浑厚华滋本民族
2015-08-26
自古圣贤皆寂寞,作为中国近现代山水画大师,黄宾虹(1865-1955)及其艺术同样经历了长期的“踽踽凉凉,寂寞久已”。其学术理想和艺术创造始终强调民族文脉之“内美”,不仅是“画之大者”,更是“学之大者”。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民族文化传统的逐渐复兴,黄宾虹的艺术成就和民族精神愈发显现出跨时代的文化高峰意义。值其诞辰150周年、辞世60周年之际,为了表达对一代宗师的深切缅怀和纪念,为了进一步挖掘其画学精神的文化启示和价值,中国美术馆特以“浑厚华滋本民族”为主题,汇集馆藏黄宾虹精品,辅以海外藏家和国内文博机构佳作,以层层解析、参照对比、交互对话的方式展示其艺术创作的画学理想、笔墨语言的生成机制和师法自然的澄怀悟化。 “读懂”是我们的努力,民族精神的传承是我们的方向,也许,只有这样才能构成真正意义上的“纪念”。
本次特展以“纪念”和“解读”为主旨。以“为大师造像”的当代艺术名家的油画、国画、雕塑作品拉开整个展览的序幕;将70余件黄宾虹山水精品和70余件画稿以及一件装置作品组合在一起,构成“解读”这一展览主体。在“解读”中,彰显其“浑厚华滋”的画学理念,并进而分解为笔墨之肇始、生成和造化之游踪、证悟两大部分。
整个展览在展示方式上跨界组合、形式多样,以各种材质的绢布及水墨元素营造深沉、灵透的观展空间,力求引人人胜,使观者有悟对感通的心灵体验;在学术研究上力求小中见大、抽丝剥茧,以深入浅出的方式使观者走进黄宾虹的笔墨世界;推广教育活动灵活多样,既有非中国画领域的名家对话,也有当代山水画名家的精彩讲座;另展览将出版高质量的配套画册。力求在展览的各个方面有所创新和突破。
纪念——“为大师造像”
以靳尚谊油画《晚年黄宾虹》、吴山明中国画《造化为师》、吴为山雕塑《天外莲花第一峰——黄宾虹像》三幅作品拉开展览序幕,营造纪念氛围,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中感受黄宾虹的风骨精神与学者风范,并附三位名家对于黄宾虹的解读和创作说明。
内美——“浑厚华滋”
根据画跋和作品面貌,精选中国美术馆藏黄宾虹山水画精品14件,展示其山水画艺术的美学追求和实践体现。黄宾虹论“内美”与“浑厚华滋”摘录:
造化有神有韵,此中内美,常人不可见。
--1948年黄宾虹致王伯敏信
追踪内美,虚中求实,无实非虚。
——黄宾虹致汪孝文信
浑厚华滋,北宋人画法,元季为之一变。
——九十一岁(1954年)自题山水
山川浑厚,草木华滋,董、巨、二米为一家法。宋元名贤,实中有虚,虚中有实,笔力是气,墨彩是韵。逮清道、戚,金石学盛,籀、篆、分、隶,椎拓碑碣精确,书画相通,又驾前人而上之,言真内美也。
——九十岁(1953年)自题《江村图》
山川浑厚烟霞古,草木华滋雨露新。图画天然开国族,裁成庶类缅初民。
——壬辰八十九岁(1952年)自题山水
分为两个小板块:第一板块揭示其笔墨生成的机制和多样形态,第二板块勾勒其山水画史观和笔墨勾临的古典来源。
前者首先将黄宾虹的“画法简言”太极笔法图以动画方式旱现其一点一画的肇始;然后人幅喷绘其《粉岭人埔墟》,呈现用笔的先后顺序,同时以申凡装置作品《山水·纪念黄宾虹》的动态变化与其交互对话;再接着展示其《山水画繁简稿对应册》,直观早现黄宾虹的作画步骤;最后以其十余件完整的山水画精品呈现其笔墨形态的多种探索。
后者以近70件临古画稿简要勾勒黄宾虹的传统山水画史观,辅以其画史、画跋中对唐宋元明清各个历史时期山水画发展的概括性认识,并借展一幅所临仿作品的原作(工铎《工屋山图诗卷》),再选择喷绘相应的勾临作品图像,在参照比较中感受黄氏对于传统的“创造性转化”和笔墨语言的活参意取。
分为两个小版块:第一板块以新安、粤桂、巴蜀、江浙四个地域的记游作品简要记述黄宾虹的游踪,其师法造化的记游作品借由图画与跋文融入了对地域人文地理的了解和认知,并体现出一种古已有之的地方志记述的文化趣味;第二板块围绕黄宾虹“夜山”、“坐雨”、“江行”等面对白然造化的独特感悟方式,揭示其“看山入骨髓”、“山水我所有”的天人合一观念,并在反复地重画与“重题”中得山川“内美”之真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