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新生应为择业准备点什么

2015-08-28唐奕邓跃飞

卷宗 2015年8期
关键词:大学新生职业

唐奕 邓跃飞

摘 要:随着就业压力的不断增大,大学生就业问题日渐严重。如何能在强手之中脱颖而出?如何选择职业?怎样使自己处于优势地位?针对这些问题,其实对于刚进大学校门的新生就应提前做好准备。在学好专门知识的同时,还应该注意培养竞争意识、为人处世能力和创新意识,利用机遇,充实自身,不断提高综合素质,为就业打一场有准备之战。

关键词:大学新生;职业;择业

大学几年,弹指一挥间,转眼就到毕业的时候,同学们都要各奔前程。有人继续深造,而更多的同学将选择自己的职业,走上工作岗位,真正地融入社会当中。许多大学生认为,择业是即将毕业时候操心的事,然而对于刚走进校门的新生,择业其实离他们并不遥远。

有人曾作过社会调查:有93.2%的人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就有了未来的择业意向;中学生的职业选择意愿越来越强烈、越来越深刻;大学生更是从一进校开始就面临专业的学习和未来职业的选择。

社会学家把“职业”定义为:劳动者足够稳定地从事某项有酬工作获得的劳动角色。它包括五层含义:首先,职业是社会分工的结果;其次,职业活动具有明显的连续性;第三,职业活动具有经济性;第四,职业活动具有规范性;第五,职业活动具有适应性和技术性。可见,当大学生完成学业,掌握了必要的知识与能力,就应该而且必须获得一份相对稳定的职业,并且从中得到经济报酬。

职业选择,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个人的“终身大事”,它作为人的个性的完善手段,决定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制约着人生价值的实现,从宏观上影响着社会的进步。因此,择业一定要慎重。其实,大家在填报高考志愿时已经经历过一次选择,你现在所学的专业很大程度上左右着你的职业,但是这种关系并不是“一一对应”的。即使在同一职业范围内还可以有不同单位、不同职务的区别,自己都应该好好把握。

大学生就业“双向选择”是我们早已熟悉的一种形式,比之过去的统一分配,它为大学生和用人单位之间打开了方便之門,有利于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当然,既然是双向选择,学生可以选单位,单位也可以选学生,这无疑对求职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的知识和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积累起来的,所以大学新生就要开始注重有目的地提高自己,为将来在择业的天平上增加砝码。

动员一切力量,做好择业准备。

择业准备,说到底是知识与能力的准备。素质的提高,需要从点滴做起,在平时学习、生活中对自己进行锻炼。

学校教育不一定能完全适应社会需求,作为学生自己要有准备,在大学有限的时间里,根据各种信息,通过自己的努力来积累。除了过硬的专业知识以外,大学生还应该注意培养竞争意识、为人处世能力和创新意识。

首先,不管自己愿意不意愿,竞争总是客观存在的。从现在的就业形势来看,一个职位很难只有一个人去争取,往往是若干人一起竞争。因此,要培养自己的竞争意识,主动地去参与竞争,对于害怕竞争的人,别忘了“天上是不会掉馅饼的”。

其次,学校往往以成绩高低作为评价学生的标准,这与社会的评价机制不完全一致,所以面试是择业过程中的重要一环。良好的交际能力是面试成功的基本要求。面试是对一个人综合素质的全面考察:考官中有行业专家,也有用人单位的主管人员。如果知识只装在头脑里,而不能把它们表达出来,不会包装、推销自己,就容易使自己陷入被动地位。

第三,学习的目的不仅是要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创新知识。只会重复书本内容的人不能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在他们看来用这样的人还不如买台电脑。只有创新,才能为社会带来真正的价值。历史上学知识越多越保守的人大有人在,我们现代社会已不需要这样的“蠢才”,从某种意义上说,“天才就是有创新渴望的人”。

我们说学校教育不完全适应社会,大家不要担心,因为学校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从全国范围内来看,各大专院校无不在进行改革,逐步把教学与社会需求联系起来。

学院有各级的学生会和各种社团,同学们在其中可以锻炼组织管理能力、社交能力;校园里常常有一些有关就业的讲座,我们可以听听其中的经验和择业当中的技巧;学院还设了专栏公布就业信息,同学们从现在起就应该开始关心这些信息,尽量掌握有关政策,做到心中有数,努力让自己适应社会的需要。

每年暑假学院都要组织“三下乡”志愿者服务活动,参加这些活动,在贡献社会、服务社会的同时,也可以超出校园狭窄的视野,体验广阔的社会生活。

许多同学在大学期间都有打工的经历,挣钱是一方面的收获,更重要的恐怕还在于这是一次对职业的体会,是真正地接触“工作”,在工作过程中学会领会别人的意图。和学院要求的实习类似,打工也是就业前的预演。

另外,心理上的准备也更重要。在大学期间,如果不逐渐把自己从学生学习的角色转变为职业的角色,等到就业问题摆到眼前甚至是就业以后再开始艰苦的适应,对自己是非常不利的。其实,心理角色的转变并不深奥,也不困难,最重要的一点是多关心、多思考社会问题,注意增强社会责任感,学会独立处理问题。

大学新生应增强紧迫感,时刻注意社会就业信息,了解社会形势,投身实践,利用校园内的一切机会,逐步充实自己,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为今后的就业准备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者简介

唐奕(1975-),女,汉族,江西南昌,硕士,九江职业技术学院电气工程学院教务科长、讲师,研究方向:高职教育管理。

邓跃飞(1971-),男,汉族,江西万安,硕士,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公共课部主任、副教授,研究方向:高职教育管理,体育教学

猜你喜欢

大学新生职业
PHONEY WAR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我爱的职业
农村籍大学新生适应期正能量教育探索
大学新生实验室安全教育探究
一例大学新生适应不良问题的案例报告
大学新生英语语音问题及对策
大学新生英语语音问题及对策
当代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及辅导方法
职业尊严从何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