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第二轮福建省种业创新驱动现代林业发展

2015-08-27范辉华

福建林业 2015年1期
关键词:刨花红掌紫薇

文/丁 珌 范辉华

第二轮福建省种业创新驱动现代林业发展

文/丁 珌 范辉华

2014年起,福建省政府实施第二轮省种业创新与产业化工程项目,福建省林业厅承担第二轮种业项目“珍贵树种刨花楠、闽楠种质创新与产业化工程”和“福建山樱花、紫薇和红掌的种质创新与产业化繁育工程”。

一、任务目标

1、“珍贵树种刨花楠、闽楠种质创新与产业化工程”

针对林业产业与生态建设的需求,选择刨花楠、闽楠两个珍贵树种,建立种质资源库;在优良种源区建立采种基地、优良无性系采穗圃;营建试验示范林,筛选繁育不同功能用途的新品系;重点攻克珍贵树种多规格容器苗培育产业化关键技术;开展扦插等无性繁育技术的攻坚,初步建立优良种质无性繁殖利用技术体系;建立种苗设施繁育基地,建立和完善轻基质容器育苗生产线3条,培育多规格优质容器苗。

2、“福建山樱花、紫薇和红掌的种质创新与产业化繁育工程”

通过项目的实施,选择福建山樱花和紫薇的优良种质,引进红掌优良品种,建立种质资源收集圃或采穗圃;运用太空诱变和杂交育种等技术,培育出商业价值高且适宜产业化生产的优良品种和单株;攻克其扦插、嫁接和组培等快繁技术;每年提供福建70%上述花卉种苗的供应。

二、2014年度主要目标任务

1、“珍贵树种刨花楠、闽楠种质创新与产业化工程”

制定项目总体实施方案、各子课题和年度实施计划,系统开展刨花楠、闽楠种质资源调查与各类种质的收集保存评价工作。(1)刨花楠:开展种质资源对环境的响应与适应机制研究;开展优良种源与家系的筛选及苗木水肥管理技术研究;新建设施育苗大棚0.4万m2,培育不同功能用途优良苗木50万株,其中扦插苗5万株。(2)闽楠:在优良种质资源分布区建立采种基地300亩;开展已有种源和家系遗传测定林跟踪调查分析;维护并完善设施育苗大棚2万m2、新建设施育苗大棚1.1万m2;新建和维护轻基质容器育苗生产线3条,开展闽楠多规格容器苗培育产业化关键技术研究;生产多种规格轻基质育苗容器800万个,培育多规格优质容器苗400万株。

2、“福建山樱花、紫薇和红掌的种质创新与产业化繁育工程”

营建收集圃80亩,收集保存福建山樱花、紫薇和红掌优良种质100份以上;根据各树种不同育种目标进行初步筛选,选出优良无性系10个;开展扦插、嫁接、组培等扩繁试验,培育苗木500万株;建设福建山樱花工厂化轻基质容器育苗生产线1条;建设育苗大棚2.5万m2和现代温室1万m2。

三、项目2014年度完成情况

1、“珍贵树种刨花楠、闽楠种质创新与产业化工程”

建立刨花楠、闽楠种苗繁育基地3个;营建采种母树林500亩,采集优良种源种子1800kg;累计收集刨花楠、闽楠种质资源139份,其中:闽楠和桢楠91份、刨花楠48份,完成种质资源库(收集区)林地准备90亩;完成新建设施育苗大棚并投入使用0.4万m2;维护并完善设施育苗大棚2.26万m2(其中:顺昌林业科技中心0.26万m2、南平森科1.5万m2、沙县金德0.5万m2);新建大规格轻基质容器育苗生产线1条,改造提升轻基质育苗容器生产线3条,生产多种规格轻基质育苗容器1530万个。完成培育多规格优质容器苗486万株、占年度计划任务的106.8%(其中:刨花楠63万株、闽楠423万株)。开展刨花楠和闽楠种源与家系的苗期测定和优良种源与家系初筛。突破了楠木种子贮藏的介质及温湿度控制技术,解决闽楠结实小年缺乏种子的难题。基于现代化容器育苗设施,系统开展种苗类型、容器类型与规格、基质配比、营养成分加载、苗木密度控制与动态分级培养、光温及水肥环境调控等育苗试验,提出多规格闽楠容器苗产业化生产关键技术。完成《闽楠栽培技术规程》省地方标准制定的立项暨并形成该标准的征求意见稿;召开项目实施工作现场暨培训会和举办珍贵树种工厂化育苗技术培训会2期,受训人数达113人次,印发技术资料200多册。项目带动林木种苗企业3家,累计投入资金总额达3000万元。

2、“福建山樱花、紫薇和红掌的种质创新与产业化繁育工程”

