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日本校园中“欺凌现象”的思考
2015-08-28赵万里王柏村
赵万里 王柏村
摘 要:在日本校园中,欺凌现象普遍存在,现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近年来,更是出现了一些手段恶劣、后果严重的校园凌辱事件,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本文主要从对欺凌现象的定义、形式、产生原因以及对策等角度进行探讨。
关键词:日本校园;欺凌现象;原因;对策
校园欺凌现象是世界各国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在日本,又称之为校内暴力,主要指本校学生在校园内发生的暴力行为,包括学生之间的暴力、对教师的暴力、以及对他人的暴力,校园暴力是日本中小学生不良行为之一,现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它的形成有其特殊的社会原因和背景。
1 对“欺凌现象”的定义
“欺凌”一词,在日语中叫做ijime,本意是指“对比自己弱小的人进行身体上和精神上的折磨,尤其在学校中发生的该行为”。2007年1月19日,日本文部科学省对ijime进行了重新定义,即:个人或数人不断地对特定的个人或数人进行心理或者物理性的攻击,使其感受到精神上的痛苦,这里的“物理性的攻击”主要指“借助物体或外力直接作用于人的身体”,包括使用棍棒、拳打、脚踢等暴力手段。
2 “欺凌现象”的主要表现形式
日本校园中的欺凌现象不仅仅包括通常所说的殴打和辱骂等显性表现,还包括像调戏、嘲笑、孤立等隐性表现。前者具体表现为一个或几个人依靠自己的身体优势对另一个或几个比自己弱小的人进行殴打、谩骂,使其身心受到伤害的行为。后者的表现包括:某学生由于自身生理缺陷而被其他学生嘲笑;或者某人的东西被其他人藏起来使他找不到,看被藏东西的人着急的样子取乐,甚至有些时候,还会出现一个班级的人同时对某个人采取孤立、排挤、无视等“冷暴力”行为。
此外,随着近些年来信息化社会的快速发展,网络开始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开始在学生中普及开来,信息传播变得更加简单、快捷。在这样一种背景下,又产生了一种新型的欺凌形式——网络欺凌。与传统的校园欺凌相比,这种新型的校园欺凌具有手段隐蔽、不受空间限制、传播速度更快,范围更广,伤害更为严重的特点。
3 对校园欺凌现象产生的原因分析
1、个人方面。人的成长离不开他所处的家庭环境。有些人的家庭条件比较优厚,从小被家人溺爱,逐渐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而做事不考虑他人感受的性格,对于与自己意见不合或者不服从自己的人,有强烈的控制欲望,最后成为了欺凌者。还有一些人,家庭条件一般或者较差,从小生活在缺少关爱和教育的环境中而导致性格不健全和道德方面的缺失,这样会导致两个结果:一个是可能会使孩子缺乏安全感并产生自卑的感觉,使得自己不能很好的融入集体和其他人很好的相处,最终成为被欺凌的对象;令一个是道德方面的严重缺失,缺乏教养,无视礼节和规矩,我行我素,最后成为欺凌者。还有一类人欺负别人,是因为过去有受欺负的经历,为了找到一个报复和发泄的对象而变得欺负他人。
2、学校方面。学校道德教育的缺失是导致校园欺凌事件频发的一个重要原因。目前,学校教育更多强调的是知识教育,主要依靠学习成绩来衡量学生,从而多多少少忽视了对学生的道德教育和身心的全面发展。在这种以成绩为中心的竞争主义的影响下,班级同学之间就逐渐形成了“好学生”和“差学生”两个层次。这样一种差异很容易导致班级之间的不和谐并引发欺凌事件的发生
3、社会方面。如今日本社会“少子化”和“核家庭化”越来越明显,以前的孩子在家中有兄弟姐妹,在家庭之外也有自己的伙伴。因为在相处的过程中会不可避免地会发生争执、冲突,他们就可以在争执、冲突不断发生而又不断被解决的过程中学习如何处理人际关系。而在“少子化”的社会,孩子从小缺少玩伴,因此丧失了这种磨合、锻炼的机会。
