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我国民族声乐的风格特点及传承发展
2015-08-26李超
李超
摘要:中华民族拥有着五千年的悠久历史,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我们是世界上人口数量最多的国家,我们民族的母语是汉语言,同时民族声乐是以汉语言为基础,加之各民族独有的腔调和表演艺术形式所形成的。我国民族声乐是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各民族和各地区的声乐传统相互结合,很好地促进我国民族声乐的发展。
关键词:民族声乐 风格特点 传承发展
我国民族声乐是对我国优良文化传统的继承与发展,民族声乐依托我国地大物博、多民族的地域特点而不断的得以优化和整合。我国有五十六个民族,各个民族的声乐文化相互交融,为民族声乐的更好发展提供了良好的保障。再加之各大音乐院校开设民族声乐专业,也为这个欣欣向荣的专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我国民族声乐发展的进程中,一批批老艺术家们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例如:郭兰英、王昆等,她们的《我的祖国》《南泥湾》至今都被世人所传诵,并且经久不衰。
一、我国民族声乐的风格特点
我国民族声乐的表演形式在它的音乐方面尤为突出,以甜美、声音富于表现力著称。在一些德艺双馨的老艺术家的演唱中,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这点,另外一点就是演唱个性都极具特色。如,有的演唱家风格大气豪迈、有的演唱家风格婉约细腻,都体现了她们对民族声乐的热爱与解读。在我们钟灵毓秀的华夏大地上,五十六个民族用各具特色的声乐表演形式征服着观众:彝族曲比阿乌的《情深意长》仿佛把我们带进了那个景色怡人的彝族风光里;才旦卓玛的《翻身农奴把歌唱》将我们带进了神圣的雪域高原;腾格尔的《蒙古人》让我们的眼前看到了一望无际的茫茫草原。这就使我们在欣赏民族声乐的同时也感受了它的独特魅力。在民族声乐的审美体系中,音色的韵律美尤为重要。
我国民族声乐在继承传统文化的时候,也继承了这其中的音色韵律美。让我们在看到音乐表演艺术的同时,也会被它的韵律美所折服。然后就是我国民族声乐的唱腔美,从古至今我国各种艺术表演形式都注重唱腔美,不管是拥有悠久历史的戏曲艺术,还是传统的民间小调与说唱艺术,唱腔都占有重要的地位。民族声乐在其快速发展的这些年中,唱腔美是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因素,并且还汲取了西洋美声唱法的优秀成分,丰富自身的体验。我国民族声乐有着古典诗词般的意境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绘画艺术的追索,都体现在民族声乐的追求之中。
二、我国民族声乐的传承与发展
在新中国成立的前五十年,是我国民族声乐艰难起步的初始阶段。一些在国外留学回来的专家学者带来了西方先进的美声唱法,并运用西方的教学理念来教育学生。在“五四运动”之后,我国民族声乐的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民族声乐的创作与演出活动也日益增多,在这一时期涌现出了大量的优秀作品。抗日战争时期,由安波创作的秧歌剧《兄妹开荒》也走进了人们的视野,给人们带来了全新的视听感受。但是最值得一提的还是由解放区众多音乐家创作的民族歌剧《白毛女》,其中王昆扮演了第一代喜儿。在那个社会动荡的时期,没有物质条件去探索更好的发展道路,但是创作出来的优秀作品也为我们日后的民族声乐唱法带来了积极的影响。
建国后的五十年是民族声乐蓬勃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的理论争鸣和实践探究给我国的民族声乐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借鉴国外优秀的声乐传统与民族声乐想结合,对我国的民族声乐唱法起到了导向作用,并且指明了未来的发展道路,这一时期民族的民族声乐显示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同时我们也要加强对民族声乐的理论建设,在历经二十年,集全国各地二十多位专家学者的不懈努力编写而成的《中国民间音乐集成》,这个伟大的壮举被称为是“中国文化万里长城”,这对于我国民族声乐的传承具有伟大的意义。由此可见,对待我国的民族声乐,我们要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原则,只要对我们民族声乐发展有益的,我们都应该好好利用。民族声乐在不断的发展历程中,会逐渐演变为我们民族的艺术瑰宝,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发展好民族声乐直至最后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大舞台。
三、结语
我国民族声乐具有韵律美、唱腔美、意境美的重要艺术特质,是我国文化大花园中一朵璀璨的明星。民族声乐教育也在近几年的时间中慢慢发展,培养了大批的人才,创作的许多脍炙人口的佳作也成为了广大人民群众爱听的歌曲,使民族声乐做到了真正的为人民服务,为人民歌唱。我国民族声乐文化博大精深,以传统民歌戏曲为基础,又借鉴了西洋唱法的优秀成分,从而产生了现代民族声乐唱法,积极推动了这一唱法的又一历史新突破。同时我们更要推进民族声乐事业的建设,对民族声乐的现状进行认真研究分析,总结规律,处理好民族声乐与文化传统之间的辩证关系,弘扬“主旋律”歌曲,让二者有机结合,共同协调发展,最终建立一个符合我国国情的民族声乐体系,并且要促进民族声乐多元化的民族声乐学派。“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虽然未来的道路会遇到很多艰难险阻,但是我们一定要攻坚克难,为我国民族声乐的传承与发展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王翊.我国民族声乐的发展及其风格特点研究[J].音乐时空,2013,(14).
[2]方丽萍.中国民族声乐的传承与发展趋势[J].成都大学学报,2010,(04).
[3]金铁霖.民族声乐发展的新阶段[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11,(04).
[4]李礼.我国民族声乐的传承与发展[J].文艺评论,20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