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中美高校双向互动 开展深度国际教育合作

2015-01-13黄喆

世界教育信息 2014年21期
关键词:服务意识职业发展开放性

黄喆

摘   要: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Virginia Polytechnic Institute and State University,Virginia Tech,以下简称VT)成立于1872年,现已发展成为弗吉尼亚州内规模最大、提供学位最多的创新研究型综合高等院校。在2014年《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U.S. News and World Report,USNWR)全美最佳研究生学习地点(工程学院类)排名中,VT工程学院位列第21名;在USNWR远程教育课程排名中,VT信息技术硕士学位课程位列全美第2名;2013年,VT跻身USNWR全美前25名最佳公立大学(本科);2014年,在福布斯全美最佳公立大学排名(Forbes Top 25 Best Public Colleges)中,VT 位列第23名。VT卓越的学术水平、雄厚的师资力量和广泛的专业设置使其成为众多学子向往的大学。为了应对新世纪愈加激烈的竞争,VT积极与中国高校开展对话,探讨建立深入、广泛的战略合作模式。2014年7月27日至8月2日,VT副校长凯伦·德波(Karen DePauw)和古鲁·高希(Guru Ghosh)受邀访问山东大学,本刊就该校的教学和科研、教育信息化、创新与就业、与中国的合作等问题对凯伦·德波副校长和古鲁·高希副校长进行了独家专访。访谈中,两位副校长表示,大学的教学和研究应立足社会,造福社会;要利用互动型的国际化经验“教育世界”;国际教育合作项目重在质量;研究能力重于考试成绩,教师应慧眼识才;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就业培训,多方位提高职业素养;信息技术的广泛使用将改变高等教育格局。

关键词:开放性;服务意识;国际化;教育合作;研究能力;职业发展;信息技术

一、大学的教学和研究应立足社会,造福社会

《世界教育信息》:VT成立于1872年,如今已是美国综合实力最强的一所综合性公立大学之一,请两位结合贵校的发展历程和当前情况,谈一谈贵校的特色和优势。

凯伦·德波:VT或许在美国算是一所比较古老的大学,但就全球范围而言,它还是一所年轻的大学。VT是一所综合性大学,有自己的优势和特色,特别是在技术和工程领域。除此之外,还包括社会科学、人文科学、教育,等等。我相信,我们的学生可以学到多个领域的知识。我想特别指出的是VT的地理位置。VT地处美国并不繁华的地区,也许对于那些向往大城市的人而言,这是一个劣势,但我反而认为这是VT独特的优势。因为这意味着VT的学生和教师可以更专注于学习本身,而且有助于我们形成更强的社区意识,更好地履行教学、科研和参与(社会服务)的使命。我们有很多成功的校友,他们通过各种途径为VT的发展贡献力量。

古鲁·高希:VT的特色之一就是开放性,我校面向所有学生,社会精英并不是我们唯一关注的群体。VT致力于提升所有学生的能力,使其成为能为社会贡献力量的公民。这个目标的实现有赖于高等教育的辅助,学生既可以学习基础知识,也可以做高级研究,当你把学习、研究和参与相结合,就是在推动社会进步。

凯伦·德波副校长刚刚提到的“参与”一词,主要是指扎根社会进行研究,并以此促进社会发展。我校在这方面的表现可圈可点。VT一直密切关注广泛的社会问题, 反对“教死书”,强调应用性,鼓励学生勇于迎接社会挑战,努力确保我们的知识传授和研究是为了解决社会问题,而不是闭门造车,这也是VT一直坚持的立场。我们面向美国乃至全世界,寻找那些具有强烈公民意识、奉献意识和公共服务意识的学生和教师。

《世界教育信息》:在两位看来,作为获得政府赠地的研究型公立大学,VT在教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方面,对弗吉尼亚州、美国,乃至世界做出了那些重要的贡献?

