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方法,提高中职德育实效性

2015-09-03辽宁赵传胜

汽车维修与保养 2015年5期
关键词:学校德育职业道德德育工作

◆文/辽宁 赵传胜

(作者赵传胜单位:沈阳市汽车工程学院)

德育工作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提高教育质量及学生综合素质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中等职业学校的德育要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必须以培养人、发展人为根本,要立足本校,从学校和学生的实际出发,进行德育工作创新,实现各种教育资源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一、中职德育工作面临的新形势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中将“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作为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指导思想之一,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德育是针对学生进行的思想、政治、道德和心理品质等方面的教育,其目标就是要按照教育方针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教育和影响学生具有坚定的政治方向,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把学生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中职德育教育具有艰巨性、职业性、岗位性、先进性等特点,这些特点要求德育目标注重学生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纪律等方面的教育和培养。因此,职业教育的内涵又有着自身的独特性。生产一线所需的劳动者,随着时代岗位的变迁而发生着需求的变化,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初级阶段,劳动力整体素质不高,许多新兴行业、新工种人才奇缺,甚至有些技能性要求很强的工作岗位人员出现断档,急需大量的高素质建设者和专业技术人才,而想要保持和提高劳动者的整体素质,教育是根本保证,这就要求中职德育教育目标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因此,中职德育教育必须跟上时代发展的脉搏,否则将被社会所淘汰。

我们必须站在历史的高度,认清中等职业学校德育教育面临的新形势,以战略的眼光重新认识德育工作的地位和作用,既从社会需求出发强调德育的重要性,也从学生的自我发展对德育的需求,把做好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与实际工作相结合,积极探索有针对性地、有实效性地抓好学校德育工作的新路子。

二、德育工作实效性的瓶颈

德育永远是一种脚踩大地,仰望星空的存在。脚踩大地是因为教育必须扎根实践;仰望星空是因为教育必须执着人类的理想和理想的人类。任何教育工作者,对德育的道理既懂也能讲,而且对德育都能评判一番,而难的是操作与践行,难的是有实效,中职德育更是如此。

1.中职学生是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

义务教育阶段处于学生群体中的弱势,大多数文化课学习成绩不理想,受到来自家长、教师甚至同学的歧视。他们不是中考的胜出者,而大多数是中考的“失败”者,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大多数来自弱势家庭,家长的文化水平不高,收入水平偏低。不少学生自卑心理较为严重,内向和离群现象较为突出,“我不会”、“我不是学习的料”等成了其心理定势。他们常常感到前途无望,有的迷失了方向,上网成瘾,沉浸在虚无缥渺的空幻之中,进网吧、聊天、玩游戏、吸烟、酗酒等等,早已忘却了生活目标,并且学生的不良心理有相互“传染”之势。

2.学校德育显得苍白无力

中职德育课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在德育课教学的具体实践中,依然以知识传授为中心。重视道德知识的教学和灌输,学生成为接受道德规范和教条的容器。道德知识与道德能力脱节,学生拥有一定的道德教条,却又在多元的现实中手足无措。有调查表明:中职学生对德育课程不抱喜爱态度,认为学校德育与现实不合拍。

3.社会环境对中职德育的负面影响

一方面,社会环境对中职学生的教育存在许多负面影响。譬如,有的流行音乐和影视节目,基调消极、颓废、低俗;网吧可随意进入,网上一些不良的内容诱惑着学生。使得学生在校接受的道德约束急剧减弱甚至消失。另一方面,不健康的家庭教育突出体现在不健康的亲子关系上,孩子与父母的关系完全变成了索取和给予,孩子认为父母的给予是天经地义的。父母与孩子的关系完全物质化、金钱化。有的家庭教育方法不当,教育方式简单化和极端化。

三、解决问题的实效性对策

在新形式下,如何走出德育教育困境,增强德育工作的主动性、针对性、实效性,应成为德育工作者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根据笔者近几年的教育经验,个人认为中职生的德育工作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注重德育的针对性

(1)以职业意识和职业行为规范为主要内容的职业道德教育

虽然职业道德品质更多的是在特定的职业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但中等职业学校肩负的特殊任务,要求学校必须把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和养成教育作为学校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使学生在校期间就形成职业义务,职业责任以及职业行为上的道德准则,为将来走上工作岗位奠定基础。

(2)以服务社会、敬业爱岗、创业创新为主要内容的责任感教育

职业学校的学生必须具备对自己所从事职业的责任感和负责精神,并外化为完善自我的责任行为,可通过有主题、分阶段的德育手段,来帮助学生树立生涯规划意识;从爱自己做起,指导学生树立“行行出状元”的意识。

