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教育”引领光明方向
2015-08-29赵欣范可敬
赵欣 范可敬
品牌阐释
太阳光芒普照,滋养万物,指引方向。教育应如阳光,惠及每个学子,给予生命力量。“阳光教育”摒弃了功利,承认差异,宽容失败,培养学生乐观、积极的阳光心态,铸就自强、奉献的阳光品格,创造健康、高雅的阳光生活,为学生的阳光人生奠基。52年办学的岁月里,日坛人高举人文与科学的旗帜,用教育点燃希望,用爱心润泽未来,让阳光温暖人生。
在北京市朝阳区日坛公园附近有一座红色的校园,90根红色柱石擎起阔大的楼宇,坚实凝重。红,君子大德之色,从祖先虔诚膜拜日神的那一刻起,就吸纳了朝阳最富生命力元素的中国红,成为我们民族的文化图腾和精神皈依,象征着热忱、奉献、奋进、开拓的民族品格。这也恰是日坛中学追求的文化品格。
作为北京市高中示范校,1963年建校的日坛中学在 “弘扬人文思想,坚持科学精神,奠基阳光人生”的核心理念指引下,关怀人的心灵,遵循教育规律,培养学生乐观、积极的阳光心态,铸就学生自强、奉献的阳光品格,使学生拥有创造健康、高雅的阳光生活的能力。世界瞬息万变,机会与挑战并存,帮助学生在多彩的社会中不迷失,不虚度,寻觅光明方向,奠基阳光人生,成为日坛中学最清晰的办学思想。
阳光教育:立足当下,给学生一个光明的未来
成就当下与关注未来在日坛人心里从来就不是一场艰难的博弈。日坛人认为,立足当下,给学生一个光明的未来,这是学校存在的最大价值。
1999年,《日坛中学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目标》的实施,标志着“阳光教育”品牌的确立,迄今为止经历的四轮实验,证明了这一定位的价值。它包括:
“一长”:三年之内掌握一个特长,涵盖学习、文艺、体育、科技等各个方面,或在相关领域与其他同学相比较有较为突出的成绩,或相比较自己其他方面而言,某一方面较为突出。
“二语”:三年之内掌握计算机语言和一门外语。
“三名”:三年之内阅读30本名著,了解作家成就、时代及作品主题,有读书笔记和心得;听懂30首名曲,能说出作曲家的名字及代表作品,了解乐曲的内涵;鉴赏30幅名画,能准确说出画家的名字、流派,体会画面的意境。
“四馆”:人文科学博物馆、自然科学博物馆、军事科学博物馆和革命传统博物馆,学生要在三年内每类至少参观一个。学校还鼓励学生做博物馆的志愿者,以期开阔视野,发现潜质,认识自我,认识社会,服务他人。
“五劳动”:积极参加各种劳动,包括班级、学校、家务、社会公益和学工、学农劳动,培养劳动能力,学习生活技能,体验各种劳动的辛苦,了解各种职业对人的需求,学会在不同的岗位上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六观念”:培养学生六个观念,即宽阔的胸怀、简单的生活、谦和的为人、强烈的责任感、鲜活的头脑、旺盛的斗志。
“七学会”:学会听讲、学会笔记、学会提问、学会自学、学会思考、学会使用学习工具、学会自我心理调整。在成长过程中,学会以积极健康的心态不断认识自我、修正自我、完善自我。
学校力图通过《目标》的实现,帮助学生自我认识、自我设计、自我管理、自我负责,既张扬个性,又强调合作;既广博见闻,又培养能力;既成熟心智,又锤炼品格,在发展的历程中,做自己生命的主人,为未来的选择奠定坚实的基础。
阳光教育:特色品牌为学生成长提供平台
作为最早开展素质教育的学校之一,日坛以特有的文化品牌为学生的阳光成长提供了多种可能,也为他们确立人生方向提供了历练的机会。
在全国中小学图书馆界小有名气的日坛中学图书馆拥有14万册藏书,书库和阅览室面向中外师生开放,书籍的选择完全满足师生的需求,使阅读课的开设成为可能;2005年,学校成立“网上图书馆”,建设了一批以数字化为主要形态的课程资源,特别是日坛中学课程资源中心和网络教学平台的开发使用,给全体师生呈献大量辅助学习资料,拓宽了学生的求知领域,给予学生自我探索的空间与机会,有利于他们自主设计自己的未来。配合“三名工程”,课程资源中心开发了“百部经典,百家评说”“中国名曲欣赏”“中国名画欣赏”等三套软件,其中包含对作品和作者的相关介绍、评价,名家点评、研究生论文等,对学生研究性学习的开展、认识问题视角的开拓及文化底蕴的奠定提供了宝贵的资源。
