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出数学味
2015-08-29陈静
陈静
【摘 要】幸福无处不在,课堂也存在着幸福的温度,闪烁着幸福的活力。事实上,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探索、共同成长的过程,更是师生体验幸福,享受幸福的过程。幸福教学,“玩”出数学味正是教师对数学课堂的追寻。
【关键词】幸福;新鲜味;色香味;人情味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5)24-0059-02
数学大师陈省身说过,“数学好玩。”但对于很多学生来说正好相反,他们觉得数学课比较抽象,小学生活泼好动,学起来常感觉枯燥乏味。要想让他们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乐于并主动参与到数学学习中来,就必须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有创新、有新意、有亮点。让学生在课堂上“玩”出数学味,感受学习的乐趣。直观、形象、色彩鲜明的具体图片,生动有趣的课堂情境、精彩动人的故事情节都能引起学生的高度注意,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与积极性,使他们能通过观察、比较、操作、猜想、推理、验证等诸多方法解决相应的数学问题,从而培养和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那么,如何能让学生在课堂上“玩”出数学味,体验幸福呢?
一、“玩”出新鲜味
新鲜的味道人人都喜欢,数学教学也同样如此。教师要为学生创设感兴趣的情境,点燃他们丰富想象和联想的火花,为后面的活动打下良好的基础,从而产生较好的教学效果。幸福教学、快乐学习将会成为师生沟通的桥梁。
1.学生是课堂新鲜的源泉。一个学生就是一朵花,各自有各自的芬芳,怎样才能让这些花能百花争艳、竞相开放呢?保持课堂的新鲜感非常重要。如果一堂数学课始终是教师问、学生答、教师说、学生写的过程中完成的话,学生会缺乏兴趣,教师会缺乏幸福。学生是课堂的小主人,他们像一只正待展翅的雏鹰,在广阔的数学天空里自由地飞翔,体验着数学活动所收获的快乐和喜悦。这样的活动必将使学生兴趣盎然,充满信心;学生必将在数学活动的舞台上展翅锻炼,飞翔出属于他们最美丽的弧线。
2.活动是课堂新鲜的表现。组织丰富多彩的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尝试确定一个研究课题,完成一份调查表,设计一个解决方案,制作一份精美剪纸,展示一次实践成果……例如,在“周长是多少”的实践活动课中,让学生每人来想办法量出教师的腰围。学生一下子兴奋起来了,以前从没有和教师这么亲密接触过,现在有机会了,个个都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小A上来用两只手掌沿着笔者的腰围量,一共6掌长。再用直尺量一掌有多长就可以知道腰围有多长了。小A的回答迎来了阵阵掌声。小B也按捺不住了(平时他是个比较胆小的孩子),“老师我还有别的方法”,这是笔者听到的他最响亮的一次回答。只见他拿了一根尼龙绳上来,先在一头打个结,然后从结开始绕着笔者的腰围围了一圈,最后绕到打结的地方并做好记号。“老师,我只要把绳子拉直,量出打结地方到做记号地方的长度就是你的腰围长度。”笔者对小B投去了赞许的目光,小B的脸上也露出了幸福的笑容。通过这个情境,一下子将师生的心紧密相连了,使学生对下面的内容充满了期待和信心。整节课下来,学生情绪都比较饱满、高亢。
当然,实践活动课本身具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在活动中要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不能把“玩”付诸于形式,要发展个性,把“玩”付诸行动。对数学基础薄弱的学生要适当放宽要求。使每个学生在活动中都能亲身体验,在知识、能力、思维水平等方面都能获得应有的发展。
3.练习是课堂新鲜的保证。练习是巩固课堂教学的平台,可以分为几个层次,逐层递进地训练。一般练习、提高练习、拓展练习都是学生掌握知识的有效途径,但经常会忽略练习的形式(即新鲜度)。重复练习、机械练习、繁重练习就像三座大山压得学生喘不过气来,这样的练习效果可能会大打折扣,其实练习的设计也要新鲜。在练习中不妨设计一道道关卡,以闯关的形式来吸引学生,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巩固新知,效果可能会事半功倍。
二、“玩”出色香味
