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习音乐的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研究(一)

2015-08-26陈蔓琳

艺术评鉴 2015年16期
关键词:音乐学习主观幸福感老年人

摘要:为了解参加音乐学习的老年人主观幸福感,本研究重点分析学习音乐的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音乐学习活动对老年人主观幸福感产生影响的机制及其作用。在进行实证研究之前,本文首先对国内外关于音乐学习、主观幸福感与老年人研究课题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以便为进一步对学习音乐的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研究做理论积累的工作。

关键词:主观幸福感 音乐学习 老年人

一、主观幸福感、音乐学习与老年人

(一)主观幸福感

主观幸福感是当代积极心理学研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研究领域。[1]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幸福”是以客观生活为依据,又易被个体所感知的心理状态。个体评价是否“幸福”与两个因素有重要的关系:一是需求是否得到满足;二是自我价值实现时的情绪状态。可见,对“幸福”的判断脱离不开个人的主观愿望。

Diener.E(1984)把主观幸福感(Subjective well-being)定义为:“主观幸福感是个体依据自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的整体的评价。”[2]

笔者认为,主观幸福感是个体对现实生活的个人需求是否满足、生活状态和个人真实价值的思考。

(二)音乐学习

音乐学习在本研究中指老年人参加一般老年干部学院或他业余机构开设的定期的艺术学习活动。如参加器乐、声乐、舞蹈、听赏、戏曲等课程的学习活动。其次,还有一些老年人参加的歌社、琴社、私伙局等的音乐学习活动。

(三)关于老年人的幸福感

科学技术和物质文明同步发展的今天,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得到改善与提高,物质财富的急剧积累和高出生率导致的人口激增,加速了各国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步伐。据统计,我国65岁以上人口约为8000万左右,70岁以上人口约为5000万左右,80岁以上达到为1899万(各项统计不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及台湾)。我国60岁以上的老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比我国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都大幅提高了。[3]因此,政府有关机构开始着力关心老年人的物质生活,提高他们对自身生活满意度的整体评价;老年教育工作者关注如何丰富老年人的精神生活,让老年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

21世纪,社会心理学等学科对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研究空前关注。调查研究和实验报告数据显示,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有地域性、年龄阶段等影响因素导致的差别。“老年精神音乐学”为研究音乐与老年人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指引了方向。音乐教育工作者从音乐学角度研究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研究在老年人生理健康、生活质量得到保障的情况下,音乐如何与老年人的精神活动更紧密结合,促进老年人的身心健康,为老年人的生理、心理功能调节,人际交往等方面发挥它特殊的功用。

关于人们对音乐的功能在人的生理、心理的作用方面的研究和探索,从古代哲学伦理学等学科的纯理论、思辨层面的思考发展至今天的音乐心理学、音乐治疗学、音乐教育学等科学的实证研究都从未间断过。

(四)学科归属

本研究是老年社会心理学和音乐心理学学科交叉的研究,所属音乐社会心理学(The Social Psychology of Music)的研究领域。

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人们如何看待彼此,如何互相影响,互相联系的科学。社会学和心理学是社会心理学的母体。[4]

“强调认知因素”理论认为:由于人类能够用符号来思考及提出问题,因此能够预见行为的结果,并依此来改变行为或激发某种行为。“强调自我调节过程”理论认为:人的某种特定行为既对外界产生影响,也会产生自我评价的反应。行为的增强或消失来源于外界反应和自我评价,并且个体通过自我强化或自我惩罚来加强对其行为的自我控制。[5]这是社会心理学社会学习理论的两个要点,对本研究当中所讨论的老年社会学习行为与主观幸福感的社会学关系给予了理论支持。

音乐心理学是一门研究音乐与人的行为、心理过程的互动关系及其规律的科学。[6]这一学科不仅要探索音乐活动中人的心理现象和行为的规律,还要分析音乐作用于人的心理功能,人的心理结构对音乐形成发展的影响。学科研究性质强调心理过程与科学两个概念的运用,强调心理过程包括心理现象的产生、发展、变化的过程,科学则意味着研究方法的科学性。

