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森林生态采运技术与可持续发展

2015-08-28管清波

卷宗 2015年8期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

管清波

摘 要:森林采运技术既是人类利用森林资源、改善森林结构质量、促进林木生长的手段,又是影响森林生态系统稳定的人为因素。为了使森林采运技术和森林生态系统协调发展,探索新型采运技术是森工技术发展的必然规律,因此生态采运技术应运而生。

关键词:生态采运;采运技术;可持续发展

森林生态采运,以生态学原理为指导,按森林的生态学特性进行伐区区划和设计、山场作业及组织管理等森林经营活动,把森林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结合起来,以达到持续发展森林资源的目的。森林生态采运是保证生态过程正常进行的健康的森林经营管理方式,与森林保护的目的一致,符合生态学和生物学规律,只有生态采运才能保持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因此,系统研究森林生态采运,意义深远重大,实用价值高,非常必要,是现代林业实现森林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举措。

1 森林生态采用理论的提出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国内外学术界兴起一场对“接近自然的林业”理论的讨论,讨论涉及到“林业”新概念,“自然”新概念,“接近自然的林业”的发展目标、原则和经营方法,自然保护和新林业的关系,“接近自然的林业”对未来森林采运技术的影响等。这些讨论、研究大大丰富了森林采运学的内容,促进了森林生态采运学的产生。1985年,我国采运学术界提出了生态型森林采运的新概念,1986年,举行了“以森林生态为基础的森林采运”学术研讨会。从此,我国开展了一系列生态采运理论和技术的研究。传统采运技术以“法正林”为理论基础,以用材林为对象,强调直接经济效益,是一种“产业型”技术。生态采运技术则是以“森林可持续发展”为理论基础,以森林生态系统为对象,以森林生态学、生态经济学原理为指导思想,以社会、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为目标的综合性技术。因此,生态采运技术能有效解决森林可持续经营与短期利用之间的矛盾,使人类与自然环境协调发展。

2 我国生态采运存在问题

2.1 部门重视不够,科研经费投入少

在计划经济时期,为适应对木材的大量需求,国家在森林采运科研方面有巨大的投入。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对木材的需求有增无减,但国家在森林采运科研方面几乎没有投入。1998年全国性的洪灾之后,我国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扭转了天然林急剧减少的局面。实际上,生态采伐与天然林保护并不矛盾,生态采伐仅对发育良好的森林而言,而遭到破坏处于生态退化的森林实施天然林保护不属此列。南方集体林区是我国商品林基地,尤其要加大科研的投入,研究和实施森林生态采运。

2.2 研究创新欠佳,研究方法不完善

我国对生态采伐理论和技术体系的研究,都是针对特定地区的特定林分而言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创新不够,研究也不系统。由于南方山地丘陵地形较为破碎,坡长较短,且集材多能逼近伐区,采集作业多采用小型、轻便的设备,手工作业还有相当的比例,采伐对森林生境的干扰在伐区作业中常被忽视。虽然对各种集材方式的适用范围、集材效率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已有不少研究,但大多仍存在于理论阶段。在实际应用中,面对可采伐量的减少及采伐方式的转变,很多林业生产单位仍沿用传统的集材方式,未能根据实际情况,选用高效率、低成本、环境破坏度小的集材方式和集材设备。历来木材生产只强调提高生产率和经济效益,忽视采运作业对森林生态环境的影响。因此,如何从理论与实践中探索森林生态采运作业技术,已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

3 针对生态采运存在问题的对策

3.1 正确认识我国森林生态采运技术

作为传统采运技术理论基础的“法正林理论”以木材采伐利用为出发点。它从林业生产的角度出发,要求某一生产单位的人工林在时间和空间上均匀分布,以达到森林的持续生产(主要是木材的持续生产) ,而很少考虑森林生态系统的自我维持和人类利益的持续性,无法实现森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协调发展。这种理论已不适应现代林业发展的要求,在这种理论指导下的采运技术自然有其局限性和不合理之处。目前,我国森林资源状况已发生了很大变化,我国经济和全社会的生态意识也有了很大提高,实现森林的可持续经营在全社会已达成共识。虽然生态采运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影響,但是合理开发利用森林资源、改善森林结构质量、促进林木生长与森林采运技术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要求在森林经营中实现经营思想和经营观念的转变,正确认识采运技术的双重性。采运生产的积极作用是指合理开发利用森林资源、改善森林结构质量、促进林木生长,其消极作用是指盲目的采伐会导致对森林资源的破坏及对生态环境造成负面影响。把生态采运技术作为森林可持续经营的具体表现形式,把森林可持续经营作为生态采运技术的指导思想,在森林经营中贯彻实施生态采运技术,有利于实现森林的可持续经营。

3.2 开展多学科交叉研究

森林生态采运研究涉及的学科多,因此需要多学科技术人员合作,从不同的角度研究适用采运技术.例如,在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中如何应用采运技术,在“保” 的同时如何“采” “育”;探索在不同森林经营类型区(商品林、多功能林和公益林等经营区) 的采运技术等. 并在生态采运技术研究中充分借助森林生态经济学和景观生态学等其它学科的思想和方法等。开展不同的采集方式对森林生态环境影响的研究,尽快建立起伐区作业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着重研究其生态评价;森林采伐与生物多样性的维持,更新环境的变化;不同采集方式对更新采伐后与林木生长的影响;满足生态的伐区清理法;开展流域中上游森林采伐作业对环境影响,对电站库区泥沙淤积影响的研究;应用景观生态学理论,评价森林采伐作业的合理性;等等。以此为科学依据,制定各类林分应采取的采伐方式、更新方式、集材方式和运材方式,修订《森林采伐更新技术规程》。

参考文献

[1]余爱华,赵尘,邱荣华.浅析我国森林生态采运理论.西北林学院学报.2007

[2]周新年,张正雄,巫志龙,等.森林生态采运研究进展.福建林学院学报.2007

猜你喜欢

可持续发展
生态文明视角下中国光伏产业的发展研究
我国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发展的研究
江苏省出口产品结构优化升级
中小家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研究
建筑节能新材料应用探究
全球资源治理中的中国角色与愿景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