教师就像厨师,一堂课就是一顿饭,要想学生感受到课堂气氛的美妙,就必须要端出一道道美味的菜肴,精心搭配,使其色香味俱全。只有做到色、香、味三者的和谐统一,才能称之为一堂好的数学课。因此,在教学中,要呈现多样的教学方式,采用对话、表演、故事、游戏、操作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玩”出色香味,“闻”出幸福味。
1.少讲多“玩”。新课标指出数学活动是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主动参与的过程,学生是数学活动的主体,教师是活动的引导者与合作者。因此,每一堂课教师的讲授都不宜超过15分钟。多给学生一点时间思考、操作、交流、讨论,让学生能尽心地用眼看、用耳听、用手摸。例如,教学认识面积第一课时,学生通过观察课桌面和黑板面,直观了解了两个面大小不一,通过用手触摸数学教材封面和课桌面,亲身感受到课桌面大小比数学教材封面要大。经过这两个小游戏,学生对面积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这时教师再解释面积的含义就自然水到渠成。整节课成了学生自我发挥的舞台。
教学年、月、日的内容时,由于教学内容比较生活化,笔者课前就让学生找了一些关于年、月、日的资料。为什么一年有365天?为什么有些年份不是365天?为什么2月份的天数是最少的?为什么7月和8月是连续的两个大月?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寻找答案,不仅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还培养了他们收集资料、整理信息的能力。课上,大部分学生都非常投入,能和同桌交流讨论自己收集的信息。等讨论到了一定程度,教师再开始教学,效果可能会出乎意料。
2.先“玩”后学。小学中低年级的教材有着丰富的可实践性。例如,教学“一千米有多长”之前,笔者先带学生在操场上走了5圈,让学生切身体会到一千米有多长,帮助学生把抽象的概念转化成形象的现实。带着这些丰富的感性经验去学习,学生掌握的知识就比较稳固。又如,教学一年级“认识图形”前,由于一年级学生刚刚入学,对周围的事物都充满了好奇心。因此,笔者充分利用教学资源,让学生提前带来牙膏盒、魔方、小皮球、乒乓球、积木(其中有圆柱形)等一些生活用品和玩具。课堂上学生别提有多高兴了,摸的摸、瞧的瞧、滚的滚……在他们“玩”尽兴之后,笔者再提出问题:牙膏盒是什么形状的?魔方的几个面都是怎样的?乒乓球的形状像什么?最后讲述这些物体形状的名称。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合作交流,从形象的事物出发去感受抽象的物体形状,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先“玩”后学,学出乐趣。
3.寓学于“玩”。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表明,学与“玩”要统一,相辅相成。在故事、游戏、童话中提炼出数学知识,让学生从“玩”中巩固旧知,学习新知。在教学“奇妙的剪纸”实践活动课时,笔者对学生做出如下要求:
(1)对折彩纸并画出图形,剪出后的图形必须是轴对称图形。
(2)图形不能太单一,要比较漂亮、有趣。
(3)剪完后比一比看谁剪得最好看,好看的图形要贴在墙壁上展示出来。
笔者的话音刚落,学生都迫不及待地开始制作。在制作图形的过程中,既巩固了他们对轴对称图形的认识,调动了积极性,又发挥了创造性,何乐而不为呢?
三、“玩”出人情味
所谓人情味,是指课堂教学应关注学生,以学生为本,关注个体差异,使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有不同的发展。随着师生关系的和谐平等化,课堂教学处处充满着人情味。教师不再是高高在上的知识传授者,而是处于和学生同一起跑线上的引导者。师生关系变得融洽、美好。学生不再埋头苦读,而是在“玩”中领悟知识。幸福的暖流流进每个师生的心窝。
孩子是纯真的,教师不妨让数学课堂变得充满人情味。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以情促思,使课堂气氛显得生动活泼,学生的思维得到充分地发展。
人情味还体现在于学生和学生之间。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和游戏,使他们感受到每个人都是小组的一员,都承担着不同责任,既促进了同学之间的友谊,又彼此发挥着不同的作用,使他们真正体会到数学的人情味。
数学课堂的“数学味”应该是数学这门课的本质所在,把学寓于“玩”中,把“新鲜味”、“色香味”、“人情味”三者有机结合起来,数学课堂才能返璞归真,充满活力。让我们用崭新的理念,奋发的激情,昂扬的斗志,去追寻幸福的课堂,拥抱美好的明天吧!
(编辑:杨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