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稼先》教学设计
2015-08-28许靖孙东平
许靖 孙东平
【摘要】本设计从激情导入到渲染气氛,从回忆历史到采撷文句,从重点字词训练再到拓展延伸,都紧紧围绕教学目标来组织,紧紧围绕上述的三个层面来设置。特别是最后的习题设置紧紧围绕学生所处的地域历史来设置,围绕课文文本来设置,更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这有利于将同学们的阅读,从现代延伸到近代,从课内延伸到课外,用作业的形式呈现,更能加深学生的记忆。
【关键词】《邓稼先》;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设计思路】
本篇教学设计围绕阅读人物传记的三个层面即渲染人物形象、认识人物功绩、学习人物精神、品质来设计。这符合第三单元的单元要求即探寻名人的成长足迹,学习他们的精神。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宰割、当之无愧、鞠躬尽瘁等重点字词;
2.能力目标:理解从形象、功绩和评价三个角度阅读人物传记;
3.情感目标:学习邓稼先的无私奉献、坚忍不拔等精神品质。
【教学重点、难点】
1.掌握宰割、当之无愧、鞠躬尽瘁等重点字词;
2.学习邓稼先的无私奉献、坚忍不拔等精神品质。
【教学过程】
一、文字导入
在中国的历史上,有许多可歌可泣的人物。有叱咤风云的政治家,有决胜千里的军事家,有才高八斗的文学家,也有博学睿智的科学家。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一位科学家,他为我国的国防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还曾被授予“两弹一星”的荣誉称号。他是_______?(同学大声答:邓稼先)
师:有些同学可能还不太了解邓稼先,快去看看78页注释。
学生看书,师板书标题邓稼先、作者杨振宁、学习目标
二、铭记功臣
(一)引入。今天朝鲜和日本、韩国的态势剑拔弩张,战争大有一触即发之势。回想一下,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和印度、中国和越南、中国和俄罗斯又何尝不是这样?有一个人,默默无闻地在荒漠中做科研,是他带领大家进行核试验,为祖国筑起一道坚硬的壁垒。让我们目睹他的作品,记住那激动人心的一刻(展示原子弹爆炸图);让我们目睹这个科学家(展示邓稼先的图片),在心里记住个人!
(二)后人评价。翻身全靠共产党,幸福不忘毛泽东,致富莫忘邓小平,强国全靠邓稼先。(领着学生朗读,激发热情)
(三)鼓舞。今天我们能够如此安稳地坐在教室里面,静下心来学习,也是得益于国家核科学事业的发展。让我们为这位核科学元勋鼓掌喝彩吧!记住这位鲜为人知的科学家,他叫________?(同学大声回答:邓稼先)
三、历史碎片
(一)引入。同学们,有句话叫做“乱世出英雄”。这样以为坚忍不拔的科学家又经历的是怎样一个时代呢?让我们一起走进历史,拾起一片片记忆。
(二)展示图片。结合学校实际:
1.船只冒烟图(中日战争黄海战役)
大连的学生对黄海并不陌生,介绍这个场景,可以让学生在感官上认识科技先进的重要性。
参考介绍:先描述图片,然后告诉学生这是中日战争黄海战役,北洋军阀损失五艘战舰,日本多艘重创,无一沉没。北洋军阀引以为傲的亚洲海上军事力量被击败,黄海主权落入日本联合舰队之手。
2.旅顺大屠杀的图片(图片上白骨累累)
让学生自己用形容词来形容眼前的图片,激发悲愤之情。
参考词汇:惨不忍睹、惨绝人寰、惨无人道、灭绝人性、悲惨绝伦
教师小结:哎,怎一个“惨”字了得!此时,无论怎样的语言,在该图片面前都显得苍白无力,也抵不住侵略者给我们带来的伤害。
3.圆明园被毁图
让学生用形容词独立地去描绘图片,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
参考词汇:断壁残垣、萧条、破败、荒凉、东倒西歪
教师小结:圆明园,一直都是皇室的后花园,壮观优美,可是当祖国力量无法保卫时,留下只有一些残砖断瓦。黄海战争失利,旅顺大屠杀的惨绝人寰、圆明园变得破落不堪,所有的这一切都说明了一个道理——百年屈辱,任人宰割,落后就要挨打!
4.原子弹、氢弹爆炸图
师问:观察这两幅图片和前面的图片相比,心情还一样吗?
