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面向行业“校中厂”校企合作的探究与实践
——以顺德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015-08-30蔡永昶顺德职业技术学院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广东佛山528333

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1期
关键词:校中厂校企职业

蔡永昶(顺德职业技术学院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广东 佛山 528333)

高职教育研究

面向行业“校中厂”校企合作的探究与实践
——以顺德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蔡永昶
(顺德职业技术学院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广东 佛山 528333)

校企合作是国内外高等职业院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校中厂”是其中最值得研究和尝试的校企合作模式。文章剖析“校中厂”实施过程中的企业选取、双方责任、长效运行机制、发展路线等几个关键问题,介绍顺德职业技术学院面向行业的“校中厂”合作的实施方案。实践证明,“校中厂”的合作可以促成学生、老师、学校、企业和政府多方受益,共同发展。

校中厂;企业选取;运行机制;发展路线;合作模式

校企合作是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深化教学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国外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起步较早,较早认识到校企合作的重要性,形成了不少成功的理念和模式。如新加坡的教学工厂,将工厂的工作环境、应用技术尽可能多地模仿到学校的教学过程中去[1]。德国的双元制在企业设立校外实训场所,学生在企业里接受职业技能方面的专业培训[2]。英国的三明治计划,学生在企业进行实际技能训练,在学校进行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的学习和训练,两者交替进行[3]。近十年,国内高等职业院校发展迅速,不同的院校结合地方产业特点,根据自身专业建设情况探索多种形式的校企合作[4]。典型的做法有宁波职业技术学院的学工交替模式,每年把学生安排到企业实践或实习一定的时间。武汉职业技术学院与企业开展订单式的人才培养,学校根据企业相关岗位的技能要求和企业文化,确定三年的教学内容和课程。贵州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与当地交通规划设计部门共建集教学和勘察工作于一体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

纵观各种校企合作模式,“校中厂”是最值得尝试和探索的一种,因为学校在教学安排、学生管理、技术服务等处在更主动的位置。目前,国内对于“校中厂”的建立以及运行机制的研究和实践正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大多数学校仅依赖某一特定企业,风险较大,一旦企业撤走,则难以找到其它企业接手,合作效益低。也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校企合作机制,“校中厂”的主要问题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5]。本文将剖析“校中厂”合作需要考虑的几个关键问题,并介绍顺德职业技术学院“校中厂”校企合作的实施情况及成效。

1 面向行业“校中厂”合作的关键问题

1)着力于提升学校面向行业的共性和核心技术服务水平。

在“校中厂”的合作中,学校要着眼于地方行业,选取有代表性的企业进行合作。这样做的好处首先是可以减少投入浪费,提高学校的办学效益,使合作更容易持续和长远发展。其次,因面向行业,学校的投入应着重在行业共性的生产、检测、科研仪器和设备,在合作过程中教师所掌握的是共性技术和核心技术,这些都将具有长久的生命力,可以更长时间服务于教学和地方产业。学校也因此有具有更强的适应性和拓展性,即使当前企业退出合作,也不难找到行业里的另一企业继续合作。

2)选取合适的企业。

学校应主动出击,而非被动接受,选取合适的企业进行合作。学校首先应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了解地方行业发展的历史和趋势,明确相关专业人才培养定位,然后,根据自身的办学条件的不足,有意识的选取条件互补的企业洽谈[6]。一般来说,学校拥有一批相对稳定的、专业和学术水平较高的师资队伍,配备能满足教学和培养学生基础技能技术的实验实训室,具有一定的科研条件和较完善的科研激励机制。但是,学校缺少培养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真实企业环境和文化氛围,也缺乏紧跟行业技术发展的使命感和技术创新意识。

正处于发展阶段的小规模企业是“校中厂”的理想选择之一。小企业是初升的朝阳,以创新谋生存和发展,代表着行业的发展方向,学生在实习中将学习到新技术和真本事,老师在技术服务中将提升技术创新和科技开发水平;合作也将促进学校专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让专业设置、定位紧跟行业的发展,更趋向合理。小企业比大企业有更大的意愿把生产、研发车间设在学校,因为处于起步阶段,它们急切需要稳定的技术力量支持、必要的生产和开发仪器设备、以及场地条件;与学校的合作能减少投入和降低风险,使它们更容易生存和获得发展。学校也可以寻求大中型企业进行合作,作为其技术创新和研发中心或新产品小批量生产车间,但是这对学校的设备条件和师资水平要求较高。就办学实力来说,当前国内大部分高等职业院校还难以跟上和切入大中型企业现有的科技开发和生产轨道上。

