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传统文化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2015-08-29戴丽金
戴丽金
【摘要】我国的教育当前正处在深化改革阶段,在社会迅速发展以及各国文化的双重冲击下,传统文化已经在教育当中受到削弱,对传统文化在教学中的传承有着高涨的呼声。中学的语文课程是人文性和工具性的有机结合,这也是语文课程最为显著的特征,其对传统文化传统有着重要的传承任,将传统文化在中学语文教学当中进行渗透已经非常迫切。基于此,本文则主要就传统文化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的需求以及所发挥的作用加以阐述,并对其主要的内容和应当注重的问题进行分析,最后探究传统文化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策略。
【关键词】传统文化 中学语文 渗透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8-0082-02
引言
传统文化从狭义的角度;来看主要是经常提及的精神层面的文化,例如经史子集以及琴棋书画等,这些文化分为几个重要的层面,有中国的古典艺术以及古典哲学和传统史学,其中的传统史学最为重要,能够对人格产生塑造以及填充人的智慧等。从观广义的角度来看,传统文化主要是有着鲜明民族特色以及内涵博大的优良传统文化,主要有精神层面和物质层面两个重要部分所构成。
一、中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渗透需求及作用分析
1.中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渗透的需求分析
随着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推进,中学语文教学也有着要求上的提高,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有着更为重要的需求,主要体现在未来社会发展的需求上。中学生是有朝气和有活力的一个群体,在我国的人口比例上占据着很大的比例,所以将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进行渗透来培养他们的崇高精神品质以及对其内在道德人格加以完善也是推动民族文明素质的重要保障[1]。传统文化不能物化为物质财富,但能在精神力量上有着重要的作用,这是民族精神得以延续的根本所在,也是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
中学语文教学中对传统文化学渗透也是中学生自身的全面健康的重要需求,中学生正处在青少年发展阶段,在身心的发展过程中还没有达到平衡稳定的程度,正是需要文化知识补充来促使其人生观以及道德观等形成的阶段。在这一过程中的语文教育就起着重要的作用,对传统文化精神的弘扬能够确立学生对道德信念的信仰,并塑造文明社会人,所以对中学语文中采取传统文化的渗透就成了必要的过程[2]。同时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也是这一学科自身的任务及性质所决定,人文性是语文教育的本质特征,所以在实际教学中就会始终贯穿传统文化,不仅如此这也是个体适应客观环境的重要需求。
2.传统文化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分析
将传统文化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进行渗透能够起到诸多重要的作用,其中比较重要的就是能对学生的知识得到有效拓展,传统文化是人们生活的反映,其中蕴藏着丰富的文化科学信息,能够让学生获得语言文字以及天文地理等诸多方面的知识。首先从语言文字方面知识的拓展上,例如在中学语文的课本中对“杨柳”意象的出现就有着不同的内涵体现。柳是留的谐音,所以在古人分别时常常是折柳相送来表示留念和不舍的情愫,对这些文化内涵得到了了解就能对课文中的“杨柳岸,晓风残月”的句子所表达的情感得到充分理解[3]。另外从礼仪禁忌的层面也有着重要体现,由于我国是历史悠久的封建社会,其中有着诸多的礼仪和禁忌,所以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对这些传统文化进行了解,也能更好的学习语文课程中的一些优秀文章。
中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也有着德育的作用体现,在这一方面主要是由于传统文化所包含的内容比较广泛积淀了诸多民族精神优良部分,所以在道德教化的作用上就有着重要的体现,其中的诚实守信以及尊老爱幼等,都是传统文化美德。这对中学生的个人道德水平的提升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传统文化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还能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中学语文教学中所涉及到的文化民俗内容比较多,从传统文化的角度进行着手能够让学生对民族的文化有效了解,并对学生的认知层面得到扩展,这些方面对教学将有着非常良好的促进作用。例如在中学语文课程中的《孔雀东南飞》有一段是刘兰芝和小姑的叙述,“初七及下九,嘻戏莫相忘”这就是我国的传统民俗文化的内容,对这一方面没有得到了解也就很难领会诗句的内涵,初七和下九均是古代的民俗节日,其中的初七主要是农历七月初七,在这一天有很多的习俗适合妇女相关的,所以也被称为是女节[4]。下九则是妇女欢聚的日子,对这些传统文化内涵进行了了解就能体会到刘兰芝和小姑之间的难舍之情,对诗歌的艺术魅力也会有更多的认识。
二、中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学内容及应注意的问题分析
1.中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学内容分析
我国传统文化比较丰富,在内容上也有着不同层次的划分,其中的汉字是传统文化的主要载体,其形音义的结合是记录语言的书面符号系統。汉字的静态形体当中是中华民族文化心理的潜流,也是对五千年历史演进的雄姿以及先人的智慧结晶,这是中学语文教学中最为基础的传统文化渗透内容。再者就是文学艺术传统文化的形式内容,这主要是体现在我国的诗词歌赋以及小说散文等多种体裁,这是对我国传统社会的不同时代的精神面貌和社会现状的记述,是传统文化当中的重要内容部分。除此之外还有伦理哲学传统文化精神内涵,其中的内在超越以及修身养性和礼仪规范等均为我国传统文化的灵魂寄托。
2.中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从现阶段我国的中学语文教学的情况来看,还有诸多的问题有待解决,在传统文化的渗透上还有待加强。中学的语文教学是对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学科,在对传统文化弘扬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而在实际的语文教学过程中,语文的传统文化传承面临着尴尬的境地,在白话教学的时间上过多,一些传统文化的经典学习的过少,从而出现了传统文化经典只是作为提高学生成绩分数的筹码[5]。另外则是学生以及家长为取得短期的效益,就将学习的精力放到物理化学等学科上,从而对语文学科的学习忽略了。在当前的市场经济迅速发展过程中,传统文化的教育在当前逐渐得到了重视,但从整体上来看还需要进一步的加强。
