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我省生态工业园区实现项目与环境共赢
2015-08-30周文夫
文/周文夫
打造我省生态工业园区实现项目与环境共赢
文/周文夫
当前,“项目”与“环境”已成为河北经济发展的关键词。在以往经济发展中,项目支撑经济发展,环境制约项目落地,发展面临两难选择。“中国经验”与“国际经验”表明,建设生态工业园区不失为项目与环境共赢选择。
一、生态工业园区经验
(一)工业园区与生态环境。工业园区作为聚集工业生产的主要载体得到世界范围公认,而工业园区往往成为环境污染的高发地也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因此,规范工业园区可持续发展已成为推动其生态化转型的大势所趋。
(二)丹麦卡伦堡产业共生体系与生态工业园区。上世纪80年代,丹麦“卡伦堡产业共生体系”作为创新生产模式的样板出现,引起美国、荷兰、英国、日本和韩国等国家的关注与效仿。进入21世纪后,随着国际石油危机带来能源成本升高和工业废料引发环境污染事件频发,通过产业共生实现环境与经济共赢的选择方引起人们的广泛重视。美国、荷兰、日本、英国、韩国和中国等陆续自觉规划、改造和建设工业园区,按照工业生态学原则开展工业园区生态共生实践,逐步形成当今的生态工业园区。合理借鉴发达国家工业园区成功经验,可以概括为“主导产业高新化、运行管理市场化、园区功能城区化、园区建设生态化”。
(三)苏州工业园区实践与“中国经验”。苏州工业园区成立于1994年2月,是我国与新加坡两国政府的重要合作项目,也是我国工业园区发展的一个缩影。20年来,苏州工业园区以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科技工业园区和创新型、生态型、幸福型综合商务城区为发展目标,在推进园区和城区治理现代化上积极探索、勇于实践,取得显著成效。苏州工业园区的实践经验是“坚持科学规划、促进均衡发展、探索多元共治”。2000年。我国开始建设生态工业园区。2004年起,国家开始在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着手试点示范。截至2015年4月,环保部、科技部、商务部联合命名的国家生态工业园区达到35家,获批创建的有76家。事实上,我省曹妃甸循环经济示范区从创意上讲也属生态工业园区类型。十几年的实践探索,也初步形成了生态工业园区建设的“中国经验”,即“领导重视、规划先行,政策引导、制度保障,多措并举、狠抓落实,强化监督、节能减排”等基本经验。
(四)河北生态工业园区的选择。当前,在河北经济“爬坡过坎”“转型升级”面临疏解稳增长、优环境双重压力的情况下,选择建立生态工业园区,对于既解决眼前困难又考量长期发展而言,均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和前瞻意义。概括讲,建设生态工业园区,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河北创新发展、绿色崛起的内在需求,是实施“双生”调整战略方针的有效途径。
二、生态工业园区建设
(一)整体规划。更新理念,让可持续发展理念和工业生态学原则成为决策主流,将循环经济发展作为建设生态工业园区的基础,核心突出“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整体规划,与《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中国制造2025》、科技创新驱动等国家战略接轨,融入河北“创新发展、绿色崛起”目标、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实施意见和“无中生有”“有中生新”战略举措,编制河北生态工业园区发展规划。
(二)政策先行。就目前企业状况而言,如果没有政府引导或利润增加,起步期大多企业很难主动加入工业生态链。因此,发展生态工业园区需要制度先行,如制定并完善项目准入标准、技术水平政策、环境责任追究及突发事件处理等相关政策。政府要改善和优化园区绿色招商环境,完善土地、金融、税收等优惠政策,鼓励独资、合资、承包、股份制等不同经济形式参与生态工业园区建设。
(三)政府引导。政府引导生态工业园区建设要做好五件事,即合理角色定位(成立管委会、咨询委、监督委)、统一科学规划、出台优惠政策、制定多元主题(实施绿色招商)和依法实施监管。一是健全领导管理机构。成立园区管委会,负责制定、审查或批准总体规划或发展目标,制定绿色招商政策,督查项目规划、立项和建设实施,决策、指导和协调建设、管理中的重大事项;设立环境监督委员会,负责园区环境可持续发展行为监督,编制环境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对员工进行循环经济和保护生态环境知识培训;设立低碳经济与可持续发展咨询委员会,负责对生态工业园区建设及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建议服务。二是建立科学评价体系。针对园区环境与企业行为,设置“产业共生”评估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可持续、系统性、动态性、可操作性评估评价机制,认真实施科学评价,切实做到奖惩严明。三是加强监管力度。建立预警机制、监管执法机制、环境综合治理机制,创新排污总量监管方式。
(四)市场主导。生态工业园区的发展运营方向是市场主导。起步期政府要推动园区项目管理市场化,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配置资源中的决定性作用。例如,实施绿色招商计划的重要内容就是园区引入项目的后期管理工作,包括垃圾分类、污水处理、污染治理等。将具有一定公益性质的收费在一定期限内转化为经营性收入,组建环境污染治理公司,提供社会化、专业化污染治理服务。政府要进一步探索园区项目管理市场化的组织形式,推进污水集中处理、垃圾分类利用和环保设施管理的市场化运作,不断提高园区环境管理水平,树立园区整体绿色形象,形成园区经济、社会和环境良性循环。
(五)技术、人才支撑。人才和技术是生态工业园区建设的智力保障。强化技术与人才支撑,一要建立绿色技术支撑体系;二要大力实施生态补链工程;三要建设复合型人才资源队伍;四要打造信息数字园区,为园区提供整体信息交流基础网络平台,为企业间信息交流专门设置公共网络平台,合理接轨河北省电子政务系统。在数字化园区系统支持下,保障整个生态工业园区高效协调运转,支撑整个园区实现一体化资源再生运转,政府真正承担起领导、监管和推动者的职能。
(作者为省政协常委、省社会科学院原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