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族声乐作品中戏曲元素的融合
2015-08-26肖娜
肖娜
摘要:在时代背景下,戏曲元素与民族声乐作品创作逐步走向融合,为我国的音乐文化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对我国民族声乐的创新与发展具有积极作用。本文通过简述中国民族声乐作品与戏曲元素融合的发展概况,提出了中国民族声乐作品中戏曲元素的融合主要体现于戏曲元素对声乐作品的影响,具体为作曲素材的丰富、演唱技巧的借鉴、板式节奏多样化、舞台表演融合化等四个方面。
关键词:民族声乐 戏曲元素 演唱技巧
一、中国民族声乐作品与戏曲元素融合的发展概况
民族声乐与戏曲元素的融合最早开始于抗日战争时期延安革命期间毛主席提出“文艺要为工农大众服务”的号召之后,陕西革命根据地的文艺工作者为了响应毛主席的号召创造了大批秧歌剧,如《夫妻识字》等作品,满足了当时人民的精神需要。但由于秧歌剧的内容有限,表演形式固定单一,所以广大文艺工作者积极探索声乐表演方式的多样化,在秧歌剧表演中,由于没有设备且要在广阔的地势上演唱,所以引进了西方的美声唱法,但这并没有被人民群众所欣赏。为了满足人民群众的审美需要,艺术工作者们转向吸取民族戏曲艺术精华,并在不久后就创作出里程碑式作品——《白毛女》。《白毛女》采用了河北梆子的唱腔风格,王昆先生(喜儿扮演者)在演唱中更是将梆子唱腔运用于吐字发声的细节之中,展现出了民族韵味儿。自《白毛女》诞生之后,我国涌现出了一大批与戏曲元素相融合的优秀声乐作品,如《小二黑结婚》《草原之歌》《江姐》等。
“文革”之后,在开放观念的影响下,文艺工作者们又创作出《原野》《党的女儿》等作品,并已经在传统戏剧唱腔的借鉴上有所发展,更加注重戏剧元素与声乐作品的融合。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中国民族声乐作品脱离了民族歌剧的形式,并成为了一股音乐潮流,有《没有强大的祖国,哪有幸福的家》《故乡是北京》等广为流传的作品。90年代创作的《说唱脸谱》将京剧唱腔与通俗歌曲唱法相结合,并在全国掀起了流行潮流。不久之后,便诞生了融合京剧唱腔的《前门情思大碗茶》、融合花鼓戏的《美女拦江》及融合越剧唱腔的《越乡春早》等作品。这些与戏曲元素相融合的优秀声乐作品,为我国的音乐发展注入了新的力量,为我国民族声乐作品的创新提供了方向。
二、中国民族声乐作品中戏曲元素的融合
中国民族声乐作品中戏曲元素的融合主要体现于戏曲元素对声乐作品的影响,具体为作曲素材的丰富、演唱技巧的借鉴、板式节奏多样化、舞台表演融合化等四个方面。
(一)作曲素材的丰富
当今中国民族声乐作品的创作中,可以将大量优秀的历史文化材料作为资源。在很多作品中,我们也能看出创作者们将中国传统戏曲元素作为创作素材,如《愿天下劳动人民都解放》《清粼粼的水蓝莹莹的天》等,在这些作品中,他们的曲调相对较为稳定,但歌词却内容丰富。这就是借鉴了传统戏曲创作中的依曲唱词,以传统的戏曲元素作为作曲的素材,再根据曲子来选择歌词的内容,更加体现出了中国各地域的民族特色与人文风情。
(二)演唱技巧的借鉴
传统戏曲表演中十分重视演唱过程中气息的调整、演唱技巧的运用,很多中国民族声乐作品也合理借鉴了这一要点。戏曲中最为普遍运用的“丹田运气”中的偷气、换气、提气等,常常被民族声乐作品表演所借鉴。如在民族歌剧表演中,演员们既要演唱还要完成一定的表演动作,这就需要足够的气息的作为支撑,从而使得演员能够在表演中实现灵活多变的变换气息,呈现出更好的表演状态。
在中国传统戏曲中,强调语言的准确性,这对表演效果呈现的准确性有很大的帮助。在中国民族声乐作品的表演中也借鉴了传统戏曲表演的“重字”思想,对中国民族作品起到了一定的启发作用。
(三)板式节奏多样化
中国传统戏曲的特色就在有着多样的板式变化,如京剧中就有西皮快板、慢板等。戏曲因为板式的不同与变化让戏曲更加具有多变性,整体的结构也更加具有韵味。将板式节奏的变化运用于中国民族声乐作品之中,既让作品提高了档次,也让作品变得更加具有中国民族特色。如在歌剧《江姐》中,其旋律与结构运用了板式节奏的变化,让节奏既稳定又有一定的情绪起伏,从而提升了作品的艺术表现力。戏曲元素与中国民族声乐作品的融合,让中国民族声乐作品的创作更加值得我们深入研究与探讨。
(四)舞台表演融合化
中国传统戏曲对于舞台表演的要求各有不同,重点也有所不同,但都有着规范严格的要求,这对中国民族声乐作品的表演有很大的影响。在传统的戏曲表演中,十分强调形神兼备,在中国民族声乐作品演唱中,也强调要表现出作品的思想内涵。如在歌曲《梅兰芳》的表演中,就要强调演唱者要表演出梅兰芳先生的个人情怀,更重要的是在演唱中要表达出梅派唱腔的特点,从而保证作品表演是形神兼备的。以戏曲表演的要求为准,就是要求演唱者的表情做到生动精准,演唱者的唱功扎实稳健,演唱者的神态传神入木,演唱者的肢体动作深化明了。在民族声乐作品的表演中,做到戏曲表演的要求,便能够真正做到将作品人物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了。民族声乐作品与戏曲元素的融合,让民族声乐作品的舞台表演更加丰富并具有艺术表现力,这对我国民族声乐作品表演艺术的创新发展有着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黎小龙.现代民族声乐与戏曲艺术的关系[J].大舞台,2012,(07).
[2]张前.20世纪中国声乐表演艺术的发展及三种唱法的探讨[J].音乐研究,200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