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龄患者心脏永久起搏器植入术的临床效果评价
2015-08-29武凌宁
武凌宁
[摘要] 目的 对高龄患者心脏永久起搏器植入术的临床效果展开研究分析。方法 整群选取86例2013年1月—2015年1月间在该院通过心脏永久起搏器植入术治疗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年龄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均为43例,对比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心肌穿孔并发症发生率、心室颤动并发症发生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心室起搏阈值和心房起搏阈值同对照组患者之间具有一定差异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脏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在治疗高龄患者临床上效果较为理想,但在患者围术期应有效预防心室颤动和心肌穿孔等。
[关键词] 高龄患者;心脏永久起搏器植入术;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 R5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5)05(a)-0052-02
To Evaluat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Elderly Patients with Permanent Cardiac Pacemaker Implantation
WU Ling-ning
Daye Non-Ferrous Metals Co of Daye General Hospital Department of Cardiology,Huangshi,Hubei Province,435005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he clinical effects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permanent cardiac pacemaker implantation expand research and analysis. Methods 86 patients with permanent cardiac pacemaker implantation by patients, according to age into treatment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were 43 cases, compared to the therapeutic effect. Results Between ventricular pacing in patients treated atrial pacing thresholds and thresholds with two groups of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of patients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of myocardial perforation, ventricular fibrillation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have some differences,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Permanent cardiac pacemaker implant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elderly patients with clinical effect is more ideal, but in patients with perioperative period should be effective in preventing ventricular fibrillation and cardiac perforation.
[Key words] Elderly patients; Permanent cardiac pacemaker implantation; Clinical effect
随着老龄化的到来,老年疾病发生率逐渐增加,缓慢型心律失常疾病发病率也逐渐上升,威胁患者健康和生命。心脏永久起搏器植入术为治疗缓慢型心律失常的有效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患者预后[1]。同中青年患者相比,高龄患者机体功能和器官功能均显著衰退,且多数高龄患者合并其疾病,使得术后出现多种并发症,影响患者临床治疗效果[2]。为进一步了解高龄患者心脏永久起搏器植入术的临床效果展开研究分析,该研究整群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间该院收治的86例通过心脏永久起搏器植入术治疗患者为研究对象,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整群选取该院86例通过心脏永久起搏器植入术治疗患者,其中,治疗组43例,患者年龄为80~92岁(86.35±3.58)岁;男30例,女13例;29例为病态窦房结综合征,10例为房室传导阻滞,4例并存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和房室传导阻滞;分析患者起搏器类型:6例为VVI,37例为DDD;对照组43例,患者年龄为41~79岁(60.28±10.05)岁;男31例,女12例;28例为病态窦房结综合征,11例为房室传导阻滞,4例并存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和房室传导阻滞;分析患者起搏器类型:7例为VVI,36例为DDD。对该次研究选取患者的基本资料展开对比分析,P>0.05,可对比。
1.2 纳入标准
①患者及其家属知情并同意加入研究。②经过伦理学委员会批准同意的患者。③没有精神疾病和认知障碍的患者。④没有药物禁忌症的患者[3]。
1.3 排除标准
①患者及其家属不愿参加研究的患者。②没有通过伦理学委员会批准同意的患者。③伴有精神疾病和认知障碍的患者。④具有药物禁忌症的患者。⑤治疗依从性较差的患者[4]。
1.4 方法
该次研究选取患者均通过心脏永久起搏器植入术进行治疗,实施局部麻醉,麻醉成功后在患者右侧或是左侧锁骨下静脉穿刺放置电极导线,囊袋切口和穿刺点处于同一部位,并在透视下将心房导线放置、固定和心室导线放置、固定完成。
1.5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和起搏电极参数[5]。