请用形容词描绘你此时的心情。
参考词汇:骄傲、自豪、欢欣鼓舞、掌声雷动、举国欢庆、眉开眼笑、扬眉吐气、踌躇满志。
教师小结:这种感觉是谁带来的?是邓稼先!他开拓了中国的核事业,让中国拜托了任人宰割的局面,中国国防从此站起来了,屹立于世界之林!
四、书海撷珠
(一)引入。铭记功臣形象,重拾历史碎片,既让我们感受到了邓稼先的伟大形象,也让我们领略了他巨大的成就,那么,人们又是怎么来赞美邓稼先的呢?请同学们到课文中去采撷一些回来。
(二)要求。提问要求:人们是怎么来赞美邓稼先的呢?请同学们从文中找出直接赞美邓稼先精神或品质的句子。
回答要求:(用下面的句式来回答)我最喜欢(最感动)的文中话语是______________,因为它最能够体现出邓稼先______________的精神(品质)。
(三)预设(精神品质)。鲜为人知、忠厚平实、没架子、实事求是、严谨认真、没有私心、理想党员、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至死不懈、有方向。
五、活学活用
(一)引入。领略了邓稼先的形象,了解了邓稼先的功绩,咀嚼了邓稼先的精神品质。亲爱的同学,你是不是也忍不住要赞美这位伟大的科学家了呢?请你用课后读一读写一写中所给的词汇,说一句赞美邓稼先的话语。
(二)实施。学生拿纸、笔写一句话,写一段话;写完之后同桌互相交流;然后,四人一小组进行成果分享、讨论。
(三)分享。让同学们选出优秀句子在班级分享。
六、拓展延伸
(一)假设。假如邓稼先现在是诺贝尔科技奖的获得者,请你写出一小段话来推荐他。
(二)提示。推荐语应该短小精悍;推荐语应该包含形象、功绩和地位三个部分;推荐的时候尽量不说名字而用第三人称。
(三)准备发言。学生自由准备,时间大约3分钟,自由发言。
(四)示范(教师写作)。他,是一位鲜为人知的科学家,开拓了中华民族的核武器事业,让中华民族拜托了任人宰割的危机。他,是中国国防领域一座不朽的丰碑!
七、作业布置(三者任选其一,写在摘抄本上)
1.围绕形象、事迹和地位,请收集本文作者杨振宁的资料。
2.俄国曾经抢占旅顺大连,请收集相关资料。
3.1984年,日本实施了旅顺大屠杀,请收集相关资料。
【板书设计】
邓→形象:鲜为人知的科学家
稼→功绩:开拓了中国核事业
先→精神:无私奉献、坚忍不拔、忠诚纯正
【教学反思】
本篇教学设计,紧紧围绕阅读人物传记的三个层面来设计,即渲染人物形象、认识人物功绩、学习人物精神、品质。这与第三单元的单元要求即探寻名人的成长足迹,学习他们的奉献精神相契合。
本设计所具备的优点是:从激情导入到渲染气氛,从回忆历史到采撷文句,从重点字词训练再到拓展延伸,都紧紧围绕教学目标来组织,紧紧围绕阅读人物传记的一般方法来设计。符合教学目标的同时,也考虑到了学生的认知心理,再结合课堂的实际,总的来说,本课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特别是最后的习题设置,紧紧围绕学生所处的地域历史来设置,围绕课文文本来设置,更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容易从反面激起其民族自豪感。这有利于将同学们的阅读,从现代延伸到近代,从课内延伸到课外,用作业的形式呈现,更能加深学生的记忆。
不过,本设计也有些许遗憾之处。比如在指导学习本篇人物传记时,让学生参与评价得相对较少,教师指导的相对较多。转而,多让学生间互相介绍、互相评价,然后教师点评小结,可能会更加有利于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以及对文章更深入的思考。
这些不足启示我:更多关注学生的学,更多研究学生的学习活动和组织策略,追求课堂的高效、愉悦,会更加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
这也启迪我在以后的教学中,要更深地钻研课本;更多地鼓励学生去发表评价,让语文课堂真正成为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课堂!
作者简介:许靖,单位:淮南市第十中学,教授科目:语文;通讯作者:孙东平,单位:四川民族学院;研究方向: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教授科目:《阅读与写作》。
(编辑:马梦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