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网对高校学生的影响及对策分析
2015-08-28桂楠
【摘要】网络信息的表达快捷、多元并具有互动性极易引起大学生们的关注,思想单纯且阅历有限的大学生很容易被人乘机利用。为了避免大学生成为别人利用的工具,需要培养良好的氛围来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本研究认为,高校的校园网管理必须要以舆情监管和言论自由为基本要求,加强建立校园网络舆情监管的运行机制。
【关键词】互联网 大学生 舆情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8-0022-02
飞速发展的网络除了丰富了人们的生活,还改变了人们的生产方式和工作方式并对思想观念、行为规范和价值取向产生了影响[1]。随着信息化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网络已经成为大学校园内师生获取知识信息、进行思想交流的重要渠道和平台。然而,互联网还扮演着不同思想文化集散地和社会舆论放大器的角色,这对思想活跃且接受新知识速度极快的大学生将势必产生巨大影响。在网络发达的大学校园,网络舆情表达快捷、信息多元并具有互动性极易引起大学生们的关注,而思想单纯且阅历有限的大学生也很难识别事情的真相。鉴于此,本研究以互联网影响下的大学校园为对象,通过实地调研和综述已有研究成果[2-4]等方法对互联网与高校校园安全之间的联系进行研究。
1.互联网与校园安全
以互联网为依托的网络舆情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空间内的网民对某事件相关的公共问题和社会管理者产生和持有的社会政治态度、信念和价值观[1]。作为一种群体性行为,网络舆情通过个人网站、新闻评论、微博、微信、QQ消息、BBS、网络社区和电子邮件等渠道获取极为方便,其信息不经人为加工且覆盖面广、传播效率高。在网络高度发达的大学校园内,判别能力有限的大学生们在网络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时,难免会成为被人利用的工具并对校园安全造成影响。我国的互联网起步相对较晚,中国知网目前已见发表的文献也仅能追索到2005年[5, 6],而2009年新浪微博的上线才逐渐掀起了人们研究网络舆情的高潮[3]。
2.网络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
随着网站数量的增加和校园网站内容的不断丰富,高校课程资源通过网站得到了有效地积累与展示。然而,校园网络的负面影响近年来也越发明显:
(1)网络舆情问题影响校园安全。该方面的内容主要包括[2]:①国内外敌对势力散布反动言论;②别有用心者蓄意造谣和挑拨矛盾;③利益驱使色情及暴力的传播;④封建迷信的鼓吹。
(2)大学生面临了网络道德问题。该方面的内容主要表现在[4]:①错误和低俗信息冲击了基本道德底线;②网络剽窃现象具有上升的趋势;③迷恋网络并滋生身体和心理问题;④不文明的网络行为日益突出。
3.校园网络管理对策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微博、微信、朋友圈等媒介的出现加剧了信息的碎片化传播并形成了网络“隐形舆论场”[7]。然而,大学生的健康发展源于和谐的校园网络文化环境。这就要求,必须要加强对校园网的监管,尤其要重视网络舆情对大学生的影响。因此,本研究和已有研究成果[1]均认为,校园网的监管要注重如下内容:
(1)明确高校网络舆情的引导方向。以舆情监管和言论自由为根本出发点。把握正确方向,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进行引导和疏堵相结合,实现传统教育与创新结合。
(2)加强校园网络舆情的监管。建立网络舆情监管机制,积极做好对突发事件的监控和引导。健全网络舆情监管的规范和法律制度,打造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网络管理队伍。加强网络道德建设,构建舆情监管自律系统。
4.结语
互联网是大学生获取外部信息的最主要手段,它既有利于大学生们获取知识,同时又影响着他们的思想观念、行为规范和价值取向。近年来,大学校园的网络舆情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这主要归因于大学生因判别能力有限易被人利用。因此,要加强校园网的监管力度,尤其是要重视网络舆情的管理。
参考文献:
[1]朱力.论网络舆情监管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硕士学位论文)[D]. 北京: 北京交通大学, 2010.
[2]谢林栩. 高校数字化校园Web信息过滤的研究(碩士学位论文)[D]. 南宁: 广西大学, 2011.
[3]刘东堃. 高校网络舆情管理机制研究(硕士学位论文)[D]. 重庆: 重庆大学, 2014.
[4]耿涛. 论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硕士学位论文)[D]. 济南: 山东师范大学, 2007.
[5]苏云升,周如俊. 网络舆情与思想政治教育[J]. 广东青年干部学院学报. 2005, (4): 73-76.
[6]郭乐天. 互联网虚假信息的控制与网络舆情的引导[J]. 新闻记者. 2005, (2): 23-26.
[7]张丽红. 论我国公共决策与网络舆情[J].广西社会科学. 2009, (7): 96-99.
作者简介:
桂楠(1983-), 女, 研究实习员, 主要从事高校日常事务管理工作及相关法规政策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