音乐社会心理学是企图解释音乐行为如何与其存在的社会和文化背景相联系的学科。[7]Hargreaves和North主编的《音乐社会心理学》强调从音乐心理学(Psychology of Music)和社会心理学(Social Psychology)两个角度展现音乐社会心理学的特色。[8]

二、国内外的老年课题研究

(一)老年人主观幸福感课题研究

国内外有关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研究归纳起来还是从预测主观幸福感的内外部因素进行研究的。

Diener等人的研究结果表明,影响主观幸福感的外部因素人口学变量当中婚姻状况、年龄、社会地位、受教育程度等因素对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预测力较差,仅能解释个体快乐差异的一部分。Argyle(1999)认为人口统计学变量仅能解释幸福感15%的变异。

老人参与社会活动,可以建立社会支持网络并可以更多的在给予和被帮助的互为交流当中获取满足感,研究表明,这种社会行为与主观幸福感呈中度正相关关系。[9]

内在因素被认为是预测主观幸福感的重要因素。国外的研究表明,人格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密切,老年人的外向型人格与主观幸福感呈显著正相关,神经质、精神质人格与主观幸福感呈显著负相关。自我目标的实现对主观幸福感有重要作用。

国内从20世纪八十年代开始主观幸福感研究以来,因为年龄、生理、心理结构的特殊性,老年群体是主观幸福感研究的主要对象。由于国内对主观幸福感的研究起步较晚,测量方法和测量工具主要是国外引进,测量工具的普适性问题,对象选取方式的不尽相同,所以很多研究的测量结果也不一致。根据学者任杰对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的元分析结果表明:社会支持、应对方式、人格和SCL-90的某些因子对老年人主观幸福感有较好的预测作用;人口统计学的预测力差。[10]

我国对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研究方向主要有,研究综述、述评:如刘仁刚、龚耀先《老年人幸福感概述》(1998)等。主要影响因素分析:如项曼君, 吴晓光, 刘向红《北京市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1995);姜晶梅, 林玲, 孙国强《我国城市老年人幸福感的主要因素探讨》(1998);唐丹等《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2006);李幼穗,赵莹,张艳《退休老人的主观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2008)等。具体因素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研究:陈嘉贤《澳门老年人心理健康及其幸福感研究》(2002);罗杨眉,胡华,朱志红,陈姣,郭慧敏《湖南老年人亲子支持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研究》(2008);刘仁刚,龚耀先《老年人主观幸福感与应激水平的相关性研究》(2007);吴捷《老年人社会支持、孤独感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2008)等等成果。

(二)老年音乐课题研究

1.老年教育在音乐方面的研究

目前国内外老年教育相当的正规化并以老年大学、网络大学、自助性教育团体、社区老年中心、社区学院等形式给予老年人各种继续教育的形式。老年教育在音乐方面研究的案例有如:澳大利亚Monash大学的Jane Southcott在《“我当去,我爱歌唱”:欢乐流浪者乐队,音乐与积极老年》中阐述了她对“欢乐流浪者合唱团”的研究。她发现,音乐是老人们参与社团活动并从中给予和获得相当大的正面效益的重要道路。Kreimer和Susan在《老年音乐课程有益于长者健康》中提到,在五个综合大学中的研究发现,老年人参加键盘课程可以减缓因衰老而造成的情感破坏。[11]

我国政府已经重视“积极老龄化”、“终身教育观”,提倡老年事业如何让老年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据《2009年度中国老龄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目前,全国各类老年大学、老年学校已有40161所。2009年底,全国共有各级老年人协会436226个,参加人数4227万人。共有各类老年社团组织(不包括老年人协会)38002个,参加人数494万人。[12]

如何理论联系实际,在各级政府或自助机构应用已有的研究成果为我国的老年音乐学习行为的普及和学习效果的提高服务是目前音乐工作者工作的重点。笔者从采访老干大学的校长王友农的笔谈中获得一个重要的信息:在目前,全国老年课程设置的调查当中,音乐课程是老年朋友进行学习的第一选择。可见,老年音乐教育在全国已经形成规模,音乐学习活动已经成为老年教育的主要学习内容。

2.老年心理学在音乐方面的研究

随着测量工具、可控的实验条件的完善,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已经出现对老年群体音乐感知、认知、记忆、运动能力的研究,对音乐与老年人情绪以及脑功能发展的探索。[13]