(3)以知荣明辱、明理明法为主要目标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

当前,在青少年特别是职业学校学生中,很多人不知荣、不知耻、不知是非善恶。美丑的界限混淆的现象比较普遍,甚至出现以“荣”为耻、以“耻”为荣的荣辱倒置的错位现象。因此,要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荣辱观教育,特别是强化知耻观念,使学生知道应该坚持什么,反对什么,倡导什么,抵制什么,进而明法、知法、守法,形成正确的荣辱观。

2.构建德育团队新格局

对于上述问题,如果还是用概念化的空洞理论说教,“老传统”,“老经验”来进行德育教育已经行不通了,或者是仅仅通过开设德育课程,仅仅依靠学生管理部门和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也还是不够的。我们得构建德育团队新格局,形成一个以校级领导为主的学生管理部门,班主任为骨干,科任老师和学校其他人员都参与的学校德育工作机制;形成一个以德育教学为主,各种活动为辅的德育工作渠道;形成以爱国主义教育、法纪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主线的德育内容体系;形成以德育教育为主,各种活动潜移默化为辅的德育工作方法体系。通过构建一个全员参与、全程管理、全方位渗透的德育工作格局,使中职学校的德育工作更具针对性。

3.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乌申斯基说:“教师的人格对学生的影响是任何教科书,任何道德箴言,任何惩罚和奖励制度都不能代替的一种教育力量。”教师人格魅力的力量是巨大的,对学生有强烈的感召力和凝聚力,可以给学生以震撼人心的影响和冲击。教师的一言一行无时无刻不在影响学生的成长、成人、成才。学校德育工作的成败,离不开教师。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学校一系列教育活动的开展,影响着素质教育的推进,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全体教职工要树立“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观念,担负起德育工作者的神圣职责,真正做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形成全员参与,言传身教的教育模式。更为重要的是要建设一支以班主任、辅导员和德育课教师为主体的高素质德育师资队伍。德育课教师要发挥德育课主渠道作用,按照教学大纲要求,对学生进行法律、法规、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等理论知识的讲授;要探索德育课教学新方法、新途径,工作务实求新。其他课程教师应结合课程特点,充分发掘德育因素,有机地渗透德育内容。

四、创新方法、提高德育教育有效性

职业教育与普通的升学教育目标完全不同,而是与职业的联系密切相关,不同的职业有不同的职业标准,标准不同,职业道德的要求也就不同。因此,中职德育课程、专业课程、实习实训、职业指导、创业教育、德育活动、学校文化、校企合作都具有鲜明的职业特征;要求中职德育教师要了解不同专业的职业道德;专业课、实习实训中职业素养的渗透;学校德育活动要开展与职业对接的德育教育活动;学校文化的创设也要包含职业道德的内容;企业文化的渗透、企业人员对学生身体力行的教育,意味着职业学校德育体系的不断丰富,使整个中职学校的德育教育在一个完整的德育教育体系中。

1.师德为先,身教胜言传

在强化德育的时候,要积极发挥老师的示范性特点,身教胜于言教,要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己不正,何以正人”,要想学生能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在学生面前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对学生产生强烈的师范效应。

重视教师人文精神的塑造,引导教师牢固树立“四个意识 ”,即服务意识、质量意识、法规意识、环境意识;发扬“四种精神”,即进取精神、创新精神、协作精神、奉献精神,鼓励教师争做教书育人的楷模,为学校的发展多作贡献。全校教师牢固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 ”的办学理念,在教学中面向全体,真心关爱每个学生;在生活中乐观向上、积极进取。学生耳濡目染,人文素养便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提升。

2.校企合作,以专业为依托,着重培养学生职业素养

(1)班级企业化管理,从常规教育开始培养职业素养

推行学校班级管理实行“班级企业化管理”模式 。学生在企业实习期间随便离岗离职,缺乏应有的责任心和职业道德,主要是学生在校期间对职业道德和责任心的培养不够重视。实行班级企业化管理是以提升学生就业能力、适应社会、适应竞争、实现三自管理为目的的创新管理模式,使学生在学校不但能够学好文化知识,提高专业技能,提升职业道德,适应企业制度化的管理,吸引学生对企业的了解,对文化专业知识重要性的认识,从中领悟企业精神的内涵,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增强工作纪律观念,并积极调动学生干部有效地管理好班级,使学生对自己的未来有着一种美好向往,促发他们对掌握专业知识技能的一种渴望。“班级企业化管理”模式可以突出学校的特点,在班级管理中,将班干部改为企业干部职务,比如“班长”为“经理”,“副班长”为“经理助理”等,使学生尽早适应企业的管理模式。

