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能力素养的修炼与提升
2015-09-02赵多山
赵多山,金城名师,中学高级教师。“全国中小学外语园丁奖”、“全国优秀外语教师”获得者。在省市各类教学研讨会上作专题讲座20余场,发表学术论文47篇,出版教育专著4部。
教师的能力素养是支撑教育改革发展、“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的基本前提。“师以能为本。”教师有好的能力素养,方能担负起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
教师的能力素养是一个不断修炼的过程。教师自从踏上三尺讲台,就意味着步入了艰巨而漫长的“育人之旅”,就意味着踏上了追梦与圆梦的“生命历程”。因此,教师应牢固树立“立心、立命、继绝学”的理想信念和“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的壮志雄心,自觉开启承载着梦想与激情、蕴含着责任与担当的教育人生。这就需要唤醒教师的职业情感,弘扬教师的专业精神,修炼教师的专业人格。教师的专业精神,是从事教育事业的教师所需要的特定的思想信念与道德品质,是教师在教育工作中表现出的执着认真、爱生如子、勤奋敬业、敢于负责、勇挑重担、热诚服务、团结拼搏、潜心研究、自我超越的精神,是支撑教师专业发展、促进教师高质量完成教育教学工作的根本动力。一个具有专业精神的教师,一定是一个专心致志、精益求精的教师,他不满足于陈规俗套,不满足于现状,不满足于照抄照搬和“拿来主义”,他会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乃至教学艺术,以创新的意识、创新的内容、创新的方法,从多维的角度和空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教师的专业人格,是教师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对职业道德、教育理想、生命价值自觉追求的结果,是教师专业发展心智成熟的表现,它具有示范作用、激励作用、熏陶作用。一个具有专业人格的教师,一定是一个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师。
教师的能力素养是一个逐步提升的过程。提升教师的能力素养,学习是基础,教学实践是载体,教学研究是保障。因此,教师首先要善于学习。终身学习是二十一世纪的生存概念,是当代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经之路。教师要实现自身的专业成长目标,就必须要善于学习,要认真学习研读教育理论、新课程理论及专业报刊文章,吸取精华,开拓思路,夯实理论基础,并及时了解本学科、本行业的新知识、新情况,拓展专业视野。教师要善于向书本学习、向同行学习,更要善于向自己学习。向书本学习是教师夯实理论基础、更新教育观念、实现“专业扩展”、提高自身素养的必经之路;向同行学习是教师学习他人长处、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形成教学风格的有力抓手;向自己学习是教师正视不足、强化“内省”、反复琢磨、推陈出新、渐入佳境、不断提升的有效途径,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实践动力和有效保障。其次,教师要积极投身教学实践。课堂是师生活动的主要场所,是推进课改、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教师要想担当起教书育人、为民族未来奠基的重大使命,就必须扎根课堂、立足课堂、聚焦课堂、研究课堂、发展课堂,积极投身教学实践及课堂教学改革,让课堂彰显育人价值,使课堂充满生命活力,为师生共同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教学实践是教师践行教育理论、更新教育观念的有效途径,是促进教师创新教育的力量源泉,是提升教师专业素养的有效平台。最后,教师要重视教学研究。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教师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背负着巨大的压力。面对教育的深层次矛盾及教学中不断出现的新问题,教师需要以研究者的眼光反思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用研究者的态度来审视学生、审视课堂、研究课堂。教师只有拿起研究的武器,实现由实践者向研究者的转化,才能切实形成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找到破解矛盾的新方法。教学研究,可以促进教育理论向教学行为的转化,可以促进教学改革的深入推进,可以促进先进教学理念的提炼和传播,可以促进教师由经验型教师向专家型教师的转化。
提升教师的能力素养,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内容,是二十一世纪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根本保证。教师能力素养的提升,需要内外条件、因素的共同作用,需要教师自身付出艰辛的努力。教师的能力素养,功到自然成,修炼出“高人”。
编辑:马德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