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女生婚前性行为对生殖健康的影响及预防对策

2015-09-01王爱宁

中国现代医生 2015年22期
关键词:预防对策

王爱宁

[摘要] 近年来,高校女生婚前性行为发生率的升高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而婚前性行为存在着生殖道感染及非意愿妊娠及人工流产的风险。在高校中开展性道德教育及避孕知识的宣传,能起到降低生殖道感染及非意愿妊娠及人工流产的发生率,从而保证女大学生的身心健康。

[关键词] 高校女生;婚前性行为;生殖健康;预防对策

[中图分类号] R169.4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5)22-0119-04

The influence of college female students' premarital sexual behavior to reproductive health and the preventive measures

WANG Aining

Department of Clinic, Nan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Nanjing 211167, China

[Abstract] It is an indisputable fact that the incidence of premarital sexual behavior of college female students has risen in recent years, and the premarital sex behaviors can cause the risk of genital tract infection and non intention pregnancy and artificial abortion. The promotion of sexual morality education and contraception in universities can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genital tract infections and unwanted pregnancy and induced abortion, so as to guarantee the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of female college students.

[Key words] Female college student; Premarital sex; Reproductive health; Prevention measures

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生对待婚前性行为持肯定态度的比率呈上升趋势,婚前性行为发生率的升高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开放的性观念、性行为与严重滞后的避孕知识的缺乏导致性传播性疾病以及非意愿妊娠发生率显著增高,而由此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如未婚先孕、人工流产、生殖道感染,成为危害高校女生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女大学生作为青年人中的一个特殊人群,其生殖健康不仅关系到个人和未来家庭的幸福,还关系到国家和人类社会的发展,因此,女大学生的生殖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高度关注。现就高校女生婚前性行为可能引发的生殖健康问题及如何预防进行分析。

1 婚前性行为可能引发的生殖健康问题

高校女生婚前性行为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性观念的开放、社会对婚前性行为的宽容、受不良社会风气如“拜金主义”及网络色情文化的影响、性教育滞后、高校管理存在难度等,再加上高校女生性发育趋于成熟,自我控制能力有限,容易出现性冲动,可是对于性冲动后可能产生的后果却不甚清楚,导致了性活跃的女生成为生殖道感染性疾病及非意愿妊娠的高危人群。

1.1 生殖道感染

近年来高校女生生殖道感染的患病率有上升趋势。在我校妇科门诊就诊的学生患者中,患泌尿生殖系统感染的比例为26.1%,且几乎均与性行为有关。有性行为者比无性行为者的妇科炎症发生的可能性明显增高,调查发现在有性生活的女生中妇科炎症的患病率(18.7%)高于无性生活的女生(3.5%),说明婚前性行为是引起女大学生妇科炎症、早孕、性病的重要因素[1,2]。一些女生思想比较开放,对婚前性行为比较宽容,但又缺乏对性基本的正确认识,也缺乏最基本的性卫生保健常识,自我保护意识差,有些女生甚至有多个性伴侣,也有些性行为是由于一时激情而发生,并不注意时间、环境、卫生等因素,再加上事后担心受孕,精神紧张,造成抵抗力下降而发病。另外由于她们又受传统思想的束缚,产生顾虑,患病后不能及时规范诊治,可使病情反复发作,甚至迁延不愈,形成慢性盆腔炎,导致不孕、输卵管妊娠,从而严重影响女生的生殖健康及以后的家庭幸福,也给社会带来多方的负面影响。据中华医学会生殖医学学会数据资料显示,每年约有8亿个周期的试管婴儿,而其中不孕症中的60%是管性不孕,而这些管性不孕绝大多数是女性生殖道感染所致[3]。由于不安全的婚前性行为,近年来青年学生已成为艾滋病及其他性传播疾病感染的主要群体,给艾滋病的防治带来了挑战,亦给社会带来了不安定因素。

