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安全,誰人之殤
2015-08-26
當眾人歡飲鼓舞在上海外灘陳毅廣場帶著對新一年的期待迎接零點鐘聲之時,有一些年輕的生命再也沒能看到2015初升的太陽;當一群老年人帶著遊覽祖國大好河山的美好心願在處於湖北監利段的豪華遊輪上安詳入睡之際,那一夜之後再也沒能醒過來;當充滿著激情、亢奮的新北八仙樂園“彩虹派對”舉行時,那五百位來自台灣各地甚至香港、大陸的年輕新世代們從不曾想到這是影響他們痛苦一生的開始。
我們的記憶裡,似乎這種突發性公共安全事件此起彼伏的發生,有天災,亦有人禍。也許在媒體長期宣導式的報導阿富汗、伊拉克炸彈襲擊帶來的平民傷亡的“習慣”中,我們有些冷漠;但當這些似乎近在咫尺的安全事件發生之時,我們除了悲傷、恐懼之外,好像又那麼無助。習慣了媒體前落淚的我們,究竟離公共安全有多遠?一樁樁,一件件,又是誰人之過,誰人之殤?真相似乎往往總在事後才能揭曉。
本期封面主題,我們有幸邀請到兩岸三地名家齊聚,共同探討公共安全的議題,反思過往、啟發人心,更要遠瞻未來、未雨綢繆。在“前進兩岸”板塊中,來自上海的國家“十三五”發展規劃的專家委員,同時也是在國家住建部等重要部門擔任諮詢委員的劉士林教授,以內地發生的多起重大突發公共安全事件作為導線,發現城市真的“生病了”,更以此找出背後的原因。而作為公共安全領域資深專家的(台灣)中央警察大學行政警察學系的黃俊能副教授以台灣剛剛經歷的“新北市八仙水上樂園塵爆事件”為例,感慨大型活動頻傳悲劇事故之時,更從法治、救治、防治等多層面論述如何建構公共安全體系,值得兩岸四地多加借鑒、深思。而“立足本土”板塊中,本土學者、澳門大學——澳門保安部隊高等學校聯合課程主任蕭揚輝博士則在分析澳門數十年發展過程的演變中不斷吸取的經驗之餘,強化澳門與香港、內地、台灣在規管公共安全事件上的差異,在提升區域合作的基礎上更建議完善澳門新型公共安全防護網。
廣東有句俗語“好天收埋落雨柴”,回歸後向來治安良好,無重大公共安全事件發生的澳門更應該在一片祥和中未雨綢繆,隨著未來遊客數量的不斷增加,國際交往的日益頻繁,新型公共安全的潛在威脅也許正悄然蟄伏,一座安全幸福的城,需要政府、民間、社會中的你我都奉獻一份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