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音乐治疗与心理健康

2015-08-28王宏超

心理技术与应用 2015年8期
关键词:音乐治疗心理健康教育音乐

王宏超

摘要:音乐是一种具有治疗功能的艺术形式。音乐治疗起源于美国的卡萨斯大学,常见的治疗形式有接受式、参与式和即兴演奏式三种形式。音乐治疗在临床中主要应用于特殊儿童心理、抑郁和焦虑症心理以及各类生理疾病的治疗等领域,无论在心理还是生理上都取得了显著的治疗效果。音乐的治愈功能对于提升我国国民心理健康素质以及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水平两方面能够起到有效的促进作用。因此,在大众和学校教育中应该普及音乐这种艺术形式。

关键词:音乐;艺术;音乐治疗;心理健康教育

分类号:B849

1前言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提出,人类有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以及自我实现的需要(彭聃龄,2001),总体上可以归纳为生理需要和精神需要两大类,当人的生理需要达到满足时就会产生更多的精神需要。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经济的繁荣,物质生活不再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人们开始更多地关注精神生活,特别是心理健康问题。心理健康是一种健康或者幸福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个体可以实现自我,能够应对正常的生活压力,工作富有成效和成果,并有能力对所在社会做出贡献(俞国良,董研,2012)。可见,满足精神需要不仅能让个体健康地生活,同时也能够促进人类社会的进步。艺术作为人类精神境界的瑰宝,给人带来美的同时也不乏治愈的功效。黑格尔曾经说过,“声音把观念内容从物质囚禁中解放出来”,“艺术活动是一种灵魂的释放”,“是摆脱一切压抑和限制的过程”,而“把这种自由推向最高峰的就是音乐”(俞人豪,2004)。音乐是人类灵魂的避难所(周海宏,2012)。音乐作为一种声音艺术,让人通过声音使一切压抑在内心的苦痛与忧愁不再受到现实的限制而得以释放。可见,音乐不仅是声音的艺术,同时也是一种具有治愈功能的艺术形式。张晓敏(2013)采用团体音乐治疗的方式对大学生进行干预发现,音乐治疗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心理压力感,能够有效减少由心理压力引起的身心不适,并能提高压力应对能力,有效避免消极应对压力的方式。可见,音乐能够极大地促进人的心理健康。因此,本文从音乐治疗的起源、音乐治疗的心理作用等对音乐治疗加以简介,最后对通过音乐治疗促进心理健康的提升提出建议。

2音乐治疗的起源

美国著名音乐治疗学家,天普大学(Temple University)教授Bruscia在他的《音乐治疗定义》一书中表示,音乐治疗是一个系统的干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治疗师利用音乐体验的各种形式,以及在治疗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作为治疗的动力的治疗关系来帮助被帮助者达到健康的目的(赵宁,2012)。美国密西根州立大学和肯萨斯大学相继在1944年和1946年开设了音乐治疗课程,训练专业的音乐治疗师,音乐治疗从此被确立为一门独立的学科。1980年,美籍华裔音乐治疗专家刘邦瑞先生在中央音乐学院的讲学活动中介绍了“音乐治疗学”,音乐治疗从此被引入中国。

3音乐治疗的形式

音乐治疗是一种能够很好地提升个人的社会技能、言语及非言语交流、情绪情感和机体机能以及自信心的临床技术,应用十分广泛。目前,音乐治疗主要分为接受式音乐治疗、参与式音乐治疗和即兴演奏式音乐治疗三种。接受式音乐治疗是指治疗师给来访者播放指定的或者来访者自选的音乐曲目,并指导其进行身心的调整,达到治愈的目的。参与式音乐治疗主要是指通过组织一些具体的音乐活动,治疗师诱导来访者参与到活动中,在活动过程当中调整不适行为,达到治疗的效果。即兴演奏式音乐治疗主要采取即兴弹唱、即兴创作等方式。接受式音乐治疗具体又分为聆听讨论法和音乐想象法;参与式音乐治疗也称再创造式音乐治疗,主要又分为工娱疗法和音乐技能法(侯艳,2013)。

