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情境,大课堂

2015-09-02夏林成

关键词:实践能力兴趣情境

夏林成

摘要:数学本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教学要瞄准与学生生活经验的最佳联系点,并架起桥梁,使数学知识因贴近生活而变得生动有趣。从而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内驱力,激发起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提高数学修养和实践应用能力。

关键词:情境;生活;兴趣;实践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14-077-1

数学的内容应当是源于学生生活,讲数学课时教师应和学生一同进行观察、实验、猜测、推理从而得到数学规律。数学与生活密切相关,数学课丰富多彩。在此,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活动,谈谈自己对数学来自生活的感悟。

感悟一:奇妙的近似数

师:(1)每只油壶可以装2.5千克油,装12千克油需要准备几只油壶?(2)每只油壶可以装2.5千克油,12千克油可以装满几只油壶?

生:本来我在写第一小题时,我挺会的,之前老师有教过三种求近似数的方法:四舍五入法、进一法、去尾法,而这道题的第一小题,上课时老师有讲过类似的题目,我知道应该要用“进一法”,因为用12除以2.5等于4.8,就是说12千克油装4只油壶,还剩余一些,这剩余的一些油还需要用一个油壶来装,所以一共需要要准备5只油壶,即12÷2.5=4.8(只)≈5(只)。但当做完第一小题之后,看第二小题时,我觉得有点头疼,认为两题是一样的,但想想,又觉得不可能,如果题目一样,又为什么要将两道题目出在一起呢?我认真地思考了一下,仔仔细细地又将题目读了两遍,将最后的问题“装满几只油壶”反复地咀嚼,然后闭上眼睛在脑子里想象着:手边有12千克的油,装2.5千克油的油壶5个,我一壶一壶地倒,倒到第5壶时,我觉得应该倒不满。眼睛一睁,我拿起笔,在草稿纸上写了一个算式2.5乘以5等于12.5,也就是说要装满5只油壶,现在只有12千克,不够装5只油壶,所以只能装4只油壶。答案虽然算出来了,但式子还没列,此时,我觉得还是用第一小题的式子12÷2.5=4.8(只)只是后面的近似数要写上4,也就是12÷2.5=4.8(只)≈4(只),现在反过来想想,我也明白了,12千克油装满4只油壶后,还剩下一些油,不够装1只油壶了,所以只能是装满4只油壶。

师:同学们都知道,数学是来源于生活的,通过这道题目的求解,你应该也知道,解决数学问题还是应当在生活中多多观察,多多发现吧。亲爱的同学们,现在,类似的题目,你会选择不同的求近似数的方法来解答问题了吗?

实践表明: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只有把数学体现在生活中,才有活力和热情,才能把书本上的数学问题变成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像这道题目,本来是一道数学题,但因为它与生活密切相关,所以学生就会倾向于自己动脑筋思考,从生活中的发现出发,而不是遇到问题就找老师。

感悟二:设计生活情景,培养应用意识

注重“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数学课程标准》的重要目标之一。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就要让学生参与一定的含有数学问题的实践活动,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探索中应用数学,提高数学素质。这就要求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并结合校情、班情设计实际生活情景,开展实践活动。

例如,在学生学了“有余数除法”后,我就引导学生开展“亲子营”活动,要求每个同学和爸爸妈妈一起参加。班级将为大家准备一份点心:“每人一袋牛奶、一块面包(爸爸妈妈吃大面包,大面包每盒4块装;小朋友吃小面包,小面包每盒5块装)。请大家算一算,自己所在的小组(各组学生数在14人到16人之间)至少要买几盒大面包?几盒小面包?几袋牛奶?”学生对于这一仿真性的探究任务,倍感兴趣,积极主动地投入到问题的探索之中。“了解本组人数;根据大、小面包的不同包装标准,选择适当的方法求出需买面包的盒数;对不能整除时所出现的商几余几做出合乎生活现实的灵活处理”。又例如在教学6的认识时,我出示数6后,问这像什么呀,学生说像口哨、像豆芽、像蝌蚪,当学生完成这一系列的交流后,我就马上表扬他们,你们真是太细心了,连我们餐桌上的菜都有数字,所以在生活中只要当个有心人我们处处都可以发现数学问题,通过我的鼓励后学生的兴趣倍增。那么在今后的数学教学中只要是找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同学们就非常容易掌握了。在这一系列活动中,学生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无论是低年级还是高年级的知识直至解决问题。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也感受到数学的价值,从而养成时时、处处运用数学的眼光看待事物,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好习惯。

实践表明:抽象的“数学课本知识”无法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割裂数学与生活有机联系的课堂教学难以真正达成数学课堂教学目标。因此,我们应牢固树立“用教材”的新理念,善于根据教学内容“链接”生活,精选素材、设计情景、激活经验,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与生活实践的“交互作用”中构建数学意义,学会数学思考,培养应用意识,从而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数学知识,有着特别的运用价值。能活学还不够,还应在活学的基础上学会活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及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后,可以让学生运用掌握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老师分到了三房一厅的新房,出示平面图让学生算算这套三房一厅的实际居住面积有多大。要计算新房的面积,我们先要测量出哪些长度的数据,在给出一定的数据后让学生进行计算,计算过程中还涉及怎样处理一些没有直接知晓的数据问题。我们还让学生回家,学习测量一下自己家的实际居住面积。在这样的一个实际测算的过程中,既提高兴趣,又培养了实际测量计算的能力,让学生在生活中学,在生活中用。

让学生用生活经验学习数学,使学生体会数学要从实践中发展起来的,数学在生活中是广泛应用的。从而进一步帮助学生树立应用意识,使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工作中,主动将生活的实际问题与数学密切联系起来,并且千方百计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和工作的实际问题,使数学既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猜你喜欢

实践能力兴趣情境
情境引领追问促深
不同情境中的水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高校单片机课程设计教学方法探讨
刍议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
品德教学利用微课开展预学的实践研究
智力因素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实验教学改革探索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