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飞行学员心理品质早期训练效果的实验研究

2015-08-28吴步皇叶文强

课程教育研究·中 2015年8期
关键词:控制组心理品质实验组

吴步皇 叶文强

【摘要】本研究采取前后测非等价组实验设计,实验组为早期培养对象按普高三年的训练方案,通过干预训练前后与控制组测试的成绩对比分析,本实验证明本文中所提出的飞行学员心理品质早期训练方案和评价指标的设定科学有效。

【关键词】飞行学员 心理品质

【课题】课题名称:飞行学员心理品质早期训练效果的实验研究。立项批准号:FJJKCG14-570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8-0213-01

1.實验对象与研究方法

1.1 实验对象

本实验为对照实验,其中实验组为:福建省空军飞行学员早期培训基地2012级高一空飞预备班男生25位(普高特殊的学生);控制组为2012级福建师大附中普高一年级抽取男学生25位(经过心理品质筛选的学生)。

两组受试者均为男性,年龄均在14-16岁之间,均无任何专业受训史,身高、体重等均符合中招以上标准且无显著差异,入学时心理品质测试结果见表1的“第一次前侧”一栏。

1.2 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采用实验对照法对控制组和实验组实施不同的训练方案,分别进行心理品质测试并对比结果;采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并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法进行数据分析。

2.训练方案

实验组培养方案分三个阶段,以学年划分,从第一阶段到第三阶段的培训分别侧重:身体素质与专业精神;专项心理品质能力与优良作风;综合心理品质与综合能力培养。训练内容包括心理品质认知因素和非认知因素,培训采用室内训练与室外训练相结合,体育训练与文化知识培训相结合的方法。高一、高二、高三每学年平均每周课时为:6课时、8课时、4课时。

其中,心理认知因素的训练手段如下表所示:

非认知因素及其对应的训练内容为:飞行动机——国防与航空知识教育专题和健康教育专题;性格——良好的环境与团体活动项目;情绪——思想品德教育;意志力——体能训练等。

控制组按传统体育课及课外体育活动,以及正常普高理论课程的学习。

3.实验结果

每学年期末分别对实验组、控制组进行相同内容的心理品质测试,对所得数据进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得到以下结果:

4.结论

通过本次实验可以看出,有意识地开展心理品质训练对于提升飞行学员心理素质有着显著的作用。此之,实验过程可证明:实验组与控制组心理品质评定成绩组内与组间具有显著性差异,时间具有显著的主效应,两组同学在三年的训练中心理品质均逐步提升,且时间*组别有显著性交互作用,强化心理品质素质训练有助于提升飞行学员心理品质。

参考文献:

[1]黎志卓、李明良、周童.影响飞行学员驾驶舱内陆通话表现的因素分析[J].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学报.2014(3):47-50.

[2]倪亚红、戴劲松、沈雪萍.民航飞行学员心理健康及影响因素调查[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7(7):473-475.

[3]冯岩松、陈洪艳.构建军队飞行学员心理危机干预体系的思考[J].人民军医.2014(12):1290-1291.

猜你喜欢

控制组心理品质实验组
Bone palsy eliminates granules to regulate Wnt/PI3K-AKT signaling pathway and intervene in hormonal 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 in rabbits
无抗养殖典型案例分析
高中地理教学中心理品质教育的有效开展
给商品起名字
马来西亚华文小学识字教学的字理识字研究
SHR主动脉结构重构的microRNA—195和BCL2、Bax作用机制
团体辅导对中职护生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影响
篮球运动之于学生心理品质提升的积极效应
多模态听力教学模式对英语综合能力的影响
初中生积极心理品质量表的编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