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达利典型工作任务的课堂教学改革与实践

2015-08-28杨龙女

课程教育研究·中 2015年8期
关键词:企业项目

【摘要】服装店铺管理是一门综合应用性学科,也是时装零售与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该课程的课堂教学改革以学生和课程的特点为基础,在课程项目的组织实施过程中,选择、优化并融入合作企业达利集团在服装店铺管理中的实际项目,并作为典型工作任务,结合课程项目开展教学实施。通过结合企业典型工作任务实施教学的改革与实践,探索企业真实项目融入课程项目的做法,从而达到提升学生动手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

【关键词】达利典型工作任务 课堂教学改革与实践 企业项目

【基金项目】本文是2013年浙江省高等教育课堂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基于达利典型工作任务的课堂教学改革与实践——以服装店铺管理课程为例》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kg2013698。

【中图分类号】G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8-0227-01

校企合作是产学研合作的一个方面,也是培养技术性、技能型专门人才的重要途径。在当前“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办学模式下,笔者以杭州职业技术学院时装零售与管理专业核心课程之一《服装店铺管理》为例,探索以企业真实项目引领教学,将企业的典型工作任务引入教学、融入教学,提升课堂教学实效性。并从教学实践出发,对教学项目与企业项目对接、企业项目的提炼、课程项目的分解与实施、教学方法的改革等方面进行改革与实践的探索,提出关于课堂教学改革的几点想法,以期促进“服装店铺管理”教学改革的研讨和交流。

一、生源情况分析

杭州职业技术学院时装零售与管理专业,自2009年开始就作为自主招生的试点专业,以自主招生的形式进行招生。由于高中老师的指导思想是以提升班級升学率为目标。因此,会让班级学习成绩中等以上的同学参加普通高考,而让班级学习成绩中等以下的同学报名参加自主招生。在这样的情况下,导致该专业的生源其整体文化课底子薄弱,学习习惯较差,增加了教学常态管理的难度。但学生的动手能力比较强、思维活跃、社交能力强、情商较高。

二、课程特点

服装店铺管理是时装零售与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课程目标定位是以学生未来就业岗位的服装店务管理技能培养为宗旨,立足于服装店铺管理能力培养,围绕服装专卖店铺的日常管理能力要求,针对导购、店长岗位需要,序化教学任务、整合项目模块,突出在店员管理、销售管理、店铺现场管理和店铺盈亏平衡分析等项目技能点的训练。使学生在完成合作企业达利公司典型工作任务的过程中来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并发展其职业能力。

三、课程项目与企业项目对接

《服装店铺管理》课程原先存在偏理论,实践少,主要教学形式停留在案例教学上,教学形式单一、教学效果不明显等缺点。经过与合作企业的店铺管理及销售专家共建课程之后,在该门课程的整体设计、单元设计、项目设计中均融入达利公司服装门店管理运作的典型工作任务,并把各个工作任务渗透到每个模块,真正使学生能够在“做中学,学中做”,有效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教学效果。

在课程项目的设计过程中,达利公司的店铺管理专家全程参与,并与校内任课老师共同编写了《服装店铺管理》的校本教材。在共同编写校本教材的过程中,按照服装店铺管理过程中的流程、要求和行业规范来编写。并按照达利公司在店铺管理方面的操作流程和管理方法选取典型工作任务,设计各个教学项目和模块。在设计项目的过程中,结合项目要求和达利实体店铺的运营情况,安排学生的实习与实训。

四、可融入教学项目的更新和再提炼

在实践中分析、提炼服装店铺运营中可融入教学的项目。课程组与企业方课程负责人紧密对接联系,并及时根据企业、行业发展的新要求及时调整和更新项目设置、课程内容,并将项目拆分成若干个模块进行分析、讲解和实践。注重实践教学和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培养,部分实践课程安排在校内的达利专卖店,由企业课程负责人进行现场教学。