3.1聆听讨论法

聆听讨论法,顾名思义,即聆听治疗师指定的曲目,在此之后治疗师与来访者对音乐曲目进行探讨。二者可以通过讨论的过程来充分地认识音乐作品,讨论的过程中来访者的身心得到改善,人文素养得到提升。该方法要求治疗师拥有较高的音乐素养以及广博的人文知识,来访者也要有相应的知识基础和良好的认知能力。讨论的内容可以是曲目的创作背景、作者的性格特点、曲风、旋律、烘托的情感氛围以及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来访者的感触等。例如:提及创作背景,我们可以了解当时的历史条件,在哪个环境之中才会创作出符合当时历史条件的音乐作品,了解作曲家想要表达的情感,触动来访者情感的释放,让来访者能够将内心打开,减少阻抗现象的产生;也可以通过讨论来访者听完乐曲后的感受以及对乐曲的理解,帮助治疗师充分地了解来访者的内心世界,这样更有助于咨询关系的建立,在整个过程当中来访者的诉说也能够让来访者将内心被压抑的情感得到最充分的释放,以此达到治疗的效果。在此过程中,我们也可以结合认知疗法共同对来访者进行干预治疗,以取得更好的疗效。此方法更适合于高中生及更高层次的人群。

3.2音乐想象法

行为主义学派提出了放松训练的治疗方法,就是让来访者在完全放松的状态下跟随咨询师的言语指引进行自由想象以达到治疗的目的。而音乐想象法与此方法极为相似,所不同的就是音乐想象法是以音乐为中心,来访者必须跟随音乐的节奏与节拍,进入意境中在治疗师的指导下进行自由的想象,并且要求来访者必须在想象中出现有意义的画面,将其存储在记忆中以便当想象结束时与治疗师进行讨论。在操作该方法时应该注意乐曲的选择,必须是经过精心编制的曲目,符合来访者当下的心境,只有这样来访者才能很快进入意境之中,跟随着音乐的节奏,身心得到放松,在音乐的伴随下脑海中不断浮现出一幅幅画面。当结束想象时,治疗师可以让来访者将自己脑海中出现的有象征意义的画面编成一个故事讲给治疗师,通过这一过程,来访者将自己内心的所思所想充分表达出来,将问题更加具体形象地展现给治疗师,治疗师透过具有象征意义的画面去挖掘来访者深藏在潜意识当中的深层原因。此时可以结合精神分析的方法,将其上升到意识层面,让来访者进行宣泄以巩固治疗效果。音乐想象法更适合于具有丰富想象力的人群,特别是幼儿群体。

3.3工娱疗法

工娱疗法可以理解为使用娱乐工具的方法。确实如此,音乐更多是一种娱乐的艺术形式,在让人娱乐的同时也让人身心得到舒缓放松,精神得到愉悦,起到治疗的效果。因此,此种方法注重的是组织具体的音乐活动,治疗师诱导来访者进行参与,例如:唱歌比赛、即兴演唱(上台即兴演唱一首歌曲或者根据治疗师给出的一个主题编一首歌曲并演唱出来)、演奏乐器和音乐会等一系列活动。唱歌比赛可以让来访者相互作为评委,点评其他来访者的演唱,治疗师观察每一个评委的非言语行为,了解其内心,进行一些有针对性的活动,改善来访者的不适行为。例如:有的来访者具有社会焦虑障碍,在评价其他人的时候不敢接近人群,不敢进行评价,此活动就能够通过最后大家互相探讨促进其社会行为的改善。也可以采取团体合作的方式进行治疗,即有人演奏乐器,有人进行演唱,有人进行伴舞,这需要个体与个体之间进行默契的配合才能达到很好的演出效果。团队合作的形式促进了每个人的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从而有效地改善其社交行为,促进个体的身心健康。工娱疗法适用性比较广泛,任何人群都可以采取此种治疗方法,特别适用于特殊人群,例如社交焦虑、抑郁症群体等,同时也适用于精神分裂症患者以及其他神经症患者。