1.2 非意愿妊娠

在高校中未婚先孕已成为不容忽视的问题。中国每年人工流产达1300万人次,其中25岁以下女性占一半以上,大学生成为人流“主力军”[4]。据甘玉杰等[5]报道的650例未婚人工流产女性中,普通高校学生86例,占13.23%。在我校妇科门诊工作中,经常有同学或男朋友代替咨询有关未婚先孕的问题。现代妇产科学的进展使人工流产成为一类简单、方便而又十分成熟的临床技术。尽管这项技术的安全系数很高,但毕竟属于创伤性操作,对受术者有一定的不可避免的副反应和并发症,尤其是重复流产和年龄较轻、尚未生育的青春期女性,会给生殖健康带来损伤,甚至会对生育功能造成严重的、不可逆的伤害。女性不孕症中86.61%有未婚流产史[6]。除了人流术中、术后可能出现诸如出血、子宫穿孔、羊水栓塞、感染、宫腔粘连、月经异常、继发不孕等并发症外,还可使以后妊娠流产的危险度为正常的1.5~2.58倍,早产及分娩低体重儿的危险度为正常的2.5倍;重复流产使不孕率显著增加[7]。由于是在校学生,又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和束缚,以及经济上的压力,她们甚至会选择不安全的人工流产服务。并且术后得不到充分休息,以及术后产生的心理障碍等因素,都会增加人工流产的近远期并发症的发生率。

1.3 心理方面的危害

在婚前性行为中,由于生理上的差别,及传统与现代性观念的冲突,使女生更易受到心理上的伤害[8]。女大学生的婚前性行为多是在不安全的状态下发生的,会有非法的感觉,会给她们的心理造成极大的冲击,甚至产生罪恶感、负疚感、性变态等心理创伤。这些负面情绪的影响,不但耽误学习,还影响将来的婚姻、家庭,甚至危害社会[9]。婚前性行为造成的生殖道感染及非意愿妊娠、流产都会对她们的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约10%的女性在人工流产后发生显著、严重或持久的心理障碍,以抑郁和焦虑最常见[10]。较高文化程度的未婚女性人工流产后,在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和精神性方面的不良情绪更加突出[11]。由于受传统思想的影响,未婚先孕的耻辱感、得不到亲人及周围人的同情、术后得不到充分的休息及体贴的照顾、对人工流产带来的痛苦的恐惧,以及担心生殖道感染、人工流产带来的并发症及对以后家庭幸福的影响,这些问题都会影响她们的心理健康。这些心理问题有可能是短暂的,亦有可能是持久的。婚前性行为不受法律的保护,一旦恋爱关系解除,对女生的身心都会造成伤害。

2 预防对策

女大学生生理发育趋于成熟,加之受社会多种因素的影响,婚前性行为发生率的升高已是个不争的事实。大学生开放的性态度和性行为背后,却没有足够的性知识和避孕知识相配合,大学生性行为几乎与所有健康危险行为呈正相关关系[12]。只有对她们加强性教育,让她们对性知识、避孕措施等有所了解,才有可能知道怎样保护自己的安全和健康,避免受到心理和生理上的伤害。我校门诊部利用多种形式如橱窗宣传栏、发放宣传册、大型广场活动、观看录像、大型讲座及大学生健康教育选修课进行性道德及生殖健康、避孕知识的宣传。

2.1 加强性道德教育及性知识的宣传

性态度是影响女大学生性行为的重要因素[13],大学生“群体亚文化”的存在,以及她们的价值观念,包括性观念均未定型,极易受同伴的影响[14],因此性道德教育在大学性教育中显得尤为重要。要让她们知道即使是恋爱中的性行为也不是真空的,是处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之下的,是受社会规范制约,也要受到社会普遍认同的性规范的影响[8]。更要让她们明白性不仅涉及到心理和生理,更涉及到社会责任,要能意识到因个人性行为而带来的后果[15]。性知识的传授,既要让她们掌握促进生殖健康的基本知识,又要让她们知道不安全性行为可能带来的后果。让学生知道不安全的性行为是造成生殖道感染和非意愿妊娠的主要因素,不稳定性、盲目性和多向性的性行为更易造成妊娠和生殖道感染。艾滋病的流行,就是在性自由造成性病严重流行的基础上发生的。女性的生殖健康直接关系到人类的繁衍昌盛,关系到家庭与社会的安宁。安全套对性病虽然有预防作用,但并不是百分之百的安全,对有些性病如尖锐湿疣的预防作用有限,并且HPV与宫颈癌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能够帮助人类最终战胜包括艾滋病在内的性传播疾病的,不是特效药,也不是疫苗,更不是安全套,而是性道德。要教育她们懂得自尊、自爱、自重,用传统的道德观念和法律来约束自己的行为。