凯伦·德波:VT是美国为数不多的政府赠地学校之一,这意味着它肩负着赠地学校的内在使命,即通过技术领导力将知识转化为实践,促进地方、区域乃至整个弗吉尼亚州的经济发展和就业。谈到贡献,我认为至少有两点。

第一,在弗吉尼亚的中小学,越来越多的教师和管理人员来自于VT,这是我校教育学院的一个重要成就。VT向弗吉尼亚中小学输送的校长和高层管理者数量远远高于弗吉尼亚其他高校。此外,我们也有不少毕业生在政府部门工作。

第二,在技术和工程领域,我校是弗吉尼亚州最大的工程师摇篮。我校的教师参与了黑堡(Blacksburg)地区的高校网络建设。我们并不是发明了“网络”,而是创造了一个“群”(Village)的概念——将城镇里的所有高校通过网络联接在一起。在这方面,VT一直走在前沿。VT还是世界上第一批拥有超级计算机的高校之一。

古鲁·高希:我认为,有4个关键词可以体现VT做出的贡献,即安全、持续、适应、健康。我们特别关注网络安全、食品安全、能源安全,确保VT致力于解决社会难题,提高能源使用率、食品安全技术,优化农业实践等。

在食品安全方面的研究成果应该算是VT对世界做出的突出贡献。目前,世界上几乎所有宜农荒地都已经被耕种,所以我们必须提高单位粮食产量,解决未来几十年因人口增加而引发的粮食危机。VT拥有全球最大的食品安全研究议程之一,致力于解决贫困、减产等问题,努力钻研提升粮食产量的技术。我们参与了美国国际发展署(United States Agency for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设立的一个面向全球40多个国家的农业项目,得到了来自美国和他国政府超过1亿美元的资金投入。所以,至少在这个方面,我校走得比美国很多公立高校要远。在食品安全领域,VT是世界上拥有最多研究和发展投资的几所高校之一。至于能源问题,如今越来越多的人从农村向城市转移,如何在城市这个更加开放的空间为与日俱增的人口合理配置资源,是VT重点关注和研究的问题。

适应性是一个复杂的议题,这主要涉及到使我们的城市和基础设施建设有更强的适应能力,能够与自杀、政治分歧、恶劣环境、自然灾难作斗争。作为一个社会整体,当地震、海啸等自然灾难发生时,我们应该如何应对?如何尽快恢复供电、交通、基础设施?面对人口年轻化,如何解决教育、就业问题?如何为所有人提供更好的卫生健康设施?上述议题都是我们致力于讨论和解决的,也是VT作为赠地学院,在应用科学研究方面的使命。

凯伦·德波:我还想补充一点,VT有一所卡瑞廉医学研究院(VT Carilion Medical School & Research)。我们的健康科学部由约100名来自各学院的教师构成,并设置了跨国生物医学和健康博士学位,这是一个全新的博士研究生项目。不久前,我们录取并迎来了第一批学生。这些学生将在读博期间广泛参与研究项目。

二、利用互动型的国际化经验“教育世界”

《世界教育信息》:如今,世界各地的高校都在不断提升自身的国际化水平,两位如何看待高等教育国际化?VT在国际化进程中,面临着哪些挑战?

古鲁·高希:这是一个很棒的问题。在21世纪,不参与国际化的大学将与时代脱节。在国际化进程中,VT和世界其他高校在不断被比较。为了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吸引最优秀的学生和教师来VT学习、工作,成为世界上顶尖的研究型高校,VT的国际化势在必行。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也存在着严峻的挑战。目前,美国高等教育面临的一大难题就是政府削减了对高校的投资。不过,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仍要确保VT,乃至美国高校保持全球竞争力。至少从目前来看,VT依然对中国、日本、新加坡、印度、厄瓜多尔等国的优秀学生颇具吸引力。因此,尽管经费削减,国际化进程依然能够得以推进。

我校的国际化主要通过两方面实现:第一,校园本身的国际化,比如通过招收或派遣更多留学生,吸引更多国际专家学者来VT任教等;第二,课程国际化。在凯伦·德波副校长的领导下,VT研究生院的国际化工作成效显著。我校27%的研究生来自国外,他们对我们的学位项目非常感兴趣,进而选择来VT就读。在本科层面,我们的竞争优势不够明显,这也是我们急需加强的领域。所以,如果中国优秀高中生希望来VT就读,我们非常欢迎。

我们不仅应提供有竞争力的国际化课程内容,还应使VT的学生有机会去其他国家,比如中国,学习、研究、实习等,建立真正意义上的双向互动。这样,当他们走向工作岗位之时,在语言、文化、专业水平上都作好了充分准备,即使跨国工作,也能获得成功。同时,我们也希望有更多的专家学者加入VT,定期讲授具备国际竞争力的课程内容。

凯伦·德波:我非常同意古鲁·高希的观点。高校应该积极投身国际化进程,并成为全球性的高等教育机构。只要高校希望在国际竞争中获得成功,就必须迈出这一步。我们应充分利用由VT的国际学生和教师带来的机会和影响力,利用他们的知识和理解力“教育世界”。这与课程内容无关,而是通过他们的国际经验向那些无法出国学习的人们,无法参与VT提供的多种多样的学习项目的人们,施加教育影响力。此外,增加美国人对他国的了解,形成更加开阔的世界观,也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

三、注重高质量、有深度的国际教育合作项目

《世界教育信息》:VT与山东大学开展了多层次的学术交流与合作。那么,两位如何看待中美高校合作研究的现状和发展潜力?在搭建国际平台,提升学科建设和研究水平方面,两位有什么看法和建议?