3.4音乐技能法

技能是通过练习获得的,音乐技能也不例外。此种方法主要是让来访者学习音乐相关的一项或者多项技能,在学习的过程当中对来访者进行治疗,最终既能够习得音乐技能又达到了身心健康的目的。在学习的过程当中,可以通过不断的人际互动改善来访者的社交能力、沟通能力以及言语表达能力等,同时增进治疗师对来访者的全面认识,最终音乐技能的获得也能够增强来访者的自信心,使其更有自信地面对生活,领悟生活,体验生活的乐趣,提升幸福感。例如:让来访者学习乐器,使其从一个没有任何音乐知识基础的人变成一个具有丰富音乐知识的人,并在克服障碍时习得以后的生活当中有效应对困难的方法,同时也磨练了意志。抑郁症患者或者抑郁倾向的人群主要是以持续的低落心境为主要特征,如果采取音乐技能法进行治疗,则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音乐具有舒缓放松的功效,学习乐器使抑郁个体将注意力集中于掌握音乐基础知识和具体的演奏方法,减少对其他事情的关注。治疗师在教授过程当中要使用鼓励性的语言,及时看到来访者身上的优点并且给予相应的反馈以增强其自信心。同时抑郁群体在学习过程当中通过克服一系列困难,最终习得演奏乐器的方法,并且能够成功演奏自己喜欢的曲目,此时心境会发生变化,抑郁情绪会有所减少,从而起到治疗的效果。音乐技能法特别适合于缺乏自信心的人群,是很好的自信心训练方法,具有普遍的适用性。

4音乐治疗的生理作用

音乐以声音作为载体,通过节奏的变换诱发人的情绪波动,在波动过程中随着音乐的旋律将聆听者带入一种意想不到的境界,以达到治疗作用。大脑是人类心理的高级执行中枢,改善大脑的相应部位的功能,能够促进人类心理的健康。那么,音乐与大脑具有何种紧密的联系呢?随着脑科学的发展,音乐调节大脑的奥秘也逐渐被揭露。Aust,Filip,Koelsch,Grimm和Bajbouj(2013)采用音乐和情绪面孔表情诱发抑郁个体的情绪,并且要求抑郁个体对此时自己的情绪体验从愉悦度、唤醒度等几个角度进行评定,结果抑郁个体的颞上回、后枕叶、右侧脑岛和右侧海马等脑区呈现显著的激活,而前扣带回等脑区则无显著的激活,进而得出以上脑区活动的改善能够促进缓解期抑郁个体的情绪调节。有研究表明,海马在柔和及平静(Trost,Ethofer,Zentner,& Vuilleumier,2012)、欢快(Mueller et al., 2011)、悲伤(Mitterschiffthaler,Fu,Dalton,Andrew,& Williams,2007)的音乐条件下都会发生变化,也就是说,海马脑区的信号传递在积极和消极的音乐背景下都会改变(Koelsch,Fritz,Cramon,Müller,& Friederici,2006;Eldar,Ganor,Admon,Bleich,& Hendler,2007)。听音乐能够改变杏仁核、腹侧纹状体以及边缘系统的其他组成脑区的活动,使人产生高兴的情绪体验(Altenmüller & Schlaug,2013)。

在情绪的研究中,采用音乐作为实验材料与其他刺激材料相比,大脑的海马部位激活程度更高。Mitterschiffthaler等人(2007)采用不同效价的音乐刺激进行研究发现,在悲伤音乐条件下,大脑的海马前部结构发生改变,被试更可能自动地比较悲伤音乐和中性音乐的熟悉度。可见,不同音乐能够激起不同的大脑区域,通过音乐刺激作用大脑不同部位,能够改善其相应的指令,调节行为,达到心理健康的目的。同时音乐也通过影响血流(Blood & Zatorre,2001;Bernardi,Porta,& Sleight,2006)、血压(Bernardi et al.,2006)和心率(Blood & Zatorre,2001;Bernardi et al.,2006;Khalfa,Roy,Rainvile,Dalla,& Peretz,2008;Roy,Mailhot,Gosselin,Paquette,& Peretz,2009)等生理指标来改善人的生理状况,促进生理的健康。

5音乐治疗的心理作用

音乐治疗在自闭症儿童的干预中应用最广泛,自闭症儿童以社会交往与语言交流困难障碍为主要特征。自闭症儿童对听觉刺激较其他刺激具有一定的加工优势。音乐作为一种声音艺术,能够对孤独症产生较好的治疗效果。 Kim,Wigrama和Gold(2009)运用即兴演奏式音乐治疗的形式对自闭症儿童的情绪、动机以及人际间的互动进行治疗,在无音乐演奏玩玩具与有音乐演奏玩玩具两种条件下相比,有音乐伴奏条件下自闭症儿童的愉快情绪、动机强度以及人际间的互动都得到了显著的提升。Geretsegger,Monika,Holck和Gold(2012)将自闭症儿童随机分成两组,运用即兴演奏式音乐治疗的方法对两组儿童进行5个月的治疗。两组儿童或者每周接受一次音乐治疗,或者每周接受三次音乐治疗。最后采用社交反应量表(Social Responsiveness Scale,SRS)以及标准化的自闭症儿童诊断观察计划(Autism Diagnostic Observation Schedule,ADOS)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估,结果发现每周三次音乐治疗促进了自闭症儿童社交的能力。

