凸显服务职能 渗透人本理念
2015-09-02胡若楠
胡若楠
【关键词】 教育管理;学校;服务职能;
以人为本;理念
【中图分类号】 G627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15—0021—01
一、凸显学校的服务职能
1. 努力成为创造幸福的管理者。幸福首先与幸福的观念高度相关,所以要帮助师生形成“自我实现”的幸福观,并为教师和学生“自我价值”的实现创造条件。幸福与心理机制相关,所以要让每个人都有尊严,让教师和学生都认为自己可以控制成功。幸福与人格相关,所以要引导和帮助内向型的教师和学生扩大交往的圈子,消除他们的社交恐惧,提高他们社交技能;让教师和学生有足够多选择工作和学习目标的机会,帮助他们发现工作和学习的意义,从而能把握自己的命运。幸福与文化相关,所以要改造学校文化,要鼓励教师和学生的独立自主、自尊、竞争与成就的心理倾向,不鼓励“做人”,不鼓励为扮演好其社会角色而抹杀个人的性格、独立性、尊严感和成就感。
2. 创设提升幸福感的机制。作为管理者,要努力增进教师的幸福,教师的幸福既是手段也是目的,教师的幸福对学校发展而言是至关重要的。但“幸福不仅仅是活得快乐,而且包含了通过充分发挥自身潜能达到完美的体验。”什么样的管理能增进教师的幸福感,并有效地促进学校发展?那就是将学校建设成“学习共同体”。也就是“每一个人都在学习的文化氛围中,每个人都是一个完整的个体,每个参与者都为学习和共同受益而负责”。在这个共同体里,教师是“自由之精神,独立之人格”的守护者。在这里,教师倡扬用自我反思的方法引导学生从各种束缚、禁锢、定势和依附中超越出来,师生关怀问辩、亲密无间、教学相长;师生浸淫于一种丰富、和谐、光明、温暖的氛围之中。在这里,自由交流成为常态。
二、渗透“以人为本”理念
1. 了解生命的独特需要。要达成对学生的生命关怀,首先就是要帮助每一个学生清醒地意识到自身的生存与发展的需要,并促进他们这种需要的满足。教育作为生命的存在方式,必须从放眼众生的视野,讨论生生之美和生命的权利,关注世间一切生命生生不息的生命张力美,关注每一个生命体天生的多样、平等和差异。
关怀学生个体生命当下现实的需要,实质是关注每一个学生每一天的健康成长,帮助每一个学生过好每一天。要关怀学生的个人生活经历、经验、感受和体验,关怀学生在真实生活中所面临的诸多问题,帮助他们解决问题,从而培养、提高他们的应对能力。所以好的教育、最有效的教育就是关怀学生当下需要的教育。
2. 学会对生命的关怀。真正的关怀并不是空洞的,并不只有所谓的担心和牵挂感,关怀只有通过行为来表达,并且还要让被关怀者感受到。关怀这种行为就是根据具体情境中的特定个体及其特定需要做出的旨在增进其福祉、有益于其发展的行为。关怀者始终有责任将自己的真实想法告诉被关怀者。并帮助被关怀者在充分知情的情况下尽可能作出正确的选择。就此而言,关怀是要考虑效果的,但又不是功利的。
所以,我们要求教师从每一个细节入手,用平和的语调、温润的笑容、亲切的抚摸等让孩子具体地感受到关怀,感受到被重视的愉悦,这样孩子对幸福才有了实实在在的感悟和领会,他们才会在充分地感知了幸福以后,也为他人带来幸福。
3. 对学生生命的尊重。尊重每个人的生命就是要尊重并合理引导生命的个体性、差异性。教育者要走进千差万别的学生的生命世界,不仅要用自己的,而且要时刻用学生的眼睛去观察,用学生的心灵去感受。在知识教学中,教师最关心的也不应该是冷冰冰的知识或真理,而是应该允许学生对基于多元智能、各异的兴趣和知识背景对学习材料有不同的感受和不同层次的理解。
关怀型的教师,不会打着“为你好”的幌子压迫学生,使其释放最大的能量,允许学生以自己的独有的生命节律实现带有个性烙印的发展。他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生命需要分配时间、筹划学业。关怀型教师不会试图把自己教授的这一门学科变成所有学生的强项,从而给自己增加光彩。
4. 消除师源性的心理障碍。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学校中的人际关系比其他因素更有影响力,它不但可以改变学校生活的质量,而且还能影响学生们的成绩。
据调查,学生不良情绪的80%来自于身边的长者,主要是家长和教师。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不恰当的教育方法和手段,直接或间接地对学生的心理造成伤害。所以,学校里的人不单单要作为教职员工或是学生存在,他们还是一家人,他们需要心心相系,共同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如果老师们付出自己的爱心给予学生们无微不至的照顾,那么学生们会有无比的安全感。而且,教师对于学生,只有用一种平等的、不夹杂优越感和施舍意味的爱,才会被他们真正接受。
编辑:蔡扬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