(2)教学模式改革,工学结合一体化,教学中贯穿职业素养教育

在学生教学与实训中,把以注重传授知识为主的教学模式转变为“以培养学生职业行为能力、心理承受能力、生存发展创新能力、与他人合作能力为主”的教学模式。

在课程体系建设上使专业教学过程对接生产过程,实现工学结合一体化,使学生进入角色,在课堂教学中灌输企业文化,在传授知识技能的同时,使学生了解企业管理制度,对员工的要求,注重培养责任意识、质量意识、7S理念等企业要求的基本职业素养。

(3)有针对性的引入先进企业文化,濡染熏陶职业素养

职业教育必须以就业为导向,学校教育目标定位就是培养服务生产一线的初中级技能人才。企业选择员工除了应具备必要的专业技能和的心理健康素质外,更看重学生是否具有爱岗敬业、恪尽职守的职业意识和顾全大局、团结协作的合作精神。良好的职业素养将大大促进就业进程。这种职业素养只靠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是无法形成的,而是要通过一定的职业的文化氛围来陶冶学生,让学生在校园文化生活中逐渐感受和了解,潜移默化地规范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并接受这种职业素养要求。

为此,我们和企业合作,依托专业的设计机构,精心打造具有职教特色和企业文化的校园文化,实训中心引进了汽车维修企业的组织结构图、流程图及汽车工业的发展简史,使学生感受浓郁的汽车文化。图文并貌,把汽修企业的要求和学生学习专业的技能要求的结合起来。

3.将德育与学科教育相结合,做到教书育人

各科教学应当把握好“教学的教育性”特征,即教学不仅是教知识,更是培养品德,是各科教学工作的核心目标。当重视挖掘本学科中的价值因素,实现知识教学与品德教育的有机融合,各科教师把学科知识中与道德相关的因素通过间接的、隐性的方式传达给学生。将无数个满含智慧与道德的典故、事件或者鲜活的人物展现在学生们面前,他们的道德品质发展也就会受到了相应感染。这样的道德影响往往是循序渐进的,同时效果也会更加持久、更加显著。

比如,探索把拓展训练与体育课结合,发挥各自心理健康教育的优势。通过设计独特的户外活动和游戏来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品质和团队合作精神,挖掘学生的内部潜能,尤其对提高心理素质有独特的作用。

4.传统文化与现代德育相得益彰

中华民族传统道德中有许多世代相传的美德,是极为珍贵的精神财富和现代文明建设的重要源泉,要对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思想和道德规范以及与现代道德之间的相互联系进行深入的研究剖析,充分挖掘传统道德的现代价值,赋予优秀传统道德以新的意蕴,使青少年学生真正把握新时代所需要的优秀传统道德的真谛。

5.重视心理辅导,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大多数是在升高中无望的情况下走进职业学校来学习的,这是他们人生道路上的第一次选择,而这种选择,他们感受到的更多的只是被动和无奈,因而他们比普高的学生更具有失落感,更具自卑心理,因此,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一是成立心理咨询点,选择有事业心、有一定德育工作经验的教育系毕业的专业教师担任心理辅导咨询工作,协助班主任,学生管理部门对有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心理疏导,促进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二是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分性别有针对性地举行心理健康讲座,开展心理健康知识竞赛,营造一个宽松和谐、健康的心理氛围,使心理健康教育与学校德育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使学校的德育工作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

6.学校家庭通力合作,共同实现德育目标

良好的家庭育人环境是学生人生良性成长的第一站,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我校在充分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的同时,专门成立了家长学校和家长委员会,加强家教知识的培训,帮助家长学习新的教育理念,改进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学校建立健全家长学校的制度和管理工作,定期召开“家长委员座会”、“家长会”,不断创新“家长学校”的工作机制,实施家校互动,共同改善教育环境。学校先后开展了“争做文明家长评选、教子有方交流 ”等活动,表彰重教家长;举行“教学开放周活动”,邀请家长共同听课、评课、座谈,参与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和管理,加强家校之间的沟通和相互支持,学校、家庭、社会“三教”和谐统一,共同做好德育工作。

德育是素质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德育是使学生终身受益的教育。二十一世纪人才标准的第一条,就是要具备良好的人品。在国家大力扶持中职教育的前提下,各中职学校必须走出德育教育困境,创新方法,增强德育工作的主动性、针对性、实效性,这是德育工作者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

猜你喜欢

学校德育职业道德德育工作
内生德育:九年一贯制学校德育路径探索
会计职业道德现状之我见
浅谈会计职业道德的重要性
对当前我国学校德育实效问题的理论反思
班主任如何做好德育工作
论高校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修养
在弘扬职业道德中争创“青年文明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