在企业项目与课程项目的对接过程中,需要根据项目的要求、实践内容、实训条件等因素来调整和提炼,也需要根据行业、企业的发展动态及时更新项目设置。如《服装店铺管理》课程中的第二大项目“销售管理”,该项目的最初设计是围绕服装店铺日常销售管理而展开的,但现在随着实体店铺在运营过程中库存量逐年递增的实际情况,企业把消化库存也放在了销售管理项目中,并作为一项重点工作在推动。因此,在我们的课程设计中,根据企业的这一动态,更新设计了“服装特卖”的实训项目。该项目在设计、实施过程中,考虑到班级分组人数、校内特卖场地、特卖实效性等因素。一般都需要在课程开课之前,联系好3-4家合作企业,在课程实训的三天中,由学生团队组织实施服装特卖活动。

五、项目分解及有效实施

企业真实项目融入日常教学并引领教学是一项系统工程,一方面课程本身需要设计,针对学生和企业的实际情况要系统的进行分析和整合;另一方面,企业真实项目融入教学工作的推进又涉及到整个课程体系、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的系统性调整,所以这是教学过程中的关键。

在“服装特卖”实训的整个项目设计和实施过程中,由任课老师带领学生团队负责人直接与企业进行项目的沟通和衔接,全班同学以4-5人为一组,参与并负责项目实施的全过程。从与服装企业前期沟通——市场调研——确定特卖货品——拟定特卖方案——分组多途径宣传——现场铺货——组织销售——货品盘存——最终结算等各个环节,都由任课老师指导,学生团队分工合作一起完成。通过这样的实践,学生团队在特卖活动的货源组织、与企业沟通、特卖策划、组织、现场销售各方面的能力得到较快的提升,也为自己今后的就业和自主创业积累了经验。

六、改变以教为主的教学方法

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改变教师以教为主的教学方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主要担任项目引领的角色,教师作为项目负责人布置工作任务,项目实施过程注重学生之间的互动、师生之间的互动,突出团队的合作和协调能力。

通过授课方式的改变,搭建让学生及其团队成员能充分展示自己的平台。有效提升了管理类课程上课的氛围和效果。同时培养了学生团队合作的意识,提升了学生口头表达的能力和实践操作的水平。

七、课程考核引入企业考核机制

结合达利公司在店铺管理考核过程中,注重团队业绩考核与个人业绩考核相结合的形式,《服装店铺管理》课程在考核方面亦引入企业的考核机制。

1.个人评分比例构成:项目练习50%+期末考试30%+职业素质考核(含常态)20%

2.项目练习评分:自评 20% +大众评委评分40%+校企双方老师评分40%

3.团队捆绑考核项目:团队合作(50%)+个人考核(30%)+团队整体职业素质考核(20%)

在日常的教学实施和教学管理中,课前点名、项目实践、师生互动、团队PK等均采用“团队成员捆绑制度”。团队负责人管理整个团队,在出勤率、项目的参与度、项目的实施等方面,团队成员之间采用“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捆绑评分制度。并把对学生职业素养的要求也融入到项目要求和考核之中,通过团队成员相互监督,相互提醒,有效提升了团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促进了项目的有效实施,同时也提高了课堂教学管理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潘晓华 ,打造“做、学、教、赛“四位一体活力课堂——以电路基础为例,《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5年 第8期

作者简介:

杨龙女(1977.6-),女,浙江湖州人。系杭州职业技术学院达利女装学院时装零售与管理专业负责人,讲师、服装工艺美术师、技师。研究方向:服装零售管理。

猜你喜欢

企业项目
动漫工作室企业项目制作优化研讨
市政工程施工企业项目成本管理研究
企业人力资源外包决策研究
党建思想政治工作在企业项目的应用
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教学工厂”教学创新之思考
企业项目获利能力分析
基于战略视角的企业项目管理模式研究
OOAD与MVC模式在软件工程教学案例中的应用
基于公众视角的民族地区地方企业项目绩效评价研究
基于工作流程的影视后期项目化教学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