3)明晰双方责任。

责任共担,荣辱与共,是合作开展的前提。在“校中厂”的合作中,企业任何时候应优先满足学生实习、实训需要,并提供实践教学所需要的耗材。同时,应向学校公开技术需求信息,让老师参与其生产管理、设备维护维修、技术攻关和创新等关键岗位工作。学校应充分把握合作的主动权,以育人为本,充分利用企业资源,统筹制定好学生三年的企业实践计划,让学生在企业中学习更多的本领。还应着眼于师资队伍的培养,组建专门的技术服务队伍,并制定激励和考核机制,让老师把企业技术服务作为本职工作之一,把老师培养成为既是学校的教学骨干,又是企业的技术骨干。

4)建立以人为本,多方共赢的长效运行机制。

合作涉及到多方利益,单位层面包括政府、学校、企业,人员层面包括学生、老师、员工,如何使得合作多方共同受益、共同发展,是合作中需要解决的难点问题。长效的合作首先应建立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学生通过在企业核心技术岗位的实习、实训,学到真实的不仅停留在书本上的应用技能技术,提高就业竞争力;老师通过参与企业生产管理、提供技术服务、主持技术研究和开发,跟上新理论和技术的发展,进一步提升科研和技术应用能力;企业员工能够共享学校优质的教学资源,得以进一步学习和培训,实现自身职业生涯更高的目标。

长效的合作同时应是多方共赢的。学校通过“校中厂”为社会培养和输送优秀人才,提高师资教学、科研、技术服务水平,同时减少教学投入,最终提高办学效益,提升社会声誉和学校品牌。企业借助学校的场地、设备和人力资源,减少初始投入,提高经济效益,提升自身创新能力和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维持生存和不断发展。对政府而言,“校中厂”的合作还应能提升地方产业创新能力,创造地方品牌,促进地区行业的经济发展。

5)制定科学的合作发展路线。

合作应着眼于长远,追求良性的互动发展。随着合作的推进,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学校办学实力不断增强,“校中厂”的合作也应随之进一步深化和升华。合作前期(第三到五年),一般来说,企业处于成长阶段,规模较小,学校师资队伍是企业主要的技术支持、创新的源泉;学校是其孵化器,助企业一臂之力,企业得到生存和发展。合作中期(第五到十年),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当学校的场地和生产设备条件不能满足其发展规模时,学校可转变为企业的技术创新和研发中心、新产品小批量生产车间。合作后期(第十年后),当企业发展成为中大型企业时,自身将拥有一支强大的科技创新队伍,此时学校可在原有的基础上,把“校中厂”建设为企业的技术培训学院、地方行业工程师的培养摇篮和立足合作企业面向地方行业的技术创新和技术攻关服务平台。

2 面向行业“校中厂”校企合作的实践探索

顺德是“中国家电之都”,拥有3000多间大、中、小型家电和电子企业,对电控器开发、测试、制造等技术岗位的人才长期有着旺盛需求。顺德职业技术学院依托这一地方产业优势,组建了主要由智能家电技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应用电子技术和电气自动化技术等专业组成的智能家电专业群,主要针对低端、中端和高端家电、电子产品的开发、测试、生产工艺、设备维护维修等地方行业的共性技术开设课程,并开展相应的科学研究和提供技术开发服务。

为进一步深化本专业群教育教学改革,提升对地方家电、电子行业的整体服务水平,经过充分的调研和论证,2011年5月,顺德职业技术学院以国家骨干高职建设院校为契机,与佛山市顺德区工大先行微电子技术有限公司(下面简称工大先行公司)开展“校中厂”合作。该公司是顺德首批星光企业,主要从事家电、消费电子产品集成电路的设计、开发、制造与销售,具有一定规模和实力,其主导产品具有较好的市场前景和竞争力。该公司是顺德家电、电子行业的典型代表,是一家创新型的成长型企业。学校在合作中立足于面向地方家电、电子行业培养人才和提升教师的技术服务水平,通过创新合作模式和运行机制,确保在合作过程中,师生始终能参与到企业的产品设计开发、生产制造、设备维护等全过程。

