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疗效研究

2015-08-29秦丽娟等

中外医疗 2015年8期
关键词:吡柔比星骨髓瘤多发性

秦丽娟等

[摘要] 目的 探究多发性骨髓瘤采用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选择该院和福州总医院2011年1月—2014年6月收治的40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根据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案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患者给予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长春新碱、吡柔比星、地塞米松、马法兰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治疗疗效及并发症的发病情况。结果 实验组患者完全缓解4例,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0.00%,对照组完全缓解3例,治疗总有效率为7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对于初治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85.71%,对难治复发性患者治疗有效率为66.67%,肾功能正常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0.91%,肾功能损害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66.97%;实验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11例,占55.00%,对照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13例,占65.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多发性骨髓瘤,不良反应轻微,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关键词] 硼替佐米;地塞米松;多发性骨髓瘤;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 R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5)03(b)-0010-03

该研究在参考近期文献资料和临床案例的基础上,随机选择该院和福州总医院2011年1月—2014年6月收治的40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分别给予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和长春新碱、吡柔比星、地塞米松、马法兰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治疗疗效及并发症的发病情况,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该院和福州总医院收治的40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其中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16例,患者年龄48~61岁,平均年龄(55.73±4.65)岁。根据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案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患者给予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长春新碱、吡柔比星、地塞米松、马法兰治疗,实验组患者20例,对照组患者20例。

1.2 方法

实验组: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治疗,20例患者根据身高体重在治疗第1、4、8、11天进行静脉注射硼替佐米(1.3 mg/m2),在治疗第1~4天进行地塞米松静脉滴注,20 mg/d,治疗21 d为1个疗程。

对照组:长春新碱、吡柔比星、地塞米松、马法兰治疗,在治疗第1~4天进行长春新碱静脉滴注,0.4 mg/d;吡柔比星静脉滴注,10 mg/d;在治疗第1~4天、9~12天、17~20天口服地塞米松40 mg/d;每2 d口服马法兰(6mg/次),治疗4周1个疗程。

所有患者在进行化疗治疗的基础上,均给予护肝、水化、碱化等结合治疗,对症给予支持治疗,同时在患者化疗、药物治疗期间,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发展、生命体征变化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若患者出现有严重的不良反应时,应立即停止化疗治疗方案,根据患者的病情及生理情况对治疗方案进行调整[4]。

1.3 疗效评判指标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临床疗效评判指标根据国际骨髓瘤工作组统一制定的2006版疗效标准执行[5],将患者的临床疗效分为完全缓解、非常好的部分缓解、部分缓解、疾病稳定及疾病进展。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完全缓解+非常好的部分缓解+部分缓解)/总患者人数×100%。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的比较

实验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比较两组不同类型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实验组患者对于初治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85.71%,对难治复发性患者治疗有效率为66.67%,肾功能正常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0.91%,肾功能损害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66.97%,见表2。

2.3 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实验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11例,占55.00%,对照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13例,占65.00%,实验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不良反应的主要表现类型为乏力、感染、血小板下降、白细胞下降、恶心呕吐、腹泻等。

3 讨论

该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对于初治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85.71%,对难治复发性患者治疗有效率为66.67%,肾功能正常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0.91%,肾功能损害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66.97%,均高于对照组患者,这与国内外研究成果相一致[8-9]。分析如下:硼替佐米是一种抑制蛋白酶体的药物,可以通过抑制细胞周期、与蛋白酶的活化位点进行特异性结合来调节机体蛋白的运行周期。这种药物可以对新生血管进行有效抑制,阻止骨髓瘤体的血液供应,同时抑制其余基质的结合,抑制了机体细胞因子白介素-6的转录和分泌过程。白介素-6是促进骨髓瘤主要起源B记忆细胞分化成浆细胞的调节因子。硼替佐米与地塞米松联合治疗,较长春新碱、吡柔比星、地塞米松、马法兰治疗具有更好的耐药性,对于合并有肾功能异常的患者的疗效更为显著[10]。同时,硼替佐米的不良反应主要为白细胞减少、血小板下降,地塞米松的不良反应为骨质疏松、感染等,这些不良反应都通过对症治疗及时改善,不对患者的临床疗效造成影响。与江彬彬[11]、陈思言[12]等临床观察研究相比,该研究的病例数较少,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的远期疗效的分析还需要进一步的资料积累和临床观察。

综上所述,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多发性骨髓瘤,可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率,对应于初治患者及难治复发性患者均起到较好的治疗效果,可适用于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和稳定,不良反应轻微、发生率低,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唐元艳,万琦,张利铭,等.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多发性骨髓瘤5例临床分析[J]. 临床血液学杂志,2010(4):424-425.

[2] 宋春鸽,画宝勇.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2010(13):48-49,75.

[3] 尹晓梅.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临床分析[J].当代医学,2010(20):139-140.

[4] 金鑫. 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疗效观察[J].中外医疗,2012(9):100.

[5] 魏立强,王景文,宁丰,等.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多发性骨髓瘤并发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1例并文献复习[J].临床血液学杂志,2012(5):597-600.

[6] 田杏.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2(30):84-85.

[7] 许文静.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26例疗效分析[D].沈阳:中国医科大学,2010.

[8] 陈飞,王玉娟,张克俭,等.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及沙利度胺治疗多发性骨髓瘤临床观察[J].临床血液学杂志,2011(2):176-177.

[9] 毛敏,王革,廖明燕,等.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疗效[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22):6261-6263.

[10] 王平.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多发性骨髓瘤52例疗效分析[J]. 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3):322-324.

[11] 江彬彬,吴燕明,丁刚.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效果研究[J].临床医药实践,2014(8):563-565.

[12] 陈思言.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和沙利度胺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疗效[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4(17):124-126.

(收稿日期:2014-12-10)

猜你喜欢

吡柔比星骨髓瘤多发性
多发性骨髓瘤伴肾损伤的发病机制与治疗进展
硼替佐米治疗多发性骨髓瘤致心律失常2例并文献复习
骨髓瘤相关性肾轻链淀粉样变1例
吡柔比星脂质体制备与表征及其体外抗肿瘤作用
吡柔比星与丝裂霉素膀胱灌注化疗防治腺性膀胱炎术后复发的效果比较
微RNA-34a在多发性骨髓瘤细胞RPMI-8226中的作用及其机制
坚固内固定术联合牵引在颌面骨多发性骨折中的应用
不同手术方案联合吡柔比星膀胱灌注化疗在浅表性膀胱癌患者中的应用比较
吡柔比星通过抑制雷帕霉素信号通道的哺乳动物靶点引发人膀胱癌细胞自体吞噬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