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生成问题 培养学生能力
2015-08-26张秀琴
张秀琴
在初中物理教材中几乎所有的基本概念的定义、定律和公式的建立、物理教学中重难点的突破、学生能力和科学素质的培养等都离不开实验。为此,沪科版教材增大了实验的比重,把实验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为了使实验真正落到实处,我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除了努力创造条件做好教材每个实验外,还特别注重了在教学中利用实验生成问题来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本文就如何关注生成问题,培养学生能力从五个方面加以浅析:
一、实验激“奇”,培养学习兴趣
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要从八年级的第一节课开始就做好每一个物理实验。例如我在上第一节《走进神奇》时,“在生活中的神奇”这小节中说到圆珠笔芯的发明,设计了学生实验:探究圆珠笔油如何从笔管流到笔尖的?用圆珠笔书写为什么会如此流畅?我发给学生每人一支圆珠笔(每桌两支:一支有滚珠,另一支无滚珠,实验前不告诉学生),让学生写“走进神奇”四个字,写完后请学生来说说他们的感受,通过这样两组实验对比,让他们直观的领略到生活中的神奇,激发学生的实验探究热情。课后调查,普遍认为物理课很有趣,很明显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已激发起来了。坚持实验生成激趣的教学,使学生保持注意、等待和探究的心情,必能使学生聚精会神地上好每一节物理课。
二、实验激“疑”,培养“猜想”能力
我在备课时充分挖掘出教材中的“猜想”因素,设计好每一个实验教学,给学生创设“猜想”的情境,关注实验生成让学生质疑。如在上“从水之旅谈起”时,我先用实验演示火炉烧水时水壶上冒出白气,白气遇冷钢勺变成小水滴等现象。先以实验情景作铺垫,再结合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冬天原野里的大雾,房屋上的白霜,西藏的雪山,树枝上的冰凌。创设出“雾、霜、雪、冰是怎样形成的”“水为何会变成白气”“白气又为何会变成水滴”等一系列物理问题情境,让学生在问题生成情境中产生疑问,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三、实验激“思”,培养探究能力
让学生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感知或者主动的实验探索,把感知的直观材料在头脑中经过思维加工,分析、概括形成概念,获得规律。使学生从“学会”转移到“会学”,在探究生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例如,我在讲授“空气有力量”这一节时为了引出大气压强的概念,先演示乒乓球不会落下来实验,再提出几个“神奇的现象”,让学生思考是真是假:瓶子破了不漏水?吸气吸大了气球?水竞然从低处往高处流?皮管的水怎么不会流出来?
然后让学生带着极大的疑问,在主动积极的状态进行探究。实验后,学生分析现象的成因,使大气压强的概念呼之欲出,再让学生计算充满我们教室的空气的质量有多大?通过实验和计算相结合,最后深刻地把大气压强的概念揭示出来。坚持实验生成教学,设置悬念,从而调动学生探究的欲望,展开“探疑”,达到释疑,突出建立物理概念和形成规律的探究过程。
四、实验复习,提高运用能力
我在阶段复习课上合理设计一些与前面不重复的有趣的综合实验,让学生在观察和思考实验现象的过程中复习了旧知识,提高了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在授完力的基本概念、常见的几种力、二力平衡等内容后进行复习时,我安排了小实验“巧找重心”,课上我先让学生用自带的器材做这个实验,然后再演示这个实验的做法,启发学生思考如何确定出重心的位置?在以上实验的基础上,再引导学生尝试:如何只用一个手指就能顶起这块木板?通过关注实验生成问题,不仅使学生掌握了一种实验方法,而且使学生复习巩固了受力分析的方法,重力的方向以及二力平衡的条件,还使学生既动手又动脑,感受到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而带来的成功的喜悦。
五、实践活动,培养创新能力
在课外教学中,我开展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多项有探究性的物理课外活动,例如,我在2007年5月组织了全校的“纸有千千结——旧报纸拉汽车”竞赛活动;2008年度开展了“小发明、小制做”等各种竞赛活动,有学生在通过观察和实验制做出了《声光传播条件演示器》、《空气压缩引“火”仪》等教具获得本市的提名奖;2006年度成立的航模兴趣小组多次在市、省、全国竞赛中荣获一等奖;2008年度成立了机器人竞赛小组等。让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组织在一起,这些活动中学生动脑又动手,发现生成问题时自己探索、共同讨论、协作判断,直到得出正确结论,取得研究成果。有了课外活动,课堂变得更加活跃,学生对物理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学习成绩普遍提高了。
总之,在初中物理教学中,通过观察和实验关注生成问题,让学生领略自然界的美妙和谐,培养学生终身的探索兴趣;通过科学探究,使学生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发展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实验教学,生成问题来激发学生的无限热情、求知欲、好胜心和创造愿望,发展学生积极进取的心理品质,使他们全力以赴地投入学习,培养学生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