同时我们也要关注高校女生的性要求,不能一味的从道德水平上进行谴责,而是要进行正确的引导,以避免或推迟女大学生性行为的起始时间,指导她们进行安全健康的性行为[5],避免随意性行为的发生。如有婚前性行为,应保持一个性伴侣;如有多个性伴侣,一定要采取保护措施。对前来咨询的女生,应采取通俗易懂、不歧视的语言解答她们的问题,尊重和保护她们的隐私。科学合理的生殖健康教育不但不会增加婚前性行为,反而可以帮助她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避免不安全性行为的发生,在能力控制范围内降低高校女生生殖健康疾病的发生,保证她们的身心健康[16]。

2.2 加强避孕知识的宣传

提供全面的避孕知识是有效的干预措施之一。在校大学生婚前性行为、校外同居、非意愿妊娠等社会问题已日益突出,而非意愿妊娠又是由于无有效的避孕措施的性行为所致。由于高校女生避孕知识的缺乏,或心存侥幸、怕麻烦,或无思想准备,或不知道如何获得避孕药具,或不能坚持采用避孕措施,或避孕方法不正确,或避孕方法低效,或怕药物副作用[17],或受媒体负面宣传如无痛人流的影响,是造成高校女生婚前性行为导致非意愿妊娠及人流甚至重复人流的主要原因。因此,应加强避孕知识的宣传,让她们知道如何安全避孕,以降低高校女生非意愿妊娠和人工流产的发生率,让她们知晓人流技术虽然安全,但只是一种扑救措施,近远期并发症并不能完全避免,并且采取安全、有效的避孕措施,不仅能避孕,还可以预防性传播疾病,防治多种妇科疾病,降低卵巢癌、子宫内膜癌发病风险[18]。向她们传授避孕方法的种类、适应证及可能出现的副作用,注意事项。对避孕方法的知情选择可影响人工流产的发生,许多研究均表明,知情选择可以减少非意愿妊娠的发生,降低人工流产的发生[19]。向她们提供避孕药具来源的途径信息,如自动售套机、药店、学校计划生育办公室、各级计生服务站等。

避孕知识的宣传应从大一新生入校时即开始,如避孕方法的选择、避孕套的正确使用、妊娠的识别及早孕后的处理,避免过早地发生不安全性行为,或发生后能够及时采取正确的补救措施,规范人工流产宣传[20],让她们知晓人工流产只是亡羊补牢,近远期并发症并不能完全杜绝,使她们在初次发生性行为时即能自觉地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

2.3 帮助选择安全有效的避孕方法

根据女大学生的身心及社会因素等特点从保护其生殖健康角度出发,为她们提供科学有效的建议,选择合适的避孕方法。

2.3.1 男用避孕套 避孕套是一种使用方便、安全、有效并能预防性传播疾病的男性避孕工具,在实际使用中,如能正确并坚持使用,妊娠率为3.0%。避孕套避孕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不能坚持使用或使用方法不正确。因在校大学生的性行为具有不稳定性,建议采取的避孕措施首选避孕套,特别是具有多个性伴侣、有较高性传播疾病危险的学生。避孕套能降低许多性传播疾病的风险,对经阴道分泌物传播的性病,如HIV、淋球菌和沙眼衣原体感染,防护作用最好。对经皮肤接触传播的性病如疱疹和HPV也有防护作用[21]。在使用的过程中,必须每次性行为都要全程、正确使用,且一只避孕套不能反复使用。

