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博物馆在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2015-08-27杨珺

群文天地 2015年5期
关键词:弘扬博物馆精神

2015年2月9日国务院颁布了《博物馆条例》,自2015年3月20日起正式施行,标志着我国博物馆行业第一个全国性法规文件正式出台。博物馆既是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场所,也是重要的公共文化服务机构,条例的出台,对我国博物馆事业发展纳入法治轨道具有重要意义,并为今后博物馆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是习近平总书记十八大以来治国理念的重要来源,多次强调中华传统文化的历史影响和重要意义,赋予了其新的时代内涵。博物馆作为传承历史文化、弘扬优秀民族精神的公共文化服务单位,在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中,将起到教育人民、普及文化科学知识、服务社会、推动发展、激发全民族的文化创造活力等重要作用。

一、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内涵和意义

1、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坚持不懈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深入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建设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把广大人民团结凝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之下。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深入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制,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和主动权,坚持正确导向,提高引导能力,壮大主流思想舆论。

2、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

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弘扬时代新风。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弘扬真善美、贬斥假恶丑,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营造劳动光荣、创造伟大的社会氛围,培育知荣辱、讲正气、做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深入开展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教育和治理,加强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推动学雷锋活动、学习宣传道德模范常态化。

3、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

让人民享有健康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提高文化产品质量,为人民提供更多更好精神食粮。坚持面向基层、服务群众,加快推进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加大对农村和欠发达地区文化建设的帮扶力度,继续推动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向社会免费开放。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广和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繁荣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事业。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引导群众在文化建设中自我表现、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开展全民阅读活动。加强和改进网络内容建设,唱响网上主旋律。加强网络社会管理,推进网络依法规范有序运行。开展“扫黄打非”,抵制低俗现象。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提高全民科学素养。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促进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全面发展。

4、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文化实力和竞争力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标志。要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学艺术事业。加强重大公共文化工程和文化项目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高服务效能。促进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新型文化业态,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构建和发展现代传播体系,提高传播能力。增强国有公益性文化单位活力,完善经营性文化单位法人治理结构,繁荣文化市场。扩大文化领域对外开放,积极吸收借鉴国外优秀文化成果。营造有利于高素质文化人才大量涌现、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造就一批名家大师和民族文化代表人物,表彰有杰出贡献的文化工作者。

二、博物馆的主要社会职能

博物馆是以教育、研究和欣赏为目的,收藏、保护并向公众展示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的见证物的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博物馆开展社会服务应当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要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1、博物馆陈列展览规范

博物馆陈列展览的主题和内容应当符合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和维护国家与民族团结,弘扬爱国主义、倡导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传播优秀文化、培养良好风尚、促进社会和谐、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要求;同时博物馆陈列展览与办馆宗旨要相适应,突出藏品特色,运用适当的技术、材料、工艺和表现手法,达到形式与内容的和谐统一;另外,展品要以原件为主,使用复制品、仿制品应当明示;最后,应当配备适当的专业人员,采用多种形式提供科学、准确、生动的文字说明和讲解服务,并根据不同年龄段的未成年人接受能力进行讲解,学校寒暑假期间,具备条件的博物馆应当增设适合学生特点的陈列展览项目;国家鼓励博物馆向公众免费开放。

2、博物馆社会教育职能

博物馆应当根据自身特点、条件,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社会教育和服务活动,参与社区文化建设和对外文化交流与合作;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应当会同国家文物主管部门,制定利用博物馆资源开展教育教学、社会实践活动的政策措施;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应当鼓励学生结合课程设置和教学计划,组织学生到博物馆开展学习实践活动,博物馆应当对学校开展各类相关教育教学活动提供支持和帮助。要认真总结国内外针对未成年人陈列展览的成功经验,加强陈列展览的预见性和计划性。针对未成年人的兴趣爱好,积极探索新的展示艺术和表现手法,注重高新技术和材料的合理利用。要设计适合未成年人参与的活动项目,激励和培养未成年人的参与意识和探索精神。

3、博物馆科学研究职能

博物馆应当发挥藏品优势,开展相关专业领域的理论及应用研究,提高业务水平,促进专业人才的成长;应当为高等学校、科研机构和专家学者等开展科学研究工作提供支持和帮助。

博物馆作为收藏展示人类遗存的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在展示人类文明、促进文化交流、提高人民群众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等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尤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博物馆事业取得了较大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三、博物馆在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1、博物馆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