2.1合作模式

学校以已有的电子产品制造工艺实训室作为合作平台,实训室拥有贴片生产线、插件生产线等一批基本的能满足教学的电子生产和检测设备,场地面积约600 m2。在不影响教学的前提下,学校提供200 m2的场地供企业进行生产活动使用。实训室由校方管理,资产仍然归学校所有,在优先满足教学需要的前提下,企业拥有有偿使用权。

日常运作中,学校始终占据主动位置,企业根据校方授课计划协助安排好学生的实训实习,实践过程中双方共派教师进行指导;企业协助学校进行课程建设和升级打造,提供其主流产品的相关技术材料,并提供必要的技术培训。学校尽最大努力提供设备使用维护维修、技术开发方面的支持和生产管理方面的咨询,帮助企业成长。企业除了提供实践教学所需要的耗材外,还需支付场地、水电、技术服务费用,产品开发的科研经费。

2.2运行机制

1)以教师、学生为中心,实行项目负责制。

校企合作能否取得预期成效关键是能否建立一个双方受益、互动互助、相互信任的运行机制。良好的合作运作过程应该是企业充分信任学校的老师和学生技术水平,放心把工作交给他们,并对他们具有一定的依赖性;同时,参与到合作的老师和学生把企业的工作看作自己的事业和学业,以百分之百的热情和积极性投入到企业的实际工作中。为此,校方成立了由骨干教师组成的技术服务项目组,实行项目负责制,责权利对等,并通过对项目组老师给予工作量的认可和绩效考核等措施鼓励老师参与到企业服务中;项目组通过与企业签订技术服务和科技开发合同等方式,向企业提供包括产品设计开发、生产管理、设备维护等关键的技术服务,企业根据服务内容的多少和质量支付服务费用,项目组不干不得,多干多得,优干优得。

2)项目组教师肩负双重职责。

实际运作中,校企双方合作责权利明晰,校方技术服务项目组参与人员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项目组负责跟进和落实实施过程的每一项合作内容,保证合作成效,包括统筹做好学生实习实训安排、提供及时的生产工艺咨询、生产设备维护等技术服务和完成企业的科技开发任务。项目组成员肩负了双重身份,既担当教书育人的使命,又承担为企业出一份力和推动企业发展的职责,他们及时就合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企业沟通解决,因此起到很好的桥梁作用,保证了合作全过程校企之间顺畅和有效的沟通,形成了人才共育、过程共管的运行机制。

3)以企业运作为导向,创新教学组织方式。

为提高学生参与企业实践的效果,结合企业生产和科技开发需要进行课程体系重构和教学改革的实践,整合、完善和新增了相应的课程或课程内容,并按照“多行安排”的思路创新教学组织方式。以电子产品制造工艺与开发实践课程为例,在借鉴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双行安排-配合企业项目”先进经验的基础上,按照“基础技能训练—专业技能训练—综合项目应用实践”思路把课程内容分为生产工艺实践、生产设备实践和产品开发实践三个单元,并把学生分为三组并行开展教学,教学组织方式如图1所示。经过近三年的实践,结果表明,学生得到足够的实践机会,完整参与和体验了产品生产和开发的各个环节,取得很好的学习效果。

图1 以企业运作为导向的教学组织方式

4)兴趣小组、技能大赛、技术开发“三位一体”。

为给优秀学生提供更大的发展平台,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学校更是主动出击,从相关专业的大二和大三的学生中选取基础扎实并对电子技术开发有浓厚兴趣的学生组建电子技术开发实践兴趣小组,安排技术服务项目组的老师悉心指导、精心培养。经过一系列的培训和实践考察后,表现优秀的学生将被进一步安排参与企业实际产品的开发和参加全国职业技能大赛,动手能力和实战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3 合作成效