2.3.2 复方短效口服避孕药 对性生活活跃、长期同居、性伴侣稳定、无口服避孕药禁忌症的女大学生,建议采取口服复方短效口服避孕药,尤其是低剂量复方口服避孕药。口服复方短效口服避孕药是一种高效、安全并且可以由女性控制的避孕方法,正确使用有效率接近100%,并且还具有许多除避孕之外的其他健康益处,如能降低女性发生盆腔炎的风险、调整月经周期、改善痤疮、缓解痛经、降低卵巢癌、子宫内膜癌的发病风险。尤其适用于有痛经、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女大学生。

2.3.3 宫内节育器 宫内节育器是一种安全、有效、简便、经济、可逆的长效避孕工具,避孕效果稳定,不受使用者依从性和使用方法是否正确等因素的影响。对于采用避孕套、口服短效口服避孕药依从性差、经常有性生活的女生来说,可以选用宫内节育器。美国妇产科医师学会声明指出:对寻找节育方法的少女,应该鼓励她们考虑“一劳永逸”的长效方法,对于年轻女性来说,宫内节育器是最好的防止非意愿妊娠、多次妊娠和人工流产的可逆方法,应被视为少女“一线”的避孕方法[22]。采用放置宫内节育器避孕,既简单,又高效,也无需性伴侣的配合,且依从性好,适合有性生活的未婚女大学生。

2.3.4 紧急避孕 紧急避孕是无保护性生活后或避孕失败后防止妊娠的补救方法。采取安全、可靠的紧急避孕,对无保护性生活或避孕失败或遭遇性暴力伤害进行补救是必要的和有效的。紧急避孕方法应是每个女大学生必须知晓的。紧急避孕药的临床效果与用药时间密切相关,无保护性生活后越早用药,避免意外妊娠的效果越好。由于是在无保护的性交后偶尔使用,所以一般无绝对用药禁忌[23]。紧急避孕方法安全有效,但对女性的保护均为一次性,在使用了紧急避孕药的周期里,不应再有无保护措施的性生活。紧急避孕药不能够经常、反复使用,更不能用它替代常规避孕方法。安全期避孕、体外排精等方法失败率高,不提倡大学生采用此方法避孕。

2.4 重视心理问题的疏导

对于女大学生的婚前性行为,我们不仅要重视其对生理上的伤害,还要重视其对心理产生的危害。在进行性健康教育的同时,还应重视心理健康的引导。鼓励她们在认真学习的同时多参加课外有益的文体活动及志愿者服务,帮助她们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引导她们与异性广泛正常交往,并把握好交往尺度,提高对性行为的控制力,对于减少非理性的婚前性行为、提高心理健康水平有积极意义[24]。

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性心理咨询活动与健康调查,以便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避免心理危机事件的发生。对于前来咨询、就医的学生,应尽量为她们提供一个温馨的环境,营造和谐氛围,充分尊重她们的隐私权,认真倾听她们的诉说,用易于理解的语言、术语,释义她们的问题、困惑、疑虑,坦诚谈性,避免用道德评判的心理和行为评价她们的问题[25,26]。及时有效地帮助那些因受婚前性行为困扰、伤害的女大学生平稳渡过“难关”。

大学生的生殖健康教育工作任重而道远,需要家庭、学校、社会的共同努力,很难判断即时效应,我们能够做到的就是尽量将危害降到最低。高校女生是一个高素质的特殊群体,她们承担着孕育下一代的社会责任,她们的生殖健康关系着未来人口的数量与质量,学校应是对她们进行性道德教育的重要基地,高校医务工作者有责任和义务向她们提供、传授生殖健康和避孕知识,采取正确的方式对她们进行引导,使她们对性行为有正确的认识和持有负责任的态度,并促使她们在保护自身健康的同时,亦能影响全社会的青年人,形成健康良好的社会氛围,以促进家庭幸福、社会安宁、国家繁荣昌盛。

[参考文献]

[1] 刘丽丽,王红静,谯华丽,等. 1205名女大学生性行为及妇科炎症现况调查[J].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5):912-914.

