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2015-08-28舒化俊

课程教育研究·中 2015年8期
关键词:问题教学问题意识小学数学

舒化俊

【摘要】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课堂教学的模式与内容都发生了较大的变革。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提出了要以问题为中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将从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意义入手,简要分析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缺乏问题意识的表现,然后就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策略展开分析论述,希望可以为教育同仁提供借鉴。

【关键词】小学数学 问题教学 问题意识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8-0139-01

陶行知先生曾经说:“创造始于问题,有了问题才会思考,有了思考才有解决问题的方法,才有找到独立思路的可能,有问题虽然不一定有创造,但没有问题一定没有创造。”由此可见,问题意识是培养创造力的重要条件。由于学科的特殊性,小学数学教学在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因此教师应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更多地去关注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一、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重要意义

“疑是思之始,学之端”,问题是一切思考和思维的触发点,是一切探究的原动力。而问题意识又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借鉴问题的根本,所以培养问题意识具有着重要的作用。首先,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可以使学生启动思维,对知识展开重新分析与探索,促使学生更多地查阅资料、请教别人,从而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其次,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促使其不断创新,不断突破自己;第三,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可以促使学生不迷信书本,不迷信老师,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养成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从而有利于后期学习主体性和主动性的培养与塑成;最后,学生有了疑问,就会积极思考解决疑问的办法,从而主动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技能,有利于学生提高自身数学素质。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缺乏问题意识的表现

虽然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目前我们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并不具备强烈的问题意识。具体表现为两种情况:第一,一部分学生迫于教师的威严和课堂氛围的压抑而不敢提出问题,不愿提出问题,怕受到教师的指责和同学的嘲笑;第二,一部分学生依赖教师,思维惰性较大,缺乏问题意识,不善于提出问题。这两种情况的学生占据了班级的大多数,因此每次授课时只有少数几个学生敢于或善于提出问题,大多数学生只是随声附和。

三、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策略

1.营造氛围鼓励学生发问

前文分析到,学生不敢、不愿提出问题,大多数是迫于教师的威严和课堂氛围的压抑,他们唯恐自己提出問题会惹怒教师,或者会引发同学的嘲笑,所以宁可压制自己,让问题存留心中。那么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只要在课堂中营造一种和谐、平等、宽松的氛围,多去询问学生,引导学生,暗示学生提出问题教师会很欣喜,这部分学生便会放下心理压力,敢于提出问题。比如,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有一节内容——混合运算,在讲授完混合运算方法之后,教师出了一道题目:15×(10-2),询问学生应该怎样做。很多学生这样计算:15×(10-2)=15×8=120.教师对他们给予了肯定。然后在继续下一道题目的时候,班上的一位中等生站起来说,“老师,为什么不把括号拆开呢?如果拆开,就会是15×10-15×2=150-30=120,口算都可以算出来啊。”这位学生运用的算法是四年级才会学到的乘法简便运算,二年级的学生一般不会想到这样做。所以引起其他学生议论纷纷。看到这一情况,我提问:“他说的对不对呢?谁能告诉我们?”一位优等生站起来说,“老师,他说的不对,四则混合运算法则是先算乘除后算加减,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的乘除后算加减。”很多学生都认同这位学生的说法。这时候,我微笑着告诉全班学生:“这两位同学都非常棒,说得也都非常有道理,他们之所以能提出自己的疑问,说明他们都在认真听课,认真思考。那么究竟谁说的正确呢?其实,第一位同学所提到的方法也是十分正确的,那是我们四年级的时候会学到的乘法简便运算,而第二位同学按照我们本节课的运算法则计算也是完全正确的,所以我们要对这两位同学都提出表扬,希望同学们能向他们学习,多思考,多发问,才能有进步。”

2.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发问

在数学课堂中创设教学情境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学习数学,探究数学,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质疑思维。但要注意,情境创设一定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遵循学生的心理发展和认知规律,用具有引导性的提问来发挥教学的最大效果。所谓引导性的提问,就是充满了“数学味”的提问,这种提问注重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并能为生活中问题的解决提供数学方面的支持。

3.故意出错激发学生发问

为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师可以有意地出一些错误,使学生听到的与学生已知的知识产生矛盾,发现教师的错误,然后提出质疑,这时教师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充分讨论甚至发生争论,进而引发探究。比如,在学习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数学“倍数与因数”一节的时候,我问学生,“4.5是1.5的几倍?”学生回答“3倍”。于是我在黑板上写下:“4.5是1.5的3倍,所以4.5是1.5的倍数。”这时学生站起来反驳我,“老师,只有被除数、除数、商三者都是整数的时候才能算整除,所以不能说4.5是1.5的倍数。”我的故意出错,引发了学生的思考。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发现教师并非绝对的权威,教师也会犯错,从而促使学生勇敢地质疑和发问,逐渐建立起自信心,激发问题意识。

四、结语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运用多种教学手段,研究学生的认知心理特点,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真正地发挥数学的作用,培养学生质疑思维,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与科学素质。

参考文献:

[1]周春艳.我国小学生的问题意识及其培养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

[2]侯英.中小学“数学情境与提出问题”教学对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06

[3]束永祥,卢蕊.数学问题意识、问题提出的涵义及因素分析[J].镇江高专学报,2005(04)

猜你喜欢

问题教学问题意识小学数学
问题意识与专题化教学研究
初中化学课堂中问题教学的设计与实践尝试
例谈问题解决法在化学复习课中的应用
浅议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策略
“问题教学”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