有患者均经B超及宫颈细胞学检查确诊。随机将120例子宫肌瘤患者分成对照组(开腹手术组)和治疗组(腹腔镜手术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年龄30~45岁,平均年龄41.3岁;其中单发肌瘤38例,多发肌瘤22例;子宫肌瘤直径1.5~5.6 cm,平均3.5 cm。治疗组患者年龄30~46岁,平均年龄42.7岁;其中单发肌瘤37例,多发肌瘤23例;子宫肌瘤直径1.6~5.8 cm,平均3.6 cm。两组患者年龄、子宫肌瘤类型、直径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①患者均经B超及宫颈细胞学检查确诊。②患者不伴有子宫及附件等其他部位肿瘤。③患者均签署手术同意书。④患者无子宫内膜恶性病变。⑤患者无严重的心、肝、肾等功能不全。⑥单发或多发子宫肌瘤最大直径低于10 cm。⑦单发或多发子宫肌壁间瘤直径4~10 cm。⑧多发肌瘤者肌瘤数量低于10个[5]。
1.3 手术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经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常规消毒,治疗组患者给予腹腔镜下微创治疗,全麻后取截石位,留置导尿,经阴道在子宫内放置举宫器,经脐孔处切口置气针,腹内压保持在12~15 mmHg(1 mmHg=0.133 kPa),导入器械,选取10 mm的腹腔镜对患者盆腔进行全面探查,确定无严重粘连情况发生,在患者左右下腹部做第2和第3操作孔,穿刺针在肌瘤部位注入缩宫素10~20 IU,在子宫肌瘤最突出处采用单极电凝钩纵行切开子宫肌瘤的表面包膜,后使用大力抓钳提起肌瘤体后,采用拨棒行钝性分离,剔除肌瘤。肌瘤剥除后对剥离面立即行电凝止血或可吸收线双层缝合。为避免肌壁间遗漏小肌瘤,待肌瘤切除后自操作孔内伸入手指探查宫体,遇取出困难的肌瘤,采用电凝剪刀在腹腔内剪碎后取出。对照组患者采取传统的开腹式手术,两组患者术后均给予短时间抗生素预防感染。
1.4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术后镇痛率、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1个月、3个月门诊复查情况。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2.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效果观察(表1)
2.2 两组患者术后镇痛率、并发症情况比较(表2)
2.3 术后复查 两组患者于术后3个月内门诊复查,均康复,治疗组患者在术后1个月内均恢复正常工作,对照组患者于术后3个月内均恢复正常工作,复查B超及盆腔检查未见异常。
表1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以及住院天数的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以及住院天数的比较(±s)
组别 手术时间(min)出血量(mL)排气时间(h)住院天数(d)治疗组 57.8±14.7 34.9±26.0 22.1±6.0 4.6±0.9对照组 71.2±19.6 103.1±40.7 39.0±11.2 8.6±1.8 t 1.276 8.359 9.323 9.643 P <0.05 <0.01 <0.01 <0.05
表2 两组患者术后镇痛率及并发症情况比较[n(%)]
3 讨论
子宫肌瘤好发于30~50岁的妇女群体中[6],患者大多希望能够保留子宫来维护完整的生理功能。随着医疗技术的迅猛发展,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也在医学各专科中越来越多的开展,而随着腹腔镜手术技术日臻成熟,越来越多的患者选择该方法进行子宫保守手术[7-8]。与传统的开腹式手术相比,传统的开腹式手术由于切口较大,术后并发症较多,患者需要很长的恢复时间,而且开腹式手术在一定程度上对患者的生育功能会造成影响[9]。而腹腔镜具有创伤小、患者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少等特点,患者腹部无需做大的切口,同时可以保持内环境的稳定,最大程度地降低了对腹腔的干扰,医生可通过腹腔镜清晰的观察到放大后的腹腔内的情形,盆腔内视野清晰,不容易对邻近器官造成损伤,使患者的痛苦感降低。
对子宫肌瘤患者行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时,患者出血量和手术用时等指标与肌瘤的面积和其在宫内的位置以及操作者对器械的熟练程度密切相关。浆膜下子宫肌瘤的位置较表浅,且肌瘤剔除后瘤腔一般较表浅,双极电凝止血效果满意,因此,在术中出血量较少,手术时间较短。但值得注意的是,手术前医生必须对患者子宫肌瘤的位置和面积等进行明确诊断,这个环节直接关系到手术的成功与否。另外,治疗组患者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可能与子宫肌瘤的剥除过程中的精细操作有关,减少出血的关键环节就是层次的正确分离。在术中,一定要保证肌层和肌瘤之间解剖层次的正确分离,当肌瘤暴露后,再使用大力抓钳提起肌瘤瘤体,然后采用一边牵拉一边缓慢旋转的方式,用拨棒沿着假包膜对子宫肌层进行钝性分离,肌瘤剥除后对剥离面立即行电凝止血。
通过对两种手术方法治疗子宫肌瘤的结果进行观察表明,腹腔镜微创治疗子宫肌瘤患者术后恢复较快,患者创伤小,术中出血量少,术中、术后的并发症少,值得在有条件的医院广泛开展。
[1]姜丽,祝亚平.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的临床优势及争议[J].现代妇产科进展,2010(3):221-223.
[2]张艳珍.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137例分析[J].实用医学杂志,2010(10):1795-1796.
[3]刘燕.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60例临床分析[J].腹腔镜外科杂志,2009(2):149-150.
[4]蒋丽,白华,韦妙成,等.腹腔镜与开腹手术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对比研究[J].微创医学,2011(3):218-220.
[5]黎德群,马刚.腹腔镜治疗子宫肌瘤46例的疗效分析[J].广西医学,2009,31(3):368-369.
[6]李励军,林力华,池慧娟,等.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剥除术78例临床分析[J].安徽医药,2009(1):64-65.
[7]尚秀敏.传统术式与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临床对比分析[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0,2(2):150-151.
[8]张辉.腹腔镜下手术治疗子宫肌瘤患者的疗效观察与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1,5(2):43-44.
[9]傅彩虹.各种类型子宫肌瘤腹腔镜剔除术306例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12):2913-2914.
2014-12-12)
1005-619X(2015)04-0406-02
10.13517/j.cnki.ccm.2015.04.034
1010020 内蒙古妇幼保健院(刘红连);
1010020 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杨有莲)
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课题(MYFY YB 2014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