日坛中学于1986年成立的交响乐团拥有北京市金帆团的荣誉,28年的发展历程中,它带动了管乐、民乐、合唱、钢鼓乐团的蓬勃发展,吸引了更多对音乐充满憧憬的学生走进神圣的艺术殿堂,陶冶性情、涵养人生。以无线电和机器人项目为代表的科技特色为学校赢得了北京市科技示范校的殊荣,更为学生们的科技创新探索创造了更多机会。北京市翱翔计划化学基地校和化学重点实验室的建设,清华大学光化学系的强大后援,给了日坛中学学生研究院最好的发展平台,给创新的梦想插上了金色的翅膀,同时也使参与雏鹰建言活动的初中同学成为翱翔计划的后备力量。从小学到高中的六支健美操队,每年都斩获国家、市区一等奖,在这里,个人的能力与团队的协作紧密相依,集体荣誉高于一切,学业优异、意志顽强、懂得合作是团员标准,也是健美操队取得荣誉的保证,以它为代表的体育特色又为学校赢得了北京市体育示范校的殊荣。在特长培养的道路上,科、艺、体的文化品牌,给了学生多种选择的可能。
志愿者服务总队成立于2011年,在培养学生具有公民品格的过程中具有特殊的意义。秀水社区“我教爷爷奶奶学英语”等四个志愿服务基地的确立,让学生认识到志愿者不是付出体力劳动的人员的代称,而是凭借自己的所长,帮助他人幸福生活的群体。慰问空巢老人,协助残疾人做康复练习,志愿者们在助人的同时收获的是奉献的快乐和成长的责任。
阳光教育:多元课程促使育人目标达成
基于教育定位和培养目标,学校越发认识到多元课程对学生自我认知、个性发展的重要。在三级课程的整合中,构建了“五四三阳光课程体系”:面向全体学生、以奠定学生学业基础和基本能力为重心的“基础核心课程”,面向不同群体、以发展学生特长为重心的“特色发展课程”,面向学生个体、以打造精英为重心的“创新研究课程”。
在基础核心课程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每周的幸福课,学生跟随教师客观认识自我,了解拥有幸福人生的必备条件,并通过测量了解自己的能力和不足,初步进行发展方向的规划;每月的“影子日记”,记录自己进行职业体验与访谈的心得,了解社会,也了解专业和职业对人的要求,然后进行规划的再修订;每月的社会大讲堂,“阅读”家长、学长们的“人书”,身边人、同龄人的成长史、奋斗史,总能给人别样的启迪;每两月一次的学业规划修订,让学生越来越明确自己追求阳光人生的方向,在学业发展上的目标也越来越清晰。这种内驱力的激发,应该是阳光心理课程开发的最大价值,也是其他核心课程质量的最大保障。
特色发展课程中的校本项目课程又分为“传统与文化”“科技与创新”“艺术与生活”“运动与健康”四个类别,实行项目负责人制。项目负责人根据需要开发课程,修定计划或改变项目,聘请教师,组建团队,充分整合校内外资源,打破学段界限、学科界限,满足学生的成长需求。例如:初一的孩子想要制作风筝,我们就组建了纸鸢社,图书馆馆长讲授风筝历史;美术教师和劳技教师合作,从绘画到制作,充分体现了风筝是中国人心灵手巧的智慧结晶;物理老师带着大家放风筝,用科学的方法解决折翼的苦恼,让学习物理成为很多学生的期盼。在国家话剧团专家的指导下,晨曦剧团把《四世同堂》搬上学生电视台;小微电影自编自导的片子第一次参加了全国微电影大赛的角逐,后期制作成了吸引大家的神秘专业……这些独特的体验,帮助学生挖掘自身的潜能,增加了学生人生的宽度,利于他们在自主选择的过程中修正自己设定的成长路径,并且在自我发现的过程中,更自信,也更自尊。
创新研究课程以学生研究院为依托,开设人文科学研究院、社会科学研究院,由清华大学教授担任名誉院长,为学有所长的学生搭建成长的平台。开发研究课题、审核研究资格、组建研究团队、聘请指导专家、走进大学实验室、撰写研究成果、进行项目答辩,这一系列的内容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与潜能,将个性化知识与未来的发展指向性结合,培育了学生的创新品质和创新思维。
编辑 王雪莉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