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川唐家坝发现旧石器与遗址
2015-08-28钟琳
摘 要:唐家坝是合川涪江段南岸一处二级台地,位于铜溪镇纱帽村境内,通过常规的考古调查意外在涪江三桥桥墩附近发现了一批旧石器,之后,又对唐家坝进行考古发掘工作,发现这里有旧石器、商周、战国、东汉等时期堆积分布的,文化内涵较为丰富,时间跨度或历史经历比较长,是一处具有研究价值的遗址
关健词:唐家坝;发现;石器遗址
唐家坝位于合川市铜溪镇纱帽村的涪江南岸二级台地上,依山面江,东西两侧各有一条冲沟将所在的台地与其相邻的台地分开。该台地东西长约500米,南北宽约200米,分布范围约10万平方米。渝南高速公路在此建设涪江三桥。
在2003年初,渝南高速公路二期重庆合川至四川武胜段(简称合武路)建设工程开工,9月25日,由文物考古领队、重庆市考古研究所考古队队长袁东山带领,共有来自湖南、湖北和重庆的专业人员一行7人组成的考古队,在合川市文管所的配合下,对渝南高速公路合武段34公里沿线范围内进行文物调查和勘探,先后发现古墓葬和古人类遗址5处,并在铜溪镇纱帽村二社唐家坝的涪江南岸二级台地上发现旧石器采集点。
唐家坝台地半坡上发现旧石器时代的打制石器,是这次考古调查的重大发现,除了去调查的考古人员自身具有较强的专业技术外,实际上这次发现也带有一点偶然性与巧合。发现这批旧石器的是来自湖南省的一位文物考古队队长封建平,此人40来岁,长期从事考古发掘工作,在三峡地区工作时间较长,具有深厚的考古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当天,这支考古队按照常规沿着涪江岸边徒步作考古调查,由于走了一段路有些累了,大家都纷纷找地方坐下来休息。此时,湖南省来的考古人员封建平却独自一人走到涪江三橋的一桥墩竖井下面,在出土上来的一大堆奇形怪异的鹅卵石前停留下来,本想在这里寻找几件嘉陵江流域有特色的奇石带回老家湖南收藏,就在捡选奇石的过程中,他突然发现这堆鹅卵石中还夹有部分残缺的半截石头,在这些半截石头块中明显带有人工制作过的痕迹,使用后的缺隙边缘和断面上存有明显的打击点及剖裂后呈放射状等特征,出于职业敏感与专业技术等因素,就引起他的警觉和注意:为何在15至20米左右的深度会有残缺的石块呢?带着种种怀疑与疑问,于是他就仔细对这堆不寻常的鹅卵石重新进行了审视,分别从鹅卵石从中挑选出打制石器22件。从这次发现的器型外形特征来看,应属于重型器或大石片石器。经过分类,有砍砸器、刮削器、石核3大类,时间为旧石器晚期。从石器的外形特征上,发现带有明显加工或使用过的痕迹,说明这类石器又是带有多用途的。从石器表面存留的铁锰结合物来分析,说明这些石器的位置处于历史的底部,是没有被搬运过,属于原生堆积。
石器发现了,下一步是如何确定这批旧石器的年代,从而才能决定它的真正价值。只有前去曾经发现过旧石器的地方进行分析比较,才能找出结论和依据。他们随后到邻近的铜梁县博物馆,当时该馆负责人宗和云馆长、张泽春副馆长在陈列馆中拿出上个世纪七十年代该县西郭水库旧石器时代遗址出土的数件石器(2.5万年前的“铜梁文化”旧石器)仔细作介绍,通过两地旧石器的对比,石器选用了石床磨圆度较好的石英砂岩打制加工而成,证明合川唐家坝发现的这批旧石器比铜梁博物馆陈列的“铜梁文化”旧石器时间更早一些。回到重庆后,经市几位有经验的考古专家与在丰都冉家渡口、高家镇、水井湾等旧石器时代所发现的石器进行细致的比较分析,合川唐家坝发现的这批旧石器应属同一时代的器物,初步确定这批石器的制作使用,距今约8万年。目前,这批在合川唐家坝新发现的22件旧石器保管在重庆市考古所里。
之后,为了掌握合川唐家坝遗址内的属性、包含情况、文化层厚度和分布范围,2004年9月29日一10月5日,重庆考古研究所考古队来到合川,对该遗址进行了试掘工作,前后唐家坝其中一段共开2米×5米的探沟3条,并对台地边沿的数处壁面进行解剖。在1号沟跟地表1.80-2.40米的地层发现有战国时期夹砂红陶片和泥质灰陶片,器型有素面灰陶罐、素面灰陶钵等,初步判定该地为一处战国时期的人类遗址;通过2号沟剖壁上了解到,在距地表2.20-2.40米的深度内,可划分为九个层次:依次为耕土层、扰乱层、明清层、唐宋层、汉代层等。在汉代地层以下除包含炭粒外,未见其它人类遗物。当时,正值雨天,探沟内排土困难,为了考古工作的安全以及又接到另外的工作任务等因素,未继续向下挖掘,试掘工作就此告一段落。
2004年5月12日,封建平再次来到合川,其主要目的是在唐家坝选择具体位置布方(发掘)旧石器,在原发现旧石器位置实地勘察时,意外地又在8号桥墩附近发现了两件旧石器(砍砸器和石核),发现的旧石器由22件增至24件。目前,这两件旧石器保存在了合川。
2004年5月14日至7月23日,重庆市考古研究所再次组队来到合川,对唐家坝台地采取打探眼,挖探沟的方法以及对台地边沿的数处壁面进行解剖了解该处地层情况,同时发掘了一处汉代窑址,出土了陶片、陶俑和汉砖等标本资料。从整个唐家坝地层初步分析,其中文化内涵较为丰富,有旧石器、商周、战国、东汉等时期的堆积分布,时间跨度或历史经历比较长。
据封建平个人介绍:目前发现8万年前的二十余件旧石器只是一个初步推测,从所发现的旧石器的外部特征来看,或许它的制作时间还会更早一些,极有可能会把嘉陵江流域的人类活动时间再向上推进,从出土的这些旧石器可以说明这里有早期人类活动过的痕迹,在挖掘的二个桥墩这么小的范围内就出土了二十余件石器,说明这里的石器很集中,很丰富,由此推测这个位置可能就是早期人类制作石器的中心区域。
为了合武路的顺利建设以及保证桥梁的安全,致使桥下及桥墩周围数千平方米不能进行大面积的发掘或揭露,这样一来就不能全面清晰了解这一区域的石器分布情况,只能依靠周围的痕迹现象和出土的标本资料进行推测和补充,工作难度较大,这无疑将会给合川地区旧石器考古中留下一段空白。随着考古发掘的推进,同时又能发现遗址的话,这批旧石器将有可能定名为合川类型的“文化”,目前暂时把这批旧石器仍划为“铜梁文化”类型。
作者简介
钟琳(1978-),女,汉族,重庆合川人,大专文化。1999年参加工作,合川区文物管理所。2004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2005年评为文博助理馆员,曾先后在《合川文史资料》发表“涞滩架香”、“罗哲文杨泓考察评述涞滩”;《合川报》发表“合川庙会民俗仪式”;《华章》杂志发表“浅析清代〈船帮章程〉碑刻的成因及作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