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课堂教学中医学生研究能力的培养
2015-08-27高绪霞马立萍杨敏京等
高绪霞 马立萍 杨敏京等
摘要:我国医学研究存在高投入低产出、论文质量不高的状况。如何增加原创性研究、提高研究成果的质量,持续拥有优秀的研究人才是重要环节之一。医学研究人才的培养应该尽早开始,本文探讨如何在大学的课堂教学中培养医学生的研究能力。
关键词:课堂教学;医学生;研究能力
Abstract:There is a contradiction between a larger financial support and a smaller research production in the field of the medicine research in China currently.Fewer publications by Chinese researchers are with higher impact in the world.How to improve the novelty and creativity of the medical research,distinguished researchers are important warranties.This article discusses how to train academic medical students to develop research abilities through classroom teaching.
Key words:Academic medical students;Research abilities;Classroom teaching
20世纪80年代以来,医学研究越来越受到国家重视,2009年经费量为10.92亿,2013年为44.00亿元,增加了302.45%[1]。相应的,我国在国际医学研究领域发表的论文数量也以惊人的速度增加。但是,相对于经费投入,我国医学基础研究的产出还是很低,且其中原创性、高质量、影响力强的论著非常少,与西方发达国家差距很大[2]。我认为医学研究人才的培养不能够等到研究生时才进行,应该从大学的课堂教学中开始。本文结合笔者自身国内教学及留美博士后期间的带教体会,浅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大学生的研究能力。
1医学生研究能力的培养目标
韦克斯勒(D.Wechsler,1981)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人的智力发展高峰期大约在人的大学时期,22~25岁。大学时期,人的形式逻辑思维已经处于基本完善状态,辩证逻辑思维逐渐发展成主要的思维形态,是培养研究能力的非常好的时期[3]。但是大学生对于医学知识的掌握尚不够全面和深入,缺乏医学临床实践经验和医学知识的融会贯通能力,因此从培养目标来说,大学生的研究能力不同于医学研究者的能力。医学研究者还要拥有发现问题,提出假设,设计实验方案,动手实验、正确分析总结数据、撰写论文等等能力。
大学生的研究能力可概括为初步的、简单的、单一医学问题的发现能力、分析假设能力、实验方案设计能力。我们要根据大学生的心理智力水平和思维活动特点来合理界定大学生的研究能力,有的放矢,既不低估大学生的能力,从而错过提高他们研究能力的机会,也不能拔苗助长、导致大学生对科学研究产生畏难情绪,从而失去兴趣。
2提高讲课质量,培养大学生对医学研究的兴趣和科研思维能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也是提高科学研究能力最有效的动力。如何培养学生对于医学的兴趣,课堂教学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针对医学课程内容多而枯燥的特点,结合实际教学工作的体会,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培养学生的兴趣:
2.1采用PBL教学,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 PBL(problem based learning)教学是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一种教学模式,强调把学习设置于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通过让学习者合作解决真实性问题,来学习隐含于问题背后的知识,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4,5]。我们在实际的临床教学活动中发现,这种教学模式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得他们对于知识的掌握更快、更牢固,而且也培养了他们的研究能力。例如在《诊断学》中讲述水肿这一章节时,传统的讲课是按照"定义"、"发生机制"、"病因与临床表现"、"几种水肿的鉴别诊断"这样的思路顺序讲解,学生记录笔记,然后反复记忆。当我采用PBL教学时,首先给出3例具有不同水肿特点的典型病例照片,引导学生提出问题:3例患者出现了什么临床症状,有什么共同特点,引出我们要讲的水肿的定义、临床表现,再引导学生提出第二个问题:3例患者的水肿有什么区别。通过直观的观察,学生很容易发现其区别所在,然后再播放经过剪辑的视频录像,让学生观看医生对于这3例患者的问诊和体检过程,最后进行理论的讲解和总结。使学生非常容易地掌握了水肿这一症状的病因、临床表现、发生机制、鉴别诊断。通过PBL教学逐渐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
