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為生命買單
2015-08-26明遠
明遠
互聯網3.0時代裡,無所不在的網路,無所不在的消息源在傳統媒體與新媒體中自由流動,驅動著社會的呈現與變革,這呈現與變革蘊含著機遇,同時又面臨挑戰,顯得如此快速,又如此直接。現在不少時候,無需坐在電視機前等待新聞事件或者重大災難性事件的報導,輕鬆打開社交媒體平臺(Facebook,WeChat,Weibo),就可以第一時間迅速獲取資訊,這次台灣新北市八仙塵爆事故發生的第一瞬間,當外界以為一切正在激情進行之際,社交網絡平臺率先發佈災難訊息,震撼全社會。
而正是在網絡日新月異的時代裡,似乎集聚行為、大型活動越來越容易發生,一個個活動動輒吸引成千上萬甚至十萬人參與,往往讓習慣了接受傳統報備制的政府措手不及,甚至內容的突變也引發了不少潛在的威脅。上海一個迎新年的活動中的插曲就可能誘發死傷嚴重的踩踏事件,而其中多為20、30歲的青年人;新北塵爆又是一堆年輕人面臨“火吻”,甚至死亡,歷史總在重演,1992年蘭桂坊踩踏事件中死傷者中絕大部分也是年輕的生命,青年似乎在這些大型活動、重大突發災難性事件中被迫成為“主角”,果然“黃泉路上無老少,孤墳多埋少年魂”。究竟自己的性命誰人顧?
靠政府?顯然在很多地區,政府面對突發的人潮湧動,還措手不及,上海陳毅廣場的人潮,政府竟然事先一點不知。吃一塹更會長一智,香港在經歷了92的傷痛過後,至今未發生大型活動的突發事故,在城市安全管理上堪稱全球典範。而澳門這塊蓮花寶地,自回歸以來,也尚未有大型突發性災難事故發生,雖然地域有限,很多安全事故與我們無關,但火災安全、建築安全、交通安全一直圍繞著澳門,總體管控政府仍有顯著成效,所以在該發聲時還是要為澳門政府高舉一個“贊”,肯定政府長期的系統規管、防治以及及時救治。
而剛剛在7月25日舉行的“火星行動”,是特區政府回歸以來規模最大的特大事故災難聯合救援演習,十餘個部門逾600人參加了演習。這場模擬在一大型綜合場館發生火警導致200人受傷的事故的演習更是主動吸取了近期在兩岸四地發生的重大事故案例,讓澳門及時與兩岸三地社會進行有效的經驗互動,也大大提升了澳門預防災難系統構建的主動性。特區政府社會文化司司長譚俊榮擔任演習總指揮並在演習過程中,衛生局、治安警察局、消防局、社會工作局、旅遊局、新聞局、民政總署、鏡湖醫院、科大醫院、紅十字會等部門和機構,迅速啟動跨部門協調機制開展救援,這樣一個有指揮核心又有各部門配合的演習至少在配置與整合上獲得肯定,也能夠有效分配資源,合理分流傷患、行人等。澳門在已有的應對特大災難的跨部門協調機制,以及與廣東省建立的粵澳緊急救援機制的基礎上,未來是否遇到真實事故的發生依舊高效快速處理依然考驗著特區政府。以及在新的公共安全議題面前,例如網絡犯罪,跨國恐怖威脅等,澳門是否有足夠的能力與反應來應對,依舊是一大挑戰。
靠自己?當年輕生命的逝去,留下的不應只是悲傷與痛苦,還應有深深地反思。城市化的浪潮中,人口過度密集,大型公共活動驟增,人山人海早已是城市常態,只憑藉“少去人多的地方”,這樣的勸告總是有些“蒼白無力”。如何才能避免悲劇在重複模式中一次次發生,最重要的還是自己需要培養足夠的公共安全意識與急救技能,如何在突發災難面前自助助人想必很大程度更要依賴我們自身的積累。反觀中日兩國地震中,因為人為因素導致的傷亡差異,最重要的是日本民眾在日常生活中經過政府、民間、自身系統的災難應對訓練而表現出來的高水平自救助人品質;而對於國人我們往往少有來自政府的災難演習防治,大多走走過場,亦少有自發的災難防範意識,所以在突發事故面前我們往往驚慌失措,有時也許是造成二次事故的主因。
靠媒體?一次事故看到眾生百態,也觀盡媒體差異。台灣八仙塵爆事故發生後,各大媒體鋪天蓋地塑造悲情,強化那些受難者、受傷者如何乖巧、如何孝順、如何完美與勵志,少有對於事故背後的反思與長遠規劃建議,台灣政府也被動跟隨媒體走,只是要近期禁止彩虹粉塵活動的舉辦,悲哉!鄰埠香港,媒體遍佈,競爭激烈,面對各種大型活動動輒嗜愛暴力、血腥,唯恐新聞沒有爆點,產品沒有銷量,新聞媒體扮演社會第四權與災難急救發聲筒的角色消失殆盡。如此種種,對於澳門更是一種警惕,媒體應在社會突發性公共安全事故中扮演發聲角色,更要引領社會面對現實深刻反思,繼而將更多的防治技能傳播到更多的民眾中去。悲情的塑造、社會的對立不是媒體在今天這個城市化浪潮中要扮演的簡單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