美国《音乐心理学》杂志、《心理学与老年人》杂志、《心理音乐学》、《老年人心理学手册》、《老年教育学》、期刊《老年人与认知加工》等国外心理学杂志和研究论著中有关老年人与音乐关系的研究热烈。如《青年、中年、老年音乐家与非音乐家对速度和慢速熟悉旋律的辨析》(Andrews,M.W.,Dowling,W.J.等,1998);《老年人与音乐移调认知的经验》(Halpern,A.R,Bartlett,J.C.等,1995);《老年人音乐记忆的回顾》(Andrea R.Halpern, James C.Bartlett.2002);《老年人回忆与音乐相关的强烈体验》(A.Gabrielsson.2002);《对音乐强烈的愉悦反应与大脑包括奖赏和情绪的区域相关》(Blood,Zatorre.2001);《音乐对长者的重要性》(Annabel Cohen,B.Bailey,T.Nilsson.2002);《老年人群的音乐发展》(Herbert Bruhn.2002)等学术成果。

国内研究论著《老年精神音乐学刍议》(罗小平,2006);《音乐心理学》(罗小平,黄虹,2008);《老年·精神·音乐——老年人精神音乐学在中国的应用与发展》(罗小平,余瑾等, 2011);论文《钢琴学习在认知老化过程中的作用研究》(罗小平,任杰,2009);《钢琴学习对老年人的加工速度、工作记忆及流体智力的影响》(任杰,罗小平,2009);《第10届音乐感觉与认知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CD)》(罗小平,任杰,2008);《老年人音乐听觉能力的保持与发展》(霍橡楠,2010);《音乐学习对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影响》(2010)等等,以上这些国内外论著,都在老年阶段音乐活动行为中的音乐感知与认知能力各方面的研究中具有代表性,并有可贵的应用价值。

三、国内外音乐学习活动研究

美国音乐教育在跨世纪教育改革运动中的主导动向及认识的基本思想所包含的六个方面:1.学习音乐是学习人类交流的一种基本形式。2.学习音乐是学习世界上的各种民族。3.学习音乐是学会学习的过程。4.学习音乐是学习想象力和自我表现力。5.学习音乐是学习基础。6.学习音乐是学习艺术。[14] 以上阐释表明音乐学习活动是广义学习过程的基础,具备自身的学术价值和学习价值。

另外,在21世纪前二十年,美国音乐教育的观念和行动的纲领性文件《豪斯赖特宣言》提到:音乐具备学习的价值,因为它不仅代表着人类的基本思维和行动方式,而且是人类在意义的创造和共享活动中的主要途径之一。只有通过完整和充分的学习,才能领悟其丰富的内涵。[15]这些纲领和观点对音乐学习活动的开展及其相关的研究具有理论指导的意义。

国内外丰富的音乐教育、音乐心理学论著都有大量的案例对音乐活动及其作用进行研究与阐释。这里笔者只选取与主观幸福感有关的两个角度进行归纳。

(一)音乐活动与快乐情绪的研究

国外脑科学的研究发现可以证明快乐情绪的形成及其作用,纽约大学的脑神经科学家Joseph LeDoux等人发现:“有一种类似激素的小分子(38肽)却可以迅速激活‘环-磷酸腺苷反应成分的结合蛋白(CREB,其功能是一种基因调节蛋白,存在于细胞核内),分子生物学还发现激素分子可以径直穿过细胞膜乃至核膜,钻入核内快速激活基因调解蛋白。这个发现有可能解释快乐情绪背景下长时记忆不但容易形成而且维持长久。” [16]音乐被确认作为人的一种智力形式的存在,而且音乐作为最善于直接激荡人的情绪(通常是积极情绪),为“情绪脑”在人类认知发生发展的脑神经机制的探索中,提供着几乎是无穷尽的研究维度。[17]

