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石灰石矿在爆破减振方面的实际经验Mine Expe rience o f Red uc ing Blasting Vib ra tion in Lim estone M ine

2015-09-01李昌国石鹏雄

水泥技术 2015年5期
关键词:微差导爆管孔内

李昌国,石鹏雄

石灰石矿在爆破减振方面的实际经验
Mine Expe rience o f Red uc ing Blasting Vib ra tion in Lim estone M ine

李昌国1,石鹏雄2

1 矿山地形地质概况

笔者曾在南方某石灰石矿工作多年,该矿是水泥厂的原料矿山,属于山坡型露天矿,山脉南北走向,东西两侧为沟谷。矿区地层为三叠统嘉陵江组灰岩,位于背斜轴部地段,背斜核部矿层平缓,岩层产状:南东翼倾向110°~130°,倾角16°~31°,北西翼倾向290°~320°,倾角21°~61°,因次级波状褶皱发育,故岩层倾角变化较大。岩石硬度系数(f)为8~14,矿石容重2.72t/m3,爆破难易性属中等。矿区原地貌为中间高,东西两侧低,有较多民房分布在矿区东西两翼沟谷地带。

2 普通导爆管毫秒雷管的使用

上世纪八十年代使用非电雷管,因为当时水泥厂矿山设备选型流行KQG-150型潜孔钻机配WK-4A电铲(斗容4.0m3),炮孔孔径d=165mm较大,采用φ32mm小条药卷、连续不耦合装药结构减少单孔药量,经过多年实践和总结,采用斜向排间微差起爆(一般不超过3排炮孔),爆破类型为松动爆破。90年代请研究所测试爆破地震效应,对采区周围住家户比较集中区域的k、α值进行回归,经计算采用50ms微差延时起爆的振动波叠加系数小,指导日常爆破设计。

但随着不断下采,爆破区与民房间距变小、相对高差变小,即使将孔径d从165mm改为140mm,设计台段高度从15m降低为12m,单孔设计炸药量从168kg调小至92kg,仍无法满足控制爆破振动的要求。

因而在2003年依据点燃阵面和逐孔起爆技术,选用孔内九段非电雷管、孔外三段非电雷管,起爆顺序采用斜向单孔微差起爆,将最大分段药量从2~3孔降低至1个孔。

图1 斜向单孔微差起爆网络设计示意图

3 单孔微差

图1为斜向单孔微差起爆网络设计示意图。

2004年经有资质单位对单孔微差起爆、分段延时50ms、单孔最大药量171kg条件下进行安全监测,测试结果表明,质点峰值振动速度和主振频率均在《爆破安全规程》允许范围内。测试综合情况见表1。

4 使用澳瑞凯导爆管雷管,引进逐孔起爆技术

2005年公司二线投产,产量翻番,爆破次数增多,纠纷也增多,开始使用高精度高强度的澳瑞凯非电雷管。澳瑞凯非电雷管的逐孔起爆设计步骤如下:

(1)画出炮孔布置图(相对位置要准确),如图2所示。

(2)选择起爆点,如图2所示。

(3)确定起爆方向,控制排传爆方向和分传爆列传爆方向应相反(反斜向起爆),它们之间的夹角应≥90°。

(4)确定排及列的地表雷管延期时间,如图3所示。

a孔间最佳延期时间的选取

为使两个炮孔之间的作用达到最大,取得最好的破碎效果,同一排炮孔间的最佳延期时间为每米孔距3~8ms;以降振为主要目的时取大值,以破碎为主要目的时取小值。

b排间最佳延期时间的选取

排与排之间的延期时间的长短决定了爆堆的形状和松散度;排间延期时间与排距的大小、岩石的软硬有关系,最佳延期时间为每米排距8~15ms。澳瑞凯高精度非电雷管充分考虑了破碎块度及松散度两个基本需求,通过17ms、25ms、42ms、65ms和100ms等五种延期雷管的不同组合,可以满足台阶爆破的需求。

(5)利用澳瑞凯的计算机模拟爆破设计软件Shotp lus,可以进一步优化设计,预测、控制爆破的前冲与振动,改善爆破效果。

表1 测试综合情况

图2 炮孔布置图

表2 澳瑞凯高精度雷管延期时间及精度表

5 改进逐孔起爆的延期时间,以减小振动叠加

5.1 8ms内叠加几率小理论

利用澳瑞凯爆破设计软件Shotp lus,实现8ms时间段内只有一个孔起爆,即单段最大起爆药量为单孔装药量。但8ms内叠加几率小理论适应澳瑞凯等高精度雷管,因普通导爆管雷管延期误差大并不适应。而且澳瑞凯的地表延期雷管9ms、17ms、25ms、42ms、65ms和100ms等六种延期雷管是按照8ms内叠加几率小理论设计的。表2为澳瑞凯高精度雷管延期时间及精度表。

5.2爆破设计软件Shotplus应用(图4、5)

图3 延期时间选择

用爆破设计软件按孔径165mm、孔距5.3m、排距4m、孔深12.5m、台段高11m,孔内15段15m、孔外控制排7m脚线、雁行列9m脚线,用控制排25ms、42ms、42ms、65ms分别配雁行列42ms、65ms、100ms、100ms。在以上标准条件下,仅调整控制排和雁行列时间模拟爆破叠加情况。