凯伦·德波:从行政管理的角度来看,如果不是坚信交流与合作会创造双赢的局面,我们今天就不会来到中国。如果山东大学的本科生参与了“3+2”项目,可以去VT学习。VT的学生也可以通过暑期学习项目或者其他项目,到山东大学交流、学习。这是一个很好的模式,在与中国其他高校建立合作时,我们也可以采用这一模式。我对合作伙伴的数量并不关心,即使我们只与中国的几所高校建立合作,只要合作有质量、有深度,就会形成坚实的合作伙伴关系,这才是我们所追求的目标。我们必须认真关注中国的研究现状,建立VT的良好口碑,开发有质量的教育合作项目。

古鲁·高希:尽管中美有着复杂、多层面的关系,但有一点非常清晰,那就是我们既有战略伙伴关系也有竞争关系。有很多好的想法和计划在中美国家层面得到实施,但也有很多计划无法开展。我们非常骄傲的一点是,中美高校建立了广泛合作,双方一起参与排名竞争。中国向美国输送了很多学生,但令人遗憾的是,到目前为止,我们派遣到中国学习的学生实在“屈指可数”。因此,我们希望在未来十几年改变这种局面,吸引更多的美国学生来中国学习。

在研究层面,加强合作对于中美而言意义重大。尽管考虑过国家安全方面会有一些阻碍,但在更加广阔的领域,我相信,中美可以建立深入合作,中国的未来与美国的发展密切相关,美国的未来也有赖于中国的发展。如果中美高校能建立良好合作,就可以团结更多国家的高校。当然,挑战总是存在,但这些挑战在中国人强烈的意志下显得微不足道。中国高校领导愿意尝试新鲜事物,所以我认为至少在研究层面,中美合作的前景是光明的。

在教育方面,我们既有“3+2”项目,也有暑期项目。每年夏天,我们都会派遣学生到山东大学学习,参与罗尔夫·穆勒(Rolf Mueller)教授的实验室工作。山东大学一直非常支持穆勒教授的工作,慷慨地为实验室提供场地、设备、人力等资源,我们非常感激。我们希望能与中国各级政府紧密合作,吸引中国的学生、专家学者去VT学习和研究。

凯伦·德波:在教师方面,目前穆勒教授正在积极推动VT和山东大学在教师专业发展方面的合作。这对于山东大学和VT而言都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山东大学的教师可以到VT 深造,提升教学能力等。

此外,VT研究生院“变革的研究生教育”(Transformative Graduate Education,TGE)项目的第一目标就是“为未来的教授作准备”。TGE为参与项目的学生提供了很多实践机会,并且激励这些“专业从业者”在完成研究生学位的过程中,积极探索教育学研究方法和学术范式。作为VT全校范围的跨学科研究生教育的基础架构,TGE鼓励参与者将自身的学术研究工作与社会服务相结合,丰富对“学术和研究”的理解和道德追求。

推广合作项目的最佳途径就是研究生,那些成功完成学业的研究生就是我们项目的最佳发言人,是最有力的证据。

《世界教育信息》:除了山东大学,贵校还与中国高校或科研机构有哪些合作?两位对双方的合作效果有何评价?对于未来进一步拓展与中国高校及科研机构合作交流,又有何看法和建议?

古鲁·高希:我们与全球高校签订了678份合作备忘录,大约有60~90个积极活跃的合作伙伴。在中国,我们签订了超过20份合作备忘录,三大合作伙伴是山东大学、天津大学和上海同济大学。当然,我们也与中国其他高校有一些更小规模的合作。

每所大学都希望在高校排行榜上有好的表现,因此就更希望与一流的知名大学建立合作。对VT而言,为了提升排名而建立伙伴关系并不是那么重要的影响因素。因为很多高校都与中国的顶尖大学建立了合作,但那些合作可能仅停留在非常浅的层面,我们更希望与中国高校建立深入的全方位合作。