此外,媒体的作用也是不可轻视的因素。这是因为一些欺凌事件可能会被媒体进行全面报道,对加害者进行谴责,对被欺凌者给予同情。这种做法本身看似无可非议,但它却会带来这样一种反面效应:由于一些媒体对欺凌事件的细节进行详细地报道,这会给那些欺负别人的孩子提供一些负面暗示。
4、文化方面。从古代开始,日本人就处在一个高温潮湿的环境中, 以集体劳作的方式种植水稻。而水稻的种植自古以来都是“在耕地共有和为保全耕地而需集体协作完成灌溉土木工程的基础上形成的农业共同体的集团生活”为前提的,长此以往,日本人就形成了一种崇尚协作、团结、与和睦精神为主的集团主义文化。在这样一种文化的社会中, 但凡是以自我为中心的行为举动, 都会给整个集体带来不便。于是,集体利益优先于个人意识,即今天所说的集团主义就形成了。作为个人,总是希望集团的利益和自我的利益一致。但当集团和自己利益不一致时, 主张自我的个人就会招致“放肆”、“自私”等责难,这种责难是极具讽刺意味的,使日本人觉得背离集团而自我孤立是无法忍受的。
此外,日本的漫画、游戏、电视等大众媒介宣扬的暴力文化也会直接影响到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很多学生成为这种暴力文化的牺牲品,很多校园中的欺凌行为就是对网络游戏中打斗、枪战等暴力场面的简单模仿。
4 解决校园“欺凌现象”的对策探讨
1、政府需要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来保护被欺凌的学生。要建立保密机制,在保护受害者隐私和人格尊严的前提下,鼓励被欺凌的学生及时求助,并提供相应的心理疏导和必要援助;同时更要对加害者视情节轻重采取必要的惩罚措施,要让他们为自己的行为付出相应代价,这样才会起到威慑的作用。
2、为了减少日本社会的“少子化”和“核家族化”带来的负面影响,建议可以地区为单位开展一些相关活动,如开展以欺凌问题为主题的市民大会,发送传单,播放公益广告等形式,创造和谐的社会环境,唤起人们对该问题的关注,从而遏制欺凌现象的发生。
此外,新闻媒体应该注意要用适当的方式报道此类事件;此外,作为家长,在观看电视节目时要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要避免让孩子过多接触那些含有暴力色彩的电视內容。
3、学校作为教育的主体要在强调知识教育的同时,也应重视对学生的道德教育,培养学生对他人的尊重。除此之外,学校要摒弃“以成绩为纲”的单一评价机制,要让学生们知道,除了学习成绩,还有很多其他的评价的方式。因此,对于那些在体育、音乐、美术、书法等其他方面有特长的学生,学校要积极予以奖励和肯定。
4、解决校园欺凌问题,家庭的作用尤其重要。每个家庭都有义务培养孩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帮助孩子形成判断是非的能力和关心他人、同情弱者的习惯。同时,家长应该在日常生活中关心孩子,时刻观察孩子是否面临此类问题,敏锐地捕捉相关信号。除此之外,还要加强和学校的联系,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动态,通过各种形式加强和孩子的交流,尊重孩子的合理个性,给孩子提供更为宽松的成长环境。
总而言之,对于校园欺凌问题,仅依靠单方面力量是不够的,而是需要全社的关注和各方面的努力配合,才能得到有效地解决。
参考文献
[1][日]土居健郎.日本人的心理结构[M].阎王小妹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
[2][美]鲁思.本尼迪克特.菊与刀[M].吕万和,熊达云,王智新,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3][日]今津孝次郎.いじめ問題の発生·展開と今後の課題[M].黎明书房,1995
[4]靳海涛.“いじめ”现象产生原因[J] .科技信息,2011.
[5]师艳容.日本校园暴力的现状及原因分析[J].外国教育研究,2010.
[6]许明玲.日本校园暴力现状原因及对策研究[J].读与写杂志,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