2.2穿插医学人文知识及医学典故,培养学生的科研思维能力 医学发展的每一步都离不开医学研究,几千年的传统医学和几百年的西医发展史上留下了许多著名的医学名家的故事,这些故事本身就是很好的科学研究过程的再现,上课中适当穿插这样的内容,不仅使学生兴趣大增,而且有意识地培养了学生的科研思维能力。例如:我在讲授肾小管间质疾病时,给学生们讲述了"马兜铃酸肾病"即"巴尔干肾病"故事[6],故事以悬念开始,穿插提出问题,鼓励学生给出自己的想法和答案。当快讲到故事的尾声时,我引导学生提出最后一个问题:假如你发现了这一地区的食物中某种物质与其它地区明显不同,你如何证明这种物质是致病的罪魁祸首呢?答案多种多样,我将学生的方法一一列出,再将当年的医学家如何发现该疾病致病源的过程说出。我充分肯定他们的科研思维能力,虽与发现该病的科学家的方法是不同的,但很多都具备了科学性和可行性。
3结合课程参与课题研究,培养科研设计和动手实验能力
科研方案设计和动手实验是科学研究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且只有在实际操练过程中才会发现新的问题,寻找新的解决方案,从而使得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地提高。美国的医学院校里非常重视学生的科研能力的培养,学生在医学院学习期间的科研参与记录和成绩会直接影响他们毕业后寻找接收的实习医院。所以医学院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完成了大学本科的学习)就会在暑期和课余时间到实验室真正参与科学研究过程。我在美国得克萨斯医学中心攻读博士后期间,带教了两个美国学生。我发现他们的特点是:①尚未进行临床课程的学习,因此对于疾病尚未形成完整的认识,对于深奥的病理生理机理等尚不能很好理解;②对于计算机相关的数字技术如医学图象分析软件、统计软件的掌握很快;③好奇心强烈、充满科学研究的热情。针对他们的特点,我把课题中的两个很小的部分布置给他们,一是通过猩狼红染色胰腺组织研究比较两组不同小鼠的胰腺纤维化程度;二是通过糖耐量试验观察两组不同小鼠的糖代谢。将课题研究目的和思想与他们讲解后,我要求他们自己查阅文献、找出实验方法、列出所需的实验试剂和物品、并对实验进行非常仔细的步骤安排,在每一步完成后,我与他们共同讨论、分析可行性、找出不足,定出方案,再给实验室的助理教授审核通过,进入下一步。当实验结果出来时,再帮助分析成败原因,两名学生在这种训练中非常有兴趣,虽然科学实验要经历很多失败,但是他们很快从挫折中走出来,暑期结束后,仍然在课余时间坚持来实验室,在我和助理教授的帮助下通过一年时间完成了他们自己的课题,在国际会议上发表了他们自己的摘要[7,8],其中一位学生还继续延续他的研究工作,完成了一篇研究论文。在此过程中,我也有很多的体会和经验,我想可以结合我们中国学生的特点,将这种课堂教学与实验室的训练结合起来,培养科研设计和动手实验能力。例如,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结合讲课内容,启发学生提出问题,经过斟酌思考,布置给学生某个"课题",针对这一简单课题,让学生独立完成课题研究的方案设计、方法材料准备、并在课余直接到老师的研究室里参与实验。
总之,对于大学生的研究能力的培养需要设定恰当的目标,既不能操之过急,也不可过于懈怠。老师应充分利用课堂上的宝贵时间,从培养大学生的学习和研究兴趣入手,使他们养成爱思考、爱提问的习惯,并逐渐培养他们科学的思维能力。老师尚需要结合课堂的教学,培养学生进行独立的课题实验设计、实验操作能力等。因此,教师要充分发挥引领者的作用,总体设计好自己的课程,有计划、有步骤、系统地培养大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使得中国未来医学研究人才辈出,为医学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参考文献:
[1]贾晓峰,汪楠,田玲.基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我国医学基础研究趋势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4,11(11):156-160.
[2]《中国组织康复与临床研究》发展部.如何向SCI收录的优秀期刊投稿:中国论文SCI数据库被引用情况的世界比较[J].中国组织康复与临床研究,2011(11):8550.
[3]朱文斌,赵淑文.高等教育心理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
[4]崔炳权,何震宇,王庆华,等.PBL教学法的研究综述和评价[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9(7):105.
[5]李永刚,杜春霞,张恩宇,等.我国高等医学教育中实行PBL教学的探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4(7):88-89.
[6]Tanchev Y1,Dorossiev D.The first clinical description of Balkan endemic nephropathy(1956)and its validity 35 years later[J].IARC Sci Publ,1991;(115):21-28.
[7]Dustin Staloch,Xuxia Gao,Yanna Cao,et al.Grem1 deletion reduces susceptibility to chronic pancreatitis[C].AGA Abstracts,2013:S-477.
[8]Michael Gonzales,Xuxia Gao,Yanna Cao,et al.The protective role of human mesenchymal stem cells in acutepancreatitis in mice[C].AGA Abstracts,2013:S-478.
编辑/申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