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高中音乐教学中的鉴赏教学
2015-09-02王强
王强
摘 要:音乐鉴赏具有直接、具体的审美教育价值,是培养高中生音乐审美素质的重要途径。在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发展特点和审美心理变化,以音乐审美心理学、音乐美学及音乐教育学理论为指导,通过对音乐的聆听和对音乐作品的内容分析,让学生在音乐的海洋里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成为真正能听懂音乐的人。
关键词:高中音乐;鉴赏教学;审美素质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要求高中音乐教学要“通过鉴赏与表现音乐,及其他艺术形式的审美活动,使学生充分体验音乐的美和蕴涵于其中的丰富情感”。音乐鉴赏作为高中音乐课程内容结构的六个模块之首,在培养学生音乐审美素质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我们要从促进学生全面、有个性发展的高度重视音乐鉴赏教学,积极组织和引导学生进行各种音乐鉴赏活动,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推动学生音乐审美素质的提高。
一、在音乐鉴赏中注重对作品表象的探究,培养学生对美的想象能力
俗话说,“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一音乐作品在不同的听众心中反映出了不同的表象,对作品表象的领悟决定着鉴赏者的审美想象能力。由于高中生的学习任务繁重,许多学生只注重音乐的娱乐功能,对音乐的认识比较肤浅,对音乐作品的表象往往不求甚解。为此,高中音乐教师要从学生的年龄及心理特征出发,注重对作品表象的探究,培养学生的审美想象能力。第一,启发学生对记忆和感知的敏感度,强化对作品细节的联想,把由音符勾画的音乐作品演绎为具体、真切的自然形体,并在这一自然形体的渲染和启发下,使学生内在想象力在记忆和感知的印象下得到深化和发展。第二,引领学生想象作品的音乐意境和情感,通过深化角色意识,把自己想象成词、曲作者,想象成作品的主人公,再造音乐审美意境和审美情感。第三,鼓励学生开放地想象作品中的各种音乐语言,对旋律、节奏、节拍、速度、力度、和声、调式、调性等音乐要素进行艺术加工,在思想上形成一种音乐化、诗化、美化的情感体验。
二、在音乐鉴赏中深化对作品内涵的理解,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能力
每一首音乐作品都有它的创作主旨,都是通过旋律和歌声抒发创造者的情感。高中音乐鉴赏教学就是要让学生认真地欣赏与回味音乐作品,深化对作品内涵的理解,将音乐作品的内涵在自己的内心听觉中创造性地再现,给音乐作品恰当、理性的评价,实现完美的音乐感知,进而培养起学生对美的感受能力。具体应做到三点:一是了解声乐作品所反映的年代、背景及作者创作的意图,明确作品表现情感的系统构成和主导要素。如《七子之歌》,要结合对词、曲作者生平经历、创作背景的掌握,分析歌词和音乐,融入演唱角色。二是透彻地分析声乐作品的曲式结构特点,准确掌握作品的创作手法、结构特点,对作品的开始、发展、高潮、结束等有明晰的认识。三是用音乐要素去掌握作品的内涵,依据作品的内涵进行美感体验,感知音乐作品的艺术形象,接受潜移默化的艺术感染。
三、在音乐鉴赏中准确把握作品的情感特征,培养学生对美的鉴赏能力
音乐是表达情感的艺术,音乐的奇妙就在于它可以描绘出让人心动的情境与让人陶醉的情感。每一首音乐作品要表达的主题不同,情感的内在和外在特征自然不同。描写孩子们愉快生活的作品,情感取向是轻松、活泼、欢畅;歌颂祖国、英雄的作品,情感取向是赞美、崇敬、深情、亲切、真诚;而以控诉、批判为主题的作品,情感取向则是深沉、悲愤、仇恨。在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中,教师要准确把握作品的情感特征,始终让学生置身于音乐情感的浸润中,更加深刻地理解音乐作品的形式美和情感美,在学生由低层次的直觉鉴赏向高层次的情感鉴赏发展中培养其对美的鉴赏能力。对于《在银色月光下》,教师要启发学生从作品鲜明、轻松、愉快的节奏中,领悟塔塔尔小伙子对爱情执着、深情、伤感、思恋和向往的情感特征;而对于《黄河怨》,则要让学生从缓慢、低沉、悠扬的旋律中,领悟作者凄婉、哀怨、悲愤的情感特征。只有把握住作品的情感特征,学生对作品美的鉴赏才更深、更细,才能实现自己内心世界与音乐作品的情感完美统一。
四、在音乐鉴赏中进行现场表演,培养学生对美的表现能力
表演是音乐作品最直接的展示方式,也是表演者通过二次创作,从自己独特的角度对作品美感的集中表现。高中音乐欣赏教学要以音乐实践为契机,在学生对音乐作品深入分析、想象、感悟的基础上进行现场表演,让学生真正把握住作品,培养其对美的表现能力。(1)以听为先导,熟悉作品主题,即兴现场表演。如对于《拉德茨基进行曲》,通过教师引导下的试听和介绍作品历史背景,明确作品的歌颂性。学生表演时则以动听、热情、奔放的曲调,以及带有装饰音的八分音符和八分休止符的节奏,表现英雄率领下的战马奔腾、横扫千军的威武气势。(2)掌握不同民族、不同风格、不同时代音乐作品的美学特质,在表演中以对应的形式予以表现。如表演作品《卡门序曲》《阿拉木汗》《道拉基》《康定情歌》《再见吧,妈妈》,注意在对比中了解各自的音乐表现规律,比较准确地表达作品的不同感情。(3)根据作品内容和情感取向控制演唱音色变化,提高表演的艺术效果。如《在希望的田野上》要用明亮、圆润、清新的音色,《送上我心头的思念》要用坚定、柔韧的音色,而《船工号子》则要用高亢、嘹亮的音色。
总之,重视音乐鉴赏教学,培养高中生音乐审美素质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高中音乐教师要认真贯彻和落实新课程改革精神,发挥教师教学艺术,潜心探索符合教学规律和学生审美情趣的音乐鉴赏教学方法,不断反思、调整和完善自己的教学实践,用音乐陶冶学生情操,净化学生灵魂,在美妙的音乐殿堂中逐步升华学生的音乐审美素质。
参考文献:
1.张豫敏.高中音乐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培养策略探究[J].学园.2013(5).
2.林和平.浅谈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改革学习.2013(6).
(作者单位:江苏省沭阳县建陵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