从爆破效果出发,主控制排采用25ms,分传爆列(雁行列)采用42ms,从8ms窗口可以看到单段最大装药为两孔实装药量(注:红色数字为地表管延期时间,图片右边带黑色宽横纹的即是软件的“8ms窗口”)。

按以上标准条件拟合的模拟图,显示42~100ms降振效果最佳。但是如果现场条件变化,例如孔网不是标准的,可能最佳搭配就不一定是42~100ms。

为了达到较好的减振效果,不能完全照搬澳瑞凯逐孔起爆理论,2007年公司通过爆破测振指导设计和施工,并对澳瑞凯逐孔起爆网络加以改进,加强现场施工管理,主要经验如下:(1)现场布孔严格按照设计参数,为防止穿孔偏差,用油漆标记孔位,用测角仪防止钻杆定位偏斜。(2)实际单孔装药量尽量按设计控制在± 4kg内。(3)按设计网络联线。因澳瑞凯导爆管传爆速度为2 000m/s,是恒速,规定联线时U型卡子距离尾端1.5±0.2m。(4)不拘泥同一排炮孔间的最佳延期时间为每米孔距3~8ms理论,排间最佳延期时间为每米排距8~15ms,试验主控制排采用100ms,分传爆列(雁行列)采用42ms、65ms组合。(5)在矿区边缘部分,澳瑞凯高精度雷管按照图1的斜向单孔微差起爆网络连接,避免爆破振动叠加。

图4 25~42ms起爆时间模拟图

图5 42~100ms起爆时间模拟图

表3 φ165mm孔径的孔内微差和孔间微差参数对比表

6 孔内微差

深孔爆破频率范围根据《爆破安全规程》(GB6722-2003)6.2.2条选为10~60Hz,一般砖房安全允许振速为2.3~2.8cm/s,土窑洞、土坯房、毛石房屋安全允许振速为0.7~1.2cm/s,本矿根据四邻农房建筑结构类型确保社员住房安全取下限值0.7cm/s作为进行安全距离校核的判据。

为避免采区边缘爆破时村民投诉,在采场中部位置用澳瑞凯非电雷管试验孔内微差,孔内间隔50ms,孔间间隔100ms。但爆破质量差,主要原因:一是延期时间太长、爆破振动波叠加小;二是单孔先起爆部分对后起爆部分岩石造成一定破坏,爆生气体泄漏。在孔径φ165mm、φ140mm条件下,孔内中间间隔钻孔屑长度0.8~1.0m,孔内微差间隔时间50ms,先起爆孔内上部分段还是下部分段,通过对比试验确定。从挖机铲装效果和实测爆破振动数据,最后确定孔内间隔钻孔屑长度为1.8~2.0m,孔内微差间隔时间25ms,孔间65ms,采用图1的逐孔联线网络,先起爆孔内下部分段,降低了爆破振动,爆破质量比较好。经验是不论孔径是φ 165mm,还是φ140mm、φ102mm,采用孔内微差,为减振炮孔中间间隔钻屑或碎石长度要适当,如间隔过短达不到减振效果,如间隔过长则大块较多;因为延期时间长,必须调小孔网参数,增加穿孔、爆破材料成本。表3为φ165mm孔径的孔内微差和孔间微差参数对比表。

7 结语

为达到破碎块度合理、爆堆形状及松散度好、爆破振动小的效果,在具体实施逐孔起爆技术时,对起爆器材的延期序列、延期精度、可靠性等都有特别的要求。

但有的矿山爆破作业环境较好,根据澳瑞凯逐孔起爆技术,选用第一系列非电毫秒延期雷管,控制排使用三段雷管,雁行列使用四段雷管,爆破效果好,爆破振动可接受。

爆破作业实践性强,不必拘泥于某种理论,可边实践边总结,根据自己矿山具体环境特点,以降振、爆破效果、穿爆成本某个指标为主,同时兼顾这三个指标。

毫秒延时爆破的地震效应受很多因素影响,而在开采过程中地形地质条件不断变化,所以我矿坚持通过爆破测振验证爆破设计,理论与实际相结合降低爆破振动。

[1]付天光,费鸿禄.利用高精度导爆管雷管实现露天矿中深孔逐孔起爆技术[J].中国矿业,2004,(5):37-40.

[2]庄世勇,卢文川,高洪亮.逐孔起爆在南芬露天矿深孔爆破中的应用[J].金属矿山,2002,(8):58-62.

[3]房泽法,陈宝心,叶海旺.导爆管雷管孔内外微差爆破网络的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1,(7):73-76.

[4]郭进平,聂兴信,等.新编爆破工程实用技术大全[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2.

TD235.39文献标识码:A

1001-6171(2015)05-0096-03

通讯地址:1重庆市睿拓建材有限公司,重庆408000;2天津水泥工业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天津300400;

2014-12-27;编辑:赵莲

猜你喜欢

微差导爆管孔内
车轴轴径微差测量仪测量不确定度评定
市政基坑砼支撑梁微差延期爆破拆除技术
导爆管等效缩比模型过载特性研究
关于矿山地质岩心钻探施工中事故处理与认识
页岩纳米孔内超临界CO2、CH4传输行为实验研究
矿山地质工程钻探孔内事故处理及预防
煤田地质钻探中孔内情况及事故处理措施
金堆城南露天数码雷管减震爆破试验研究
特殊压力条件下非电导爆管传爆速度的研究
塑料导爆管的研究与制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