[2] 翟丽. 某高校女大学生常见妇科疾病725例分析[J]. 现代临床医生,2014,40(3):206-208.

[3] 廖秦平. 重视抗生素在妇产科临床中合理应用[J].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12,28(7):481-482.

[4] 黄东晖,朱长虹,熊承良. 大学生性与生殖健康的教学内容探讨[J]. 大学教育,2013,3:100-102.

[5] 甘玉杰,林霞,齐青萍. 650例未婚人工流产女性生殖健康状况及需求调查分析[J]. 中国计划生育和妇产科,2011, 3(3):56-59.

[6] 罗秀霞,林蝉,肖玉华. 未婚流产与生殖道感染、不孕症的临床观察[J]. 中外医学研究,2013,11(1):115-116.

[7] 程利男. 中国人工流产的现况及思考[J].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12,28(9):641-642.

[8] 杨秋菊,于钦明. 基于女性关怀伦理规范大学生性亲密和性行为[J]. 中国医学伦理学,2012,25(5):651-652.

[9] 曹文芹,文晓丽,戴长青. 1427名大学生性传播疾病知识和性观念调查[J]. 中国校医,2015,29(3):180-183.

[10] 刘果,王旭梅. 人工流产后的心理问题及其干预[J].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12,28(9):674-676.

[11] 胡敏,贺英. 人工流产对未婚女性心理健康的影响[J].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3,35(24):2717-2718.

[12] 杜建林,罗雪梅. 大学生生殖健康教育研究进展[J]. 中国健康教育,2008,24(4):306-308.

[13] 杨婉秋,张河川. 女大学生婚前性行为的影响因素[J].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15):2298-2300.

[14] 罗丹,肖水源,邓玉娟,等. 某高校大学生性观念、性行为及其相关因素[J].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8,22(7):480-484.

[15] 毕海荣,刘辉. 大学生性教育的实践及成效分析[J]. 中国医学伦理学,2011,24(5):663-702.

[16] 刘婷婷. 高校女学生生殖健康教育现状研究进展[J]. 中国妇幼保健,2014,29(3):487-488.

[17] 陈群. 中国人工流产和避孕现状研究进展[J]. 中外妇儿保健,2011,19(4):124-125.

[18] 李坚. 人工流产后科学避孕方法选择与生殖安全[J].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12,28(9):643-645.

[19] 蔚志新,刘鸿雁. 避孕方法知情选择对人工流产发生的影响[J]. 生殖与避孕,2009,29(4):264-268.

[20] 陈颖,崔念,田爱平. 从教育和医疗服务提供者视角看未婚女性人工流产[J]. 中国妇幼保健,2015,30(1):77-79.

[21] 顾向应,郭丽娜,吴尚纯. 性传播感染人群的避孕方法临床选择[J]. 国际生殖健康/计划生育杂志,2010,29(4):312-314.

[22] 吴尚纯,楚光华. 国际对长效可逆避孕方法的关注[J]. 国际生殖健康/计划生育杂志,2013,32(4):229-232.

[23] 赫敏,林青. 紧急避孕方法的研究进展[J].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13,21(10):707-709.

[24] 武慧多,扬健. 湛江地区女大学生性行为现状及其与性心理健康关系[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3,21(4):597-599.

[25] 武俊青,李玉艳. 性与生殖健康综合咨询的原则和技巧[J]. 国际生殖健康/计划生育杂志,2010,29(5):362-363.

[26] 郭黎岩,卫丹. 青少年性心理行为问题及应对[J]. 中国性科学,2013,22(3):73-77.

(收稿日期:2015-05-13)

猜你喜欢

预防对策
交通事故道路条件成因及预防对策分析
基层检察机关如何妥善处理涉检信访
小议水稻倒伏的原因及对策
私设“小金库”引发的职务犯罪预防对策研究
浙江天台县森林防火现状及预防对策
气候变化对森林火灾的影响及预防对策的探讨
ICU医院感染状况的调查及预防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