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牢固的核心价值观,都有其固有的根本。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有其独特的价值体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植根在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今天,我们提倡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从中汲取丰富营养,否则就不会有生命力和影响力。”要利用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丰富的思想道德资源,使其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我国是一个有着13亿多人口、56个民族的大国,确立反映全国各族人民共同认同的价值观“最大公约数”,使全体人民同心同德、团结奋进,关乎国家前途命运,关乎人民幸福安康。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创造了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我国文化遗产蕴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体现着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和创造力,是各民族智慧的结晶,也是全人类文明的瑰宝。博物馆在展示传统文化方面,包含了两方面的内容,即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是本地区、本民族物质文化的展示场所,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场所,而优秀的民族文化遗产,必定代表着人类的真知灼见和非凡的创造力,为整个人类进程做出过重要贡献,是本民族的骄傲,会大大激发广大人民的爱国情怀。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核心内容就是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把广大人民团结凝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之下。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深入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而保护文化遗产,保持民族文化的传承,是连接民族情感纽带、增进民族团结和维护国家统一及社会稳定的重要文化基础,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在这一点上,博物馆不仅有利于全体公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而且作为免费未成年人活动场所,可使学生得到更多的在学校所学不到的东西,在青少年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培养正确的理想信念,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央明确提出要进一步提高文化文物系统为未成年人提供服务的水平,充分认识文化文物工作肩负着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责任,增强做好少儿文化工作的使命感。各级文化文物部门必须把少儿文化工作放在重要地位,充分发挥文化文物工作在丰富未成年人精神文化生活,提高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方面的重要作用。

2、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以文化素养为前提

博物馆是社会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向人民群众传播历史文明、扩大知识视野、丰富精神生活、提高文化素养方面,起到了任何行业都无法替代的积极作用。博物馆展品在具有艺术性、思想性、科学性和知识性的同时,本身还包含着中华传统美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等,弘扬的是真善美,贬斥的是假恶丑,与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中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弘扬时代新风,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弘扬真善美、贬斥假恶丑,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营造劳动光荣、创造伟大的社会氛围,培育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相吻合。尤其随着整个人类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博物馆展览在历史文物及文化遗产的基础上,越来越贴近人们的生活,越来越符合大众的审美需求,博物馆工作条例也明确规定,展览需融知识性、趣味性、观赏性为一体,宣教人员(讲解员)在讲解中要贯穿爱国主义主线,结合文物讲述历史发展的轨迹,讴歌劳动人民的创造力,颂扬华夏民族精神。观众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完成了重温历史、感受优秀民族文化的体验,这种体验没有刻意的灌输,没有枯燥的说教,更容易让人接受和改变,对培养道德素质、树立积极正确的人生信念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3、博物馆是丰富人们精神生活的最佳场所

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角度出发,人的精神享受高于物质享受,在物质生活较为发达的今天,精神生活决定着一个人的生活质量,只有丰富的精神生活才能愉悦心灵、启迪智慧,激发人的创造力和活力。在我国现阶段,让人民享有健康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博物馆是精神文明宣传载体,每一件展品从器型、工艺、用色、运笔无不代表一个时代的最高水准和最高创作水平,能给人美的享受和启迪,极大地丰富精神生活。

4、博物馆是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的前沿阵地

文化软实力集中体现了一个国家基于文化而具有的凝聚力和生命力,以及由此产生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古往今来,任何一个大国的发展进程,既是经济总量、军事力量等硬实力提高的过程,也是价值观念、思想文化等软实力提高的进程。“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要努力展示中华文化独特魅力。要系统梳理传统文化资源,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要综合运用大众传播、群体传播、人际传播等多种方式展示中华文化魅力”。

博物馆以社会效益为第一,尤其自2009年免费开放以后,每年除接待本地观众外,还接待了大批外地游客,是大众了解一个地区、一个民族的窗口,发挥了很大的社会效益。随着国家对博物馆事业的大力支持,各地博物馆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据统计,截至2013年底,全国博物馆总数4165家,其中非国有博物馆811家,占比19.5%,我国博物馆从数量以及规模上都达到了历史之最,是国家文化整体实力的具体体现。有些博物馆还是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优秀的民族历史文化遗产在这里得到了展示、传承和发扬。同时也是社区文化建设和对外文化交流与合作的重点单位,与文化创意、旅游等产业的结合,又增强了博物馆的挖掘藏品内涵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博物馆的主要职能要求在传承和弘扬优秀历史文化中,要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基本走向,讲清楚中华文化的独特创造、价值理念和鲜明特色。而通过博物馆的陈列展览,又对民族历史文化进行了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进一步补充、拓展、完善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从而增强了民族文化的影响力和感召力。同时,博物馆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以人们喜闻乐见、广泛参与的方式,弘扬了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民族精神,传播了当代中国文化创新成果,由于博物馆观众来自世界各地,社会各阶层,所以博物馆以大众传播、群体传播、人际传播等多种方式展示着中华民族历史文化魅力。通过这个窗口,塑造了良好的国家形象,体现了当代中国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作者简介:杨珺(1971.4-)女,汉族。青海省民俗博物馆副研究馆员。)

猜你喜欢

弘扬博物馆精神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博物馆
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二十四节气
On the Application of CLT in Teaching of Listening & Speaking in Rural Middle Schools of China
拿出精神
弘扬国学文化 畅游艺术天地
弘扬雷锋精神 塑造美好形象
露天博物馆
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