1)引领校企合作新模式。

顺德职业技术学院通过引企进校,开展大胆探索和实践,确定符合地方行业以及学校发展需要的合作模式,建立了面向行业的“校中厂”合作平台;并创新校企合作模式,建立以服务和人才培养为中心的长效运行机制,使校、企、教师、学生多方受益,共同发展。实践表明,“校中厂”促进专业的改革发展,有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提升教师职教水平。

2)实现多方共赢。

顺德职业技术学院与工大先行公司合作以来,双方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成效显著。企业借助学校的优质师资队伍,增强了自主创新能力,提高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改善了经济效益。因为减少了初始投入,收益回报更快,流动资金更加充裕,因此把更多的资金投入到新产品开发和自主创新中,已完成新产品开发近20个,企业的发展上了一个新台阶。

学校在课程建设、实践教学、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也获得突破性发展。项目组的老师作为主要成员把原国家级精品课电子产品制造工艺进一步打造升级为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并结合“校中厂”的主流产品编写了《车载电源逆变器的生产工艺实践指导》等教学讲义。电子产品制造工艺、电子生产设备操作与维护、电子产品开发与实践等电子类专业课程的实习和实训在“校中厂”顺利开展,大大减少了教学耗材成本和管理难度。

项目组老师的科研和技术创新能力得到大幅度提升,除了完成企业的技术开发任务外,还作为主要研发人员完成省级和厅级科研项目各1项。在项目组老师的指导和培养下,目前,已有一批学生精英先后获得教育部门举办的电子类技能或设计大赛全国二等奖2项、全国三等奖1项、全省一等奖3项、全省二等奖和三等若干项,2人获国家一等奖学金。

4 结语

现代高等教育的三大职能是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职业院校如何有效实现这三个职能,无疑面向行业“校中厂”合作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案。在合作中,学校始终占据主动位置,学生掌握到真本领,老师跟上行业的新技术和提高面向行业的服务能力,学校和企业也最终得到发展。本文就面向行业“校中厂”合作的企业选取、双方责任、运行机制、发展路线等几个关键问题进行剖析和提出解决方案,对高职院校开展校企合作具有参考价值。

[1]徐秀维.解读新加波“教学工厂”模式与我国“工学结合”模式[J].中国成人教育,2010(4):17-18.

[2]姜大源.德国职业教育的最新改革与发展动态[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5):5-9.

[3]陈维彬.高职教育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与实践探索[J].教育与职业,2007(21):97-99.

[4]李涤非,王生雨.高职院校产学合作中“校中厂、厂中校”模式建构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3(9):35-36.

[5]任文杰.高职院校“校中厂”运行模式的创新与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2013(20):46-49.

[6]陈解放.学校在校企合作中要发挥主动性[J].职业技术教育,2009(30):22.

[责任编辑:钟艳华]

Research and Practice on Industry-oriented"Factory-in-School"Type School-industry Partnership:with Reference to the Practice in Shunde Polytechnic

CAI Yongchang
(Department of Electronics&Information Engineering,Shunde Polytechnic,Foshan Guanddong 528333,China)

School-industry partnership is an important way to deepen educational reform and foster better graduate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both in China and abroad,among which"factory-in-school"type is worth researching and practicing.In this paper,several key issues in practicing"factory-in-school"type school-industry partnership,including selection of enterprise,respective obligations,sustainable running mechanism,developmental route etc,are put forward and thoroughly discussed,with reference to the implementing schemes of"factory-in-school"in Shunde Polytechnic.Practical results show that"factory-in-school"cooperation benefits all participants including the students,teachers,schools and governments,and boosts their development.

"factory-in-school";selection of enterprise;running mechanism;developmental route;collaboration pattern

G712

A

1672-6138(2015)01-0058-05

10.3969/j.issn.1672-6138.2015.01.012

2014-09-16

顺德职业技术学院教学改革重点规划项目(2011-SZJGXM05)。

蔡永昶(1979—),男,广东佛山人,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校企合作模式和运行机制。

猜你喜欢

校中厂校企职业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职业写作
我爱的职业
作物生产技术专业校企合作实践研究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基于校中厂模式的高职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实践研究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校企合作五反思
“职业打假人”迎来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