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初中思想政治的有效教学

2015-08-28李娟

课程教育研究·中 2015年8期
关键词:思想政治有效教学新课程

李娟

【摘要】随着新课程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和社会形势的变化,为了保证课堂教学顺利进行和增强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创建真实而有趣的课堂是当前实施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也是广大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实现的现实目标。笔者根据相关的理论和几年的教学实践进行探索,在学科中渗透心育进行了不断的尝试。

【关键词】思想政治 有效教学 新课程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8-0081-02

随着新《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新课标)的实施以及初中阶段普遍使用新教材,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学方法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落实新课标的理念,改变课堂教学模式,这是摆在思想品德教师面前不得不思考的迫切问题。下面就如何贯彻新课标,改变课堂教学模式,谈谈自己的一点浅显看法。

1.教育改革的要求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和教育的全面实施,学生的心理健康越来越被广大教育工作者所重视,尤其是对正在从事政治教学的我们担负着重大的责任。只有把学生培养成具有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才能为全面发展的人才提供良好的精神基础,从而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教育改革要求教师将心育和学科相融合,在师生进行心灵的接触中,真正使学生在教师教学中潜移默化地被感染,学生心理素質得到进一步提高,增强学生对未来社会的适应能力,对学生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2.政治学科自身的特点决定

政治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其与心育的融合性更为紧密,政治学科具有教育性、指导性、现实性等特点。人教版的《思想品德》教材已由“教本”转为“学本”,这是陪伴青少年成长的教科书。世界著名教育学家苏姆林斯基曾说过:“生活在书的世界中,意味着领略思维之美,享受财富,使自身变得更加高尚”,这也更加强调老师在学科中渗透心育的重要性。政治学科涉及学生自身的发展和现实生活更为紧密,学生通过政治学科的学习可以帮助他们形成科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不断扩展的社会中,中学生也不可避免地和各种各样的人交往,如教材中与父母、老师、同学、朋友之间的交往,让学生学会正常的交往,将情感因素融入其中,将提升他们的道德水平和为人处世的能力,更好地促进自身的发展。这一点在政治学科中更为明显体现。

3.有效思想政治教学措施的设施

3.1巧妙激趣,增强学生对政治学科的学习热情

兴趣来源于认识和需要,学生学习政治知识总是要受一定的学习动机支配,在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是认识兴趣,或叫求知欲。教师要使学生对学习政治产生浓厚的兴趣,最根本的是要使学生感到学习政治对他们有用,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我们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不断向学生设置有一定难度的疑问,使学生处于心愤口悱的状态,就会激发学生质疑解疑的兴趣,从而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常选用一些精彩动人的事实资料、趣闻轶事来进行教学,使他们在欢乐的氛围中掌握知识,发展思维,陶冶情操。为了吸引学生的上课注意力,我们还常用一些脍炙人口、内涵深刻的经典名言和诗词警句,对学生产生极大的感染力和号召力。

3.2要真正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经常采用同一个标准去衡量学生,这种模式不可能真正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实际上,学生都是千差万别的。每个学生的理解能力、接受能力、感悟能力都不一样,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真正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力求满足优生、中等生、后进生等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教师的教学设计包括对学生的提问、作业的设计、练习的布置等都要有针对性,而且设计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梯度,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设计。在教学设计中,“要培养学生创新思维,鼓励大胆合理的想象,提倡探索精神,适时地提出一些目标比较明确的、富有挑战性的问题,通过讨论、调查、查阅资料、访谈等活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完成学习任务。”例如,在课堂教学中,有一定难度的问题,可以请优生回答;比较简单的问题,可以留给后进生回答;难度不大的问题,就直接让中等生回答。也可以安排学生分小组讨论。这样安排,既可以达到培养优生、照顾中等生的目的,又可以达到增强后进生自信心的目的。

3.3鼓励、表扬与实践融合

在学科中渗透心育,离不开表扬和鼓励措施的实施,课堂教学就是师生情感的互动场,学生的情感总是随着教师知识信息的传递、积极的激励和表扬而发生变化,它影响着学生的情绪、激发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给每一位学生一个平等竞争的机会,多给学生一些鼓励,让每个学生拥有一片自主发展的蓝天,让课堂上的每一位学生体验快乐与成功。学生存在个性差异,每个学生的心理因素不同,在接受知识和掌握知识的能力和程度上也存在个别差别,因此在教学中我通常采用的原则是“多一份表扬,少一份批评”。用激励、表扬和引导的方式对待学生,用发展的评价观去鼓励学生的点滴进步,让他们真正的感受到满足感。

参考文献:

[1]刘荆龙.小学口语交际教学[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2]范安怀.高中政治课双语教学初探[J].池州师专学报,2003年06期

猜你喜欢

思想政治有效教学新课程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浅谈高中英语有效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
新理念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分析
如何创新文化企业思想政治工作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问题探析
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与人文教育的结合
加快中职会计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有效性研究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
我区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中典型问题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