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刺调泌疗法治疗原发性痛经临床研究

2015-09-02婕,于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5年4期
关键词:月经周期人民卫生出版社内分泌

郑 婕,于 杰

(广东省广州市中医医院同德门诊,广东 广州510407)

原发性痛经(Primary Dysmenorrhoea,PD)是指经妇科检查生殖器官无明显器质性病变者,多发生于月经初潮后2~3年的青春期少女或未生育的年轻妇女[1]。针刺调泌疗法是河北韩华明医师几十年针灸临床经验的总结,笔者用其治疗PD效果较好,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共40例,均为广州市中医医院同德门诊2011年至2014年针灸科和妇科门诊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20例,年龄16~29岁,病程3个月~9年,病情重度5例﹑中度11例﹑轻度4例。对照组20例,年龄17~31岁,病程2个月~8年,病情重度6例﹑中度12例﹑轻度2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诊断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中药新药治疗痛经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和全国高等学校教材《妇产科学》[4]。妇女在经期或经前﹑经后(1周内),出现周期性下腹疼痛为主症,伴有其他不适,以致影响工作及生活,且经妇科检查,生殖器官无明显器质性病变者。

纳入标准:①符合PD的诊断标准;②年龄16~35岁;③月经周期基本规律(28±7)d;④接受本疗法前1个月经周期未接受其他治疗,且治疗前2周内未服用止痛药﹑镇静药及激素类药物;⑤签署知情同意书;⑥VAS评分大于40mm。

排除标准:①哺乳期妇女;②合并有心脑血管﹑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危及生命的原发性疾病以及精神病患者,不适宜于针灸的其他疾病患者;③正在参加其他临床试验。

2 治疗方法

治疗组:①调泌穴:丘脑,垂体,松果,肾腺1-3,二阴。②常规穴:肝俞,膈俞,气海俞,次髎,太冲,三阴交,内关,照海,合谷,血海,阴陵泉。上穴可交替使用。

对照组:次髎﹑十七椎﹑地机﹑三阴交﹑合谷﹑中脘﹑天枢﹑阴交﹑关元﹑中极﹑归来﹑血海﹑太冲,随证选用。

针具:“佳健医疗牌”一次性毫针,直径为0.3mm,长度为1寸和1.5寸。

针刺方法:①治疗组针刺手法:虚证宜轻刺,用补法,施捻转术,中弱刺激;实证宜重刺,用泻法,施提插术,中强刺激。刺二阴穴时,针尖朝向小腹方向,以前阴或小腹有针感为度。刺调泌穴时,左手压穴,右手持针刺入。不留针或留针30min。②对照组针刺手法:垂直皮肤进针,行平补平泻手法,进针深度以得气(局部出现酸﹑麻﹑胀﹑重)为准,每次留针30min。

两组均在来月经前7天开始针刺,每日1次,来月经时停止,虚证可加艾灸补之。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

3 观察指标

用视觉模拟评分(VAS)法。询问并记录在针刺治疗前和针刺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疼痛指数(VAS读值)。记录治疗前1个月经周期和治疗结束后月经周期的VAS评分。将疼痛程度用0~100 mm的标尺表示,0表示无疼痛,100 mm表示剧烈疼痛计为100分,数字越大表示疼痛越重,受试者根据个人疼痛感受选择最能代表疼痛程度的数字。

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 疗效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治愈:疼痛消失,连续3个月经周期未见复发。好转:疼痛减轻或疼痛消失,但不能维持3个月以上。无效:疼痛未见改善。

5 治疗结果

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疗效比较 例(%)

两组疼痛指数(VAS)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疼痛指数比较 (分,±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疼痛指数比较 (分,±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项目 治疗组 对照组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疼痛指数 79.1±3.5 15.1±3.0*△ 78.1±3.2 28.5±3.5*

6 讨 论

痛经主要由情志所伤﹑起居不慎或六淫为害等引起,并与素体因素﹑经期及经期前后特殊的生理环境有一定关系。病因病机主要为冲任气血运行不畅﹑胞宫经血运行受阻,或冲任胞宫失于濡养。痛经虚证多为气血虚弱﹑肝肾虚损,实证多为气滞血瘀﹑寒湿凝滞或湿热下注。针刺调泌疗法是通过针刺与针刺手法及调泌穴的调控,使机体在病理状态下达到自稳态。对PD的治疗上刺后(腰部)不刺前(腹部),揭示了腧穴与内分泌,内分泌与针刺的疗效关系。丘脑穴可解痉止痛﹑活血化瘀﹑固摄冲任,垂体穴具有调整气血﹑固摄冲任﹑调整月经紊乱之功,肾腺1-3穴可固摄冲任﹑解痉止痛﹑补肾壮阳﹑滋水育阴,二阴穴具有通经活络﹑疏调二阴及冲任之经气之效,次髎为治疗痛经的经验效穴,肝俞﹑膈俞﹑血海﹑三阴交可理血化瘀﹑调经统血,合谷﹑太冲有行气活血﹑解郁止痛之功,调泌穴配合体穴共奏固摄冲任﹑理血化瘀﹑调经统血﹑解郁止痛之功。

现代医学认为PD的发生与月经时子宫内膜前列腺素(PG)有关。已被证实痛经患者子宫内膜和经血中的PGF2a和PGE2含量较正常妇女明显增高,其中PGF2a含量增高是造成痛经的主要因素[5]。

调泌穴针对内分泌失调而设,多在内分泌腺体所处部位和神经分布及经络循行处,有利于发挥有关内分泌腺体的作用,针对性治疗内分泌疾患具有良好的效果,且不影响原来腧穴的主治与功能,其穴各有所定,各有所用[6]。

[1] 曹泽毅.中华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482-2483.

[2]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264-266.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3:263.

[4] 乐杰.妇产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66.

[5] 王萍.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74.

[6] 韩华明,韩增平.针刺调节内分泌治各科疾病[M].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4.

猜你喜欢

月经周期人民卫生出版社内分泌
人文护理在内分泌护理中的应用
人民卫生出版社
人民卫生出版社
人民卫生出版社
人民卫生出版社
女性怎么知道自己即将绝经
什么是乳腺癌的内分泌治疗?
女性经期出现3种情况可能是早衰了
首都医科大学内分泌与代谢病学系
稳住内分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