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福建省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监测网络体系建设

2015-08-27洪端芳

福建林业 2015年1期
关键词:站网监测站福建

文/ 洪端芳

福建省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监测网络体系建设

文/ 洪端芳

20世纪下半叶以来,气候变暖、资源短缺、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日益突出,可持续发展面临严重挑战,人类的生存与发展面临严重威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成为解决这些难题的必由之路。林业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森林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固氮释氧、调节气候、净化空气等多种生态功能,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具有主体与基础作用。林业既是改善生态的公益事业,改善民生的基础产业,又是增加森林碳汇、应对气候变化的战略支撑,依托林业发展绿色经济,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内容。

福建“八山一水一分田”,生态资源得天独厚。早在2000年,时任福建省省长习近平同志就提出了“生态省”建设的战略构想,构想提出后,历任省委省政府持续接棒,森林覆盖率从2001年的60.5%上升至2013年的65.95%,36年来蝉联全国第一。2013年,全省12条主要河流水质保持为优,水域功能达标率为98.4%,23个城市平均达标天数比例为99.5%——作为水、大气、生态环境质量均保持优良的省份,“生态福建”、“清新福建”的招牌越发闪亮。然而,光环背后,我们不难发现,近年来伴随城市化建设及现代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福建部分地区也陆续出现缺水、雾霾等关乎民生的生态问题。2014年3月,国务院印发《关于支持福建省深入实施生态省战略加快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的若干意见》,标志着福建生态省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生态省建设步入新阶段。“生态资源是福建最宝贵的资源,生态优势是福建最具竞争力的优势”,在气候变化及生态文明建设的新形势背景下,林业肩负的责任更重大,如何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是福建省当前面临的新机遇与新挑战。

生态定位监测不可或缺

福建省亟需反映全省森林、湿地、荒漠等生态系统的基础信息与数据,科学、准确把脉全省林业生态建设。生态定位监测站是落实采集系列信息数据的基础平台。生态定位监测网络体系建设是关乎民生,推进生态建设的重要基础设施建设。为贯彻落实有关文件精神,突显林业在福建生态环境建设及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中的关键作用,福建亟须加快生态站网建设与发展,以改善生态和改善民生为主攻方向,通过对生态站网整体布局、基础建设和科学研究进行全面、系统地规划,为构建分布格局合理、工作条件完备、运行机制完善的生态站网提供指导和依据,着力搭建创新能力突出的野外观测与研究平台,满足福建目标和行业需求,促进现代林业又快又好发展,实现生态优势向发展优势的转化。

绿色行动在持续,追求更高目标

福建省开展森林生态系统长期定位观测与研究的起步较早,但生态站网站点分布不足,目前国家林业局生态定位站仅有4个。2007年以来,福建省先后启动8个省级生态定位监测点,2011年以来,基建工作完成后陆续开展了8个定位监测站的气象和森林水文监测工作,并采用先进的物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技术,实现了数据的自动监测、传输、建库和处理流程。目前为止,已有5个监测点开展了无线监测,分别是:虎伯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监测站、梅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监测站、戴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监测站、龙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监测站、同安小坪国有林场监测站。福建生态站网建设虽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但是,还远不能满足现代林业建设的新要求,在发展过程中尚存在一系列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如站点布局亟待完善、监测经费严重不足、资源共享急需强化、联网研究需要完善、队伍建设急需加强、组织管理制度亟待完善等等。

为适应现代林业发展,完善生态站网布局,满足福建省生态建设对科学技术研究和生态效益观测的要求,福建省森林生态定位站网络以福建省植被类型、气候分区、行政分区和水系分布为布局依据,在现场考察的基础上,结合福建省自然保护区和林场的建设进行网络布局,提出近期、中期及远期的规划目标,形成《福建省陆地生态系统定位监测网络发展规划》(2015-2025),通过规划的科学制定和组织实施,进一步完善生态站网布局,为林业生态效益评价及生态资产评估提供基础数据。

生态定位监测网络体系的建设

生态定位监测站是对生态系统基本信息、结构功能及作用等开展全方位观测与研究的基础平台。技术发展与组织管理密不可分。福建省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监测网络组织体系主要由生态站组成的观测体系和依托部门的管理体系共同组成,管理体系是观测体系顺利开展的坚实保障。生态定位监测管理工作由省林业厅负责,管理中心挂靠省森林资源管理总站,主要负责制定生态站网的发展规划和各项管理规定,研究生态站建设、管理方面的重大问题,确定生态站网的重大工作计划。管理中心下设学术委员会、网络管理中心:

学术委员会由省内外相关高校及科研机构的生态学及相关领域的著名专家组成,主要负责对生态站网点发展规划、研究方向、观测任务和目标进行咨询论证,评议生态站网点科研进展,开展相关咨询,组织讨论重大科学问题,组织科研、科普重大活动、学术交流和科技合作。

网络管理中心设在福建省林业科学研究院,主要负责站网具体建设及日常运行管理和生态站综合评价与专家咨询,组织编辑相关监测评估报告,协助指导地方生态站网建设及观测研究工作,对联合共建和资源共享等进行组织协调。网络管理中心同时作为数据中心,具体负责生态站网点观测数据采集、传输、储存和管理系统,负责系统维护和指导相应生态站的数据管理系统建设并对外提供数据服务。

福建省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监测网络体系未来建设任务主要围绕生态站建设、中心实验室建设、网络数据管理与发布平台建设及生态站网络标准体系建设4方面展开。

改善生态改善民生,在转变中实现超越

生态定位监测成果主要体现于重大研究项目,体系建设将通过下述研究成果,回答生态优势向发展优势转化的有效途径。

构建生态效益监测与评价体系,准确测算生态系统功能价值,为实现生态效益补偿和绿色GDP核算提供科学基础与数据支持;

生态系统与气候变化的相互作用机理研究,为生态系统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及适应性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不同类型生态系统的碳收支研究,为科学预测气候变化、服务于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的区域碳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森林资源功能效益监测评价关键技术研究,为实现森林资源与生态状况综合监测提供技术支持;

生态公益林生态效益及补偿机制研究,为有效筹措生态公益林补偿资金,实现公益林可持续建设提供决策依据;

林区水资源调查、水源林构建技术研究,为民生调水工程提供可靠保障与技术支撑;

典型区域生态系统健康维护与经营技术研究,为区域生态安全及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宜居环境的城市森林生态体系构建技术研究,为森林城市、美丽乡村建设提供技术支撑;

湿地水质净化功能研究,为构建用于污水处理的人工湿地提供科学依据。

习总书记提出 “生态优势是福建省最具竞争力的优势”,林业优势的发挥,重在生态,意在民生。生态文明建设中,福建林业将备足后劲,在深入实施生态省战略,加快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中蓄势再发。

(作者单位:福建省森林资源管理总站)

责任编辑/罗美娟

猜你喜欢

站网监测站福建
那个梦
鲁北平原雨量站网分布与面雨量误差关系研究
福建老年大学之歌
北京市监测站布局差异分析
对辐射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站系统开展数据化运维的探讨
福建医改新在哪?
与酷暑奋战的环保英雄——宜兴市环境监测站现场采样组的一天
安徽首座超级灰霾监测站将投入使用
海河流域基本水文站网密度及布局评价
东江流域水文站网密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