凯伦·德波:早在几年前,我和穆勒教授就讨论过将他的实验项目扩展成为一个跨学科研究项目,我认为穆勒教授的想法非常好,但这的确是一个挑战。他已经在自己的研究领域开了一个好头,并且积极关注合作过程中需要解决的各种复杂问题,为扩大合作领域作准备。因此我相信,通过穆勒教授与山东大学、VT建立的密切联系,VT和山东大学的合作将会更加广泛、深入。

古鲁·高希:现在和中国高校的合作效果并不算完美,但从整体来看,还是相当不错的。因为我们希望合作伙伴关系不由校长领导,而是由教师引导。很多以合作备忘录为开端的伙伴关系未能走远,但是如果有一支强大的教师队伍,合作将会硕果累累。凯伦·德波副校长和我的工作之一就是识别需求并进行资源匹配,确保每一项合作中配备了合适的教师。

《世界教育信息》:目前,贵校正在筹备与山东大学共建研究中心,双方都做了哪些准备工作?在筹备过程中需要面对哪些挑战?

凯伦·德波:研究中心将坐落于中国,但我们还没有特别具体的计划,我们目前要做的就是获得更多资金支持。

古鲁·高希:我们将在课程设置中加入更多的中国文化和汉语元素。这与我们非常希望在VT建立孔子学院有关,我们正在努力将这种可能性变成现实。与其他美国院校相比,VT在这方面显得有些被动。所以,我们必须改变这种局面,变得更加主动。山东大学、天津大学、同济大学等已经与我们建立合作关系的高校,将成为我们在中国的战略合作伙伴,我们将以此为基础,增进与中国高校的交流与合作。

四、研究能力重于考试成绩,教师应慧眼识才

《世界教育信息》:根据《山东大学-弗吉尼亚理工大学研究中心执行概要》(Master Plan SDU-VT Center Executive Summary),该中心要吸引和培养一流的学生,但与此同时,中心也会录取在考试中成绩不是特别优异,但是具有潜在研究能力的学生。两者之间是否存在矛盾?贵校的学生选拔标准是什么?如何评估学生是否具备研究能力?

凯伦·德波:我们寻找的是有研究潜力的学生,可以发现研究问题、找到解决问题方法的学生。高考并不是必要的“指挥棒”,不应该把高考当作唯一的测评标准。我甚至认为,高考成绩不应该成为主要的评价标准,因为它不能全面地展示学生完成任务的能力。所以,我们在挑选学生时必须小心谨慎,确保参与项目的学生拥有研究潜力,而不是只有应试能力。

高考状元可能会选择去北大、清华,他们希望选择起点更高的平台,这可以理解,所以期待各地的高考状元们都参加我们的项目,显然是不切实际的。不过我觉得没关系,因为高考不是唯一。穆勒教授在中国就有很多优秀的学生。例如,当穆勒教授去参加国际会议时,就有好几个人关心他的博士生最近在做什么研究工作,这说明该博士生已经成功建立了自己的口碑,吸引了他人关注。这位博士生本科就读于一所普通高校。

高校在招生时肯定会有普遍使用的标准,山东大学有自己的标准,VT也是如此。我认为,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配对”。有些学生在GRE考试或者其他考试中表现一般,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不是一名优秀的研究者,或者不能参与我们的学位项目。因为有太多人具备成为一名优秀研究者的素质,尽管他们的考试成绩不高。如果只看高考成绩,就会带来很多消极影响,会导致一些在高考中表现一般但具有研究潜力的学生被忽视。

而且我认为在中国,在山东大学,训练学生成为一名优秀的研究者并不难。所以,作为负责VT招生的管理人员,我希望确保我们的招生工作具有一定的灵活性,这有助于有潜力的学生不被忽视,能够被VT录取。

古鲁·高希:大学的职能之一就是充分挖掘学生潜力,如果我们只招收世界上最好、最聪明的学生,无论我们做什么,他们依然很好、很聪明。大学的职能之一是最大化个体潜能,我们更希望将那些优秀的学生培养成杰出的学者和研究者。实现这个目标需要我们的教师付出努力,他们要有一双慧眼,并愿意花时间“浇灌、培育”,使学生的才华“绚烂绽放”,这也是我校教育合作项目的核心工作。

五、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就业培训,

多方位提高职业素养

《世界教育信息》:目前,中国正承受着越来越大的毕业生就业压力,许多高校毕业生面临着就业难的问题。然而,贵校的学生却非常受雇主欢迎。请问,贵校是如何进行人才培养的?又是如何帮助大学生进行职业发展规划的?