智障群体由于其智力的低下,生活自理、人际交往等问题都困扰着他们,使其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生活。刘东青(2011)采用音乐疗法对5名智障儿童的情绪障碍进行为期6个月的治疗,轻中度的智障儿童的不良情绪得到了有效舒缓,儿童在调节情绪方面和认知控制方面均得到了有效改善,提升了智障儿童的心理健康水平。

音乐治疗也广泛地应用到了老年痴呆症和脑卒中后遗症等其他特殊群体的治疗当中,并且取得了显著的治疗效果,极大地促进了特殊群体的心理健康,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有研究表明,音乐也能够增强团体凝聚力与团结力(Cross,2008)。

6建议

6.1学校心理健康教育

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已经逐步开展起来,并加大了艺术教育的比重。但是,我国学校教育中仍然对音乐教育不够重视,特别是高中阶段的音乐教育。我国的高中教育以文化课教育为主,有的学校甚至完全抛弃了音乐课,使学生常年处在学习文化知识的氛围里,时刻保持着精神紧张的状态,导致学生出现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而不能及时有效地进行调节,最终影响学生的学业及健康成长。如果能够合理地设置音乐课程,讲授有关音乐和音乐治疗的知识,让学生自己能够及时合理调节情绪,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减轻学习压力,而且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身心健康成长。同时,音乐是情感的艺术,能够将情感进行有效表达。通过音乐能够提升心理素质,在人文素质培养方面也具有促进作用。有研究表明,音乐治疗能使医学学生轻松愉悦地面对压力,学习兴趣更加浓厚(宋雪,贾汝聪,张传新,李宏伟,2014)。

同时,我国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也应受到更高的重视。大学生面临着就业压力的增加以及对人生未来发展的担忧,整体心理健康水平有所下降。因此,建议我国大学教育增加公共音乐课,设置音乐治疗课程,设置公共开放的音乐治疗工作室,让大学生能够多了解音乐治疗,使其能够独自运用多样的调节方式调节情绪,缓解压力,促进心理健康。

6.2大众心理健康教育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音乐也是一种普及度很高的艺术形式,它能够让人减轻压力,身心健康(张卫东,2014)。但是,在大众眼中音乐就是一种供人娱乐、消遣时光的工具,很少有人知道音乐具有治愈的作用。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人们面对生活、学习和工作的压力,心理健康水平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因此,可以在公共场所以海报的形式普及音乐治疗以及相关知识,让人们知道音乐不仅能让人精神愉悦,而且能够治疗心理生理疾病,让更多的人了解音乐,走进音乐,去享受音乐带给我们的快乐,同时为我们的生活增添色彩,提升我们整个国民的心理素质。

参考文献:

侯艳. (2013). 论音乐治疗的基本方法及其操作. 黄钟(中国·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2), 167-172.

刘东青. (2011). 音乐治疗对智障儿童情绪障碍的干预研究. 硕士学位论文, 山东艺术学院.

彭聃龄. (2001). 普通心理学(修订版).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宋雪, 贾汝聪, 张传新, 李宏伟. (2014). 接受式音乐治疗对缓解医学生学习压力的影响. 社区医学杂志, 12(4), 84-86.

俞人豪. (2004). 音乐学概论. 北京: 人民音乐出版社.

俞国良, 董妍. (2012). 我国心理健康研究的现状、热点与发展趋势. 教育研究, (6), 97-102.

周海宏. (2012). 用“哆唻咪”为灵魂打开一扇窗. 新华日报, 1-11(B07).

赵宁. (2012). 音乐治疗的作用. 艺术教育, 6, 62-63.

张晓敏. (2013). 团体音乐治疗对缓解大学生心理压力的干预研究——以NENU为例. 硕士学位论文, 东北师范大学.

张卫东. (2014). 音乐、心理与大脑.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1), 89-96.

栏目编辑/丁尧 终校/黄才玲

猜你喜欢

音乐治疗心理健康教育音乐
浅谈音乐治疗与大学生心理困扰问题
浅析新形势下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心理健康教育视角下大学生自杀成因及对策研究
积极想象在音乐治疗中的运用研究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全面渗透
音乐
秋夜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