对中学语文教学当中的传统文化渗透要能重视几个重要的问题,首先就是要注重立足现实,将传统文化的精华得到充分吸收,掌握好分寸和分清主次。不同的语文课文的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会有着不同,所以在作者的思想情感的把握以及对写作手法的掌握等方面要能充分重视。要能将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得到充分吸收,引导学生树立崇高远大的理想,并将其振兴民族而努力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得以增强。另外就是要能有开阔的眼界放眼未来,对多元化的文化得以尊重,不仅要学习我国的传统文化,还要对一些国外的优秀作品进行吸收,这样才能多方面的丰富学生的知识结构,才能对学生的独立个性以及人格、创新精神得以有效健全。
三、传统文化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的策略
第一,传统文化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渗透过程中要能遵循相应的策略,这样才能将传统文化得到最大化的传播。主要就是要遵循主次明确的原则,由于中学语文的教学涉及的知识比较广泛,对传统文化涉及的内容也较为丰富,在每个单元都能够找到传统文化的踪影,所以并不是将所有涉及到的传统文化都要详细的讲解,主要是要将传统文化的主次进行适度把握,例如对中学语文课程中的《祥林嫂》以及《边城》等进行讲解的过程中,主要可从民俗文化进行着手,这样对传统文化的内容能够让学生得到了解,由于中学的语文是综合性的文化课程,所以对传统文化的渗透要能分清主次,这样才能将鲜明优秀的传统文化得以有效的传承[6]。
第二,传统文化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最为基础的是要能够将老师自身的修养进行有效提升,并树立学生对传统文化学习的榜样,在老师的自身情感作用下带动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热情。中学语文教师是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主导,老师想要将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得到激发,就要将自身的修养得以提升,这样才能感染学生,在对传统文化讲解的过程中才能达到游刃有余。通过老师自身的学识修养,进一步引导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憧憬,如在中学课程中对庄子的《逍遥游》进行讲解的过程中,老师还可通过庄子的其它篇章来加强这一课程内容的延续,通过滔滔不绝的背诵来引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惊叹,这样在长久的影响下就能促使学生主动的学习传统文化。
第三,要把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以及社会教育得到有机结合,在中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将多方面的教育途径相结合才能促进传统文化的渗透。中国的传统文化对家教比较重视,例如孔子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诸葛孔明教导子孙的“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等,这些家训对学生的个人品德培养有着很大的作用,将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得到有机结合就能能将传统文化的渗透效果进一步的发挥。新时代的孩子能接触到父祖辈时代的一些深化故事以及民间传说,这些传统的文化对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就有着重要的丰富作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7]。
第四,中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对传统文化的渗透,最为主要的还是要对一些经典的诗文进行诵读,从而催生心灵的品质之花。我国对文明教化比较重视,传统文化是民族文化的母体,也是中国人的精神家园所在,传统文化的诗文是根植于民族沃土当中的,是古人的审美观以及价值观和道德观的体现,所在在中学的语文教材中对经典的篇章进行诵读能够挖掘传统文化的精神实质,这样才能更好的传承传统文化[8]。通过对传统文化的经典诗文进行反复的诵读,能对其中的深刻涵义以及对学生的文言文的语感等都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不仅如此,还要能对名家的精髓得以汲取,从而塑造学生理想人格之躯,传统文化对学生的人格塑造有着重要作用,将儒释道文化的名家思想进行汲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能对学生的人格得以积极塑造。
四、结语
总而言之,传统文化在当前的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发挥愈来愈重要,通过对传统文化的学习能有效的促进学生各方面的素质发展,对学生的文化修养提升有着促进作用。传统文化是民族文化的积淀,其中所包含的精神文化对学生的成长也比较重要,面对当前中学语文教学中对传统文化渗透现状,要能积极的转变教学思想,进一步的和时代发展相结合,在传统文化接收过程中要注重选择,从而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陈惠卿.语文教学中弘扬传统文化的途径[J].当代教育论坛(教学研究),2014,(03).
[2]艾文慧.浅议中学语文教材中的传统文化教学[J].青年文学家,2013,(01).
[3]陆璐.浅谈中学语文诗词教学情境的构建[J].语文天地,2014,(16).
[4]杨榕.传统文化的渗透对于中学语文教学的拓展作用[J].群文天地,2014,(12).
[5]张笛.传统文化与当代语文教学的整合关系[J].中学语文,2014,(12).
[6]杜纯梓.国学传承文明 经典浸润人生——《中国语文》序[J].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02).
[7]李佩英.语文教学应该重视弘扬传统文化[J].当代教育论坛(学科教育研究),2013,(06).
[8]张乐,郭宏伟,杨红.中国传统文化与青年教师素质的提高[J].沈阳教育學院学报,201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