凯伦·德波:我认为,如果VT的成功确实存在秘诀,那么这个秘诀应该是我们有着良好的口碑,VT向企业输送了很多优秀人才,而这跟我校与企业建立的良好关系有关。在课堂之外,我校有很多帮助学生形成领袖意识、合作意识、团队意识的项目。为了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领导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我校采取了很多举措,倾注了很多努力。

然而,在学校层面,并没有什么强制性要求,比如学生在学习期间必须去实习,必须去积攒工作经验,或者要求实习成绩是获得学位的必备要求之一等。或许有些院系会有这种制度,我也不反对这种做法,但在学校层面,没有这种硬性要求。美国文化的特色在于,一旦我们把一项建议变成强制要求,人们就会产生抵触情绪。所以,我宁愿创造更多机会,吸引更多学生参与我们的就业项目,而不是要求学生必须怎样去做。无论在国际层面还是国家层面,无论是在假期还是学期之中,我们都有很多活泼生动的与求职就业相关的项目,不少企业都会来我校“挖人”。良好的口碑使这些公司更愿意,也更容易在我校找到他们所需要的人才。

古鲁·高希:我们有一个就业中心,该中心积极地为那些希望在美国生活的国际学生提供就业信息。这个中心与很多开设在美国的跨国公司保持着联系,这令我感到非常惊喜。此外,我们的很多教师也在企业的研究中心工作,或者建立了自己的研究公司,这是很好的资源。学生可以利用这些资源或者以此为榜样,秉持着“企业家精神”自己创业。所以,让学生走出校门,不仅仅指的是去别人的企业工作,还包括学生自主创业。我们一直尝试在VT建立一个推动创新的生态系统,支持学生的创新精神,并付诸实践。

六、信息技术的广泛使用将改变高等教育格局

《世界教育信息》:高等教育领域正经历着信息技术革命带来的变化,比如在线学习、翻转课堂、慕课等。美国高校在教育技术的应用方面一直走在前沿。请问,两位如何看待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这一趋势?贵校有何应对措施?

凯伦·德波: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VT有几十名教师参与了慕课的研究。对于慕课,我们并没有出台官方或者战略性的文件。在我个人看来,高校究竟是否参与慕课并不重要,关键在于探究学生是如何学习的,怎样促进学生学习,如何利用这些信息,利用慕课这个平台提升教学质量。

谈到慕课,VT已经有30多年的在线教学经验,我校40%~50%的本科生课程以在线教学的形式进行。严格来说这不是慕课,而是在线学习。我们关注的重点是如何教授课程,不论是以在线、慕课,还是面对面授课的形式。大学必须找到不同的方式,以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如传统的学期课程、密集的短期课程等。我校为学生提供了多种多样的学习机会,也有很多教育技术培训帮助教师掌握并运用先进的教学技术。

古鲁·高希:毫无疑问,大学会在此方面采取更多动作。我的孩子(13岁左右)所在的学校提供了很多在线课程,他很喜欢,我也给他配备了智能手机作为一种学习工具。我觉得这个趋势很好,从他们身上,我看到了科技在教育中发挥的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和我之前的学习方式已经完全不同了。科技在教学中的应用可以大大降低教育成本。大学是人力密集型机构,从某种角度来说,占教育生产成本最大比例的就是教学成本,并且教学成本还在持续上涨。因此,科技在教学中的普及将会改变现有格局,这是革命性的,我们现在就是这场革命中的一部分。大学可能要花费几十年的时间找到展现大学教育价值的最佳方式,不仅体现为学习的内容,还体现为学习形式和学习体验。

凯伦·德波:我认为,不需要几十年,很可能只要7年左右,高等教育的格局就会很不一样,这非常激动人心。

古鲁·高希:此外,关于大学的年限,为什么大学本科应该是3年或者4年?每学期学生应该上多少节课?这是由谁决定的?先进技术的运用将改变我们对课程乃至研究的传统看法,如果各种前端的科学技术都能在高等教育中得到应用,那将是一个令人神往的时代。

编辑 秦悦 李广平

猜你喜欢

服务意识职业发展开放性
小学低年级构建开放性美术教学的实践研究
例析三类开放性问题的解法
基于开放性历史教学的学生独立探究品格之培养
基于开放性历史教学的学生独立探究品格之培养
浅谈高等院校体育教学与学生职业发展
审计人员职业发展与能力建设探析
论高职生未来职业发展
大学生职业发展和创业就业中的思想引导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