1.6 统计方法
该次研究临床资料均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 检验,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用率(%)表示,P<0.05代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两组患者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展开对比分析
治疗组患者围术期心肌穿孔和心室颤动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伤口延迟愈合、囊袋出血血肿、囊袋破溃感染和电极脱位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同对照组患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对两组患者起搏电极参数展开对比分析
治疗组患者心室起搏阈值、心房起搏阈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心室起搏感知、阻抗和心房起搏感知、阻抗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对两组患者起搏电极参数展开对比分析(x±s)
3 讨论
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人工心脏永久起搏器植入术逐渐成熟,伴随起搏系统改进和临床适应症的拓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人工心脏永久起搏器植入术临床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在通过心脏永久起搏器术治疗过程中穿刺占据重要地位,保障手术成功的关键环节[6]。头静脉切开法给患者带来的损伤较大,极易出现感染现象;颈外静脉法中的电极导线需从患者锁骨上皮下隧道通过,电极导线会给患者带来一定损伤;锁骨下静脉法具有便于操作、成功率高、组织损伤小和可反复使用等特点,被广泛推广使用。但基于高龄患者生理性衰老和脏器功能减退,且多数患者合并多种其他疾病,患者耐受力和免疫力较为低下,因此,手术给高龄患者带来较大风险,在安置心脏永久起搏器术中和术后出现较多的并发症,给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带来一定影响[7-8]。因此,治疗过程中应通过以下措施对患者进行处理,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术前对患者做好相应检查和准备工作,对于心内膜纤维化严重和心脏过大的患者应用螺旋电极主动固定,在一定程度上少电极脱位;在囊袋处固定电极,保障导线良好的固定在囊袋内。应告知患者术后应注意事项,避免上臂活动幅度过大。同时,术后应加强对患者观察,高度重视出现呼吸相关的胸痛症状的患者,避免导线穿孔出现并发症发生率等。心脏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可有效缓解高龄患者心律失常症状,改善心肌供血和心功能,降低患者猝死率。因此,心脏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可有效改善高龄患者临床症状,该次研究中,高龄患者采用心脏永久起搏器植入术治疗后,其围术期心肌穿孔和心室颤动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6.28%、16.28%高于中青年患者的0.0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其他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在采用心脏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对高龄患者进行治疗时其心室和心房阈值分别为(0.86±0.13)V、(1.09±0.24)V均显著高于中青年患者的(0.51±0.14)V、(0.53±0.21)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使其具有独特性,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在赵亚樵学者研究中,通过心脏永久起搏器植入术治疗患者心肌穿孔并发症发生率为、8.51%、心室颤动并发症发生率为8.51%、心室阈值为(0.85±0.14)V、心房阈值为(1.08±0.27)V,同该次研究结果较为相似[9],从中得出,临床医师在对高龄患者患者治疗临床上心脏永久起搏器植入术效果较为显著。综上所述,心脏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在治疗高龄患者临床上效果较为理想,但应预防围术期心肌穿孔和心室颤动并发症。
[参考文献]
[1] 武新民,高雯,马贺,等.老年人心脏永久起搏器植入术临床分析 [J].疾病监测与控制杂志,2013,7(6):381-382.
[2] 杨天睿,苗云波,李惠仙,等.高龄老年人群实施心脏起搏器治疗疗效、安全性和方法学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11,6(6):246-249.
[3] 陆秋芬,孙健,刘晓红,等.高龄患者置入心脏起搏器的围手术期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09,11(11):850-851.
[4] 臧红云,王冬梅,韩雅玲,等.80岁以上高龄患者心脏永久起搏器植入术的临床分析[J].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2010,9(4):331-333.
[5] 陈勇,吴辉,丁家望,等.DDD型心脏永久起搏器对67例缓慢型心律失常患者远期生活质量的影响[J].重庆医学,2010,39(23):3257-3258.
[6] 王文娜,张立群,干朝辉,等.超高龄患者永久心脏起搏器植入术临床分析[J].中国乡村医药杂志,2007,14(8):11-12.
[7] 焦昌安,邱朝晖,陈阳,等.超高龄老人(≥90岁) 起搏器植入术的临床分析[J].安徽医药,2013(1):100-101.
[8] 郭新贵,史凯蕾,陈阳,等.85岁以上高龄老年人起搏器治疗的安全性和长期预后分析[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1,13(1):36-38.
[9] 赵亚樵.高龄患者植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的安全性评价[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9):4675-4676.
(收稿日期:2015-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