建立福建山樱花、紫薇和红掌种苗繁育基地3个;建立品种资源收集圃80.2亩、采穗圃25亩,收集优良品种(种源、优株)103个,初选优株54个;开展品种自主创新,培育紫薇苗木280万株,移栽定植30万株;带动15户林农种植紫薇,面积达100亩,培育苗木130万株;福建山樱花6月完成收集优株种子406斤,培育容器苗45.1万株,带动绿友园艺有限公司、绿意苗木场、三禾苗木场等附近乡村林农育苗100多万株;培育红掌组培苗102.5万,项目共培育种苗657.6万株,占年度工作任务的131.52%;改扩建钢架连动育苗大棚和现代温室2.7万m3,占年度工作任务的77.14%;完成改造提升福建山樱花工厂化轻基质容器育苗生产线1条,建立现代温室、大棚育苗产业化;良种良法配套栽培技术集成与应用,集成推广嫁接、扦插、组培等快繁育苗栽培、基质栽培、病虫害防控等优质、高效栽培技术;构建现代花卉种业商业化育-繁-推一体化运行模式,促进花卉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

四、项目成效和亮点

采取 “产、学、研”紧密结合、“科研开发与产业化生产”相衔接的协同创新的模式,开展项目研究与产业化生产。充分发挥各部门、各单位的资源和技术优势,由项目主持单位省林业厅与各协作单位签订项目实施合同,明确和落实各单位的主要任务、指标及经费。在项目实施期间,各单位都必须按照总体任务目标与阶段任务要求,开展相关的技术研究与产业化生产工作,及时完成和提交阶段性研发与产业化生产成果,成效明显。

五、工作措施和做法

1、在项目工作领导小组、首席专家及省林业厅的有关部门领导下,实行责任专家负责制,全面负责项目的各项工作。制定和落实项目工作分工及规章制度,项目实施单位定期并及时向责任专家汇报项目实施工作进展和存在问题,总结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

2、以福建省珍贵树种、花卉种苗项目组的管理、研究、推广工作为基础,组建项目组,以福建省林业厅为承担单位,福建省林业科学研究院、福建师范大学为技术支撑单位,负责项目的技术熟化、完善;由福建省林业试验中心、福建省来舟国有林场、顺昌林业科学技术中心、南平市森科种苗有限公司、沙县金德苗木有限公司、省福清灵石国有林场等单位参与实施,建立示范点,负责苗木的规模化生产。

3、省内其他地区通过核心区、示范区建设,辐射带动珍贵树种和花卉优良种质材料的大面积和推广,以点带面、点面结合、辐射全区,以良好的经济效益激发林农种植的积极性,进一步提升全省培育水平和产业发展水平,提升产业的品种创新能力。

4、专项经费严格按照国家有关管理办法和财务制度的规定,纳入单位财务统一管理,单独核算,确保专款专用。

六、2015年工作计划

1、“珍贵树种刨花楠、闽楠种质创新与产业化工程”

刨花楠:完成刨花楠种质资源的野外调查、收集、分析与评价工作;完成种质资源对环境的响应与适应机制研究;开展优良种源采种基地与优良无性系采穗圃建设工作;开展苗木品质检测工作;继续开展优良种源与家系的筛选及苗木水肥管理技术研究;培育不同功能用途优良苗木50万株,其中扦插苗5万株。闽楠:抚育管理采种基地300亩;建立种质资源库50亩,收集保存各类种质50份以上;营建试验示范林100亩;继续开展各类种质的收集保存和已有种源、家系遗传测定林跟踪调查;进一步维护并完善协议遮阳设施育苗大棚3万m2;维护轻基质容器育苗生产线3条,继续开展闽楠多规格容器苗培育产业化关键技术研究,解决多规格容器苗培育的容器与基质选配、光温、水肥调控等关键技术,生产多种规格轻基质育苗容器800万个,培育多规格优质容器苗400万株在国内外核心期刊上发表科研论文1-2篇。

2、“福建山樱花、紫薇和红掌的种质创新与产业化繁育工程”

收集保存现有福建山樱花、紫薇和红掌优良种质资源150份以上;根据各树种不同育种目标再筛选,再选出优良无性系10个;对2014初选的进行稳定性测定;营建采穗圃100亩;继续开展扦插、嫁接、组培等繁殖试验,培育苗木600万株;建设育苗大棚2.5万平方米。

(作者单位:福建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责任编辑/罗美娟

猜你喜欢

刨花红掌紫薇
不同竹刨花形态对竹质定向刨花板的物理力学性能影响∗
芽大小、6-苄氨基嘌呤和活性炭对红掌芽生长的影响
紫薇花
美丽的红掌
刨花润楠丰产栽培技术
刍议如何加强刨花润楠栽培的管理
刨花楠与桉树混交造林的生长效应研究
游紫薇洞
红掌鲜切花温室栽培技术探究
红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