国外研究显示,音乐能够带来短时的积极情绪体验,并能够降低攻击性(Hills&Argyle,1998;Argyle,2001)。积极情绪与人格特质中的外向型相关,而消极情绪则与神经质相关(Waston,2000,2002)。[18]William M.Dabback在《音乐与长者的身份构成》中发现,参加音乐活动可以使老年人获得更健康的老年生活。国内学者黄虹在《愉悦、满足、轻松之源》提及音乐表现活动是音乐审美和认知的手段和形式,它能带来肌体、情绪的愉悦和满足。[19]

(二)音乐学习活动与老年人关系的研究

上述当代国内外老年心理学在音乐方面的研究涉及老年人与音乐活动之间的各互为关系,并为其做了相关的论证。如Gabrielsson《老年人回忆与音乐相关的强烈体验》一文中,探讨从已知音乐可诱发人类情绪的高峰体验研究中进一步揭示音乐元素与强烈的音乐体验的关系,哪些因素会产生反应以及引发体验的具体情境。[20] 罗小平、任杰在《钢琴学习在认知老化过程中的作用研究》一文中通过实验证明学习钢琴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延缓老年人认知能力的老化进程。[21]任杰、罗小平《钢琴学习对老年人的加工速度、工作记忆及流体智力的影响》一文提及学习钢琴的老年人在视听觉材料工作记忆容量和听觉材料加工速度上有明显的优势。[22]

研究者樊星的《老年人参与学习活动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性研究》虽然内容与音乐无关,但是,论文求证了参与学习活动与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有正相关关系,参与学习活动对主观幸福感的积极作用。[23]

(三)音乐学习与主观幸福感关系的研究

一些论文从音乐学习和非音乐学习群体比较分析中探讨音乐学习活动对不同人群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作用,如《重庆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状况及影响因素》(何瑛,2000);《音乐专业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初步研究》(吴姝,2009)。

另外,探讨音乐学习群体与人格的关系,提出音乐学习群体具有外向型人格,音乐对人格有一定的影响,如《音乐专业大学生人格特点研究》(何军,2009);《音乐与非音乐专业大学生人格特质与自尊的比较研究》(潘轶群,2008);《音乐审美偏好与人格特征及道德相关研究》(郭娜,2003);《音乐专业学生的人格特点的研究》(苗芙军,万梅红,2002)。

以上一些文献从老年音乐学习的角度,观察老年时期学习的智力因素和其他心理因素的结合关系,了解老年人特殊时期心理发展的趋势,给予社会支持,促成老年人应对生活的积极态度,为老年人音乐学习研究方面提供了积极的启示。

另外通过梳理,笔者发现,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已经开展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研究,研究大部分与老年人的精神心理卫生有关系。但是,具体到学科交叉的研究比较少。关于音乐学习活动与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关系的研究只有笔者发表的《音乐学习对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影响》(陈蔓琳,2010)等寥寥数篇文章,研究基础薄弱,资料匮乏,几乎还没有论著出版。

因此,深入研究音乐学习与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音乐学习对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形成的作用机制,丰富主观幸福感在不同领域的探索,初步形成交叉学科研究的理论基础,就显现其重要的意义。本文作为对学习音乐的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研究的部分篇章,与整体《学习音乐的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研究》有机的结合,有助于音乐心理学视野的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研究的理论基础的形成。

四、本研究的理论基础和对以往研究的质疑

(一)本研究的理论基础

本研究是对老年人社会学习活动心理深入探讨的研究,本研究所依据的理论范畴有社会心理学的基本理论:社会学习理论、社会认知理论、发展理论、人本主义理论、音乐学习理论等。这些理论帮助笔者理清本研究的方向和思路所属范畴,使研究得到理论上的支撑。

主观幸福感研究的主要依据:比较理论(社会心理学的下一级理论)、目标理论、人格特征理论、活动理论和自我决定理论,是本研究的音乐心理学实证研究和讨论分析过程中具体运用、操作的重要理论依据。

(二)对以往研究的质疑

通过文献梳理,笔者发现以往的研究存在着以下的问题:

一是现有的理论只是对狭义的主观幸福感或心理幸福感的某一角度的解释,每一种理论都尚存解释的不完整性,解释模型只适用于单一的、主观幸福感某维度的研究。

二是国内心理学关于主观幸福感的大多数的文章只限于对文献的梳理、评价,对主观幸福感研究测量方法的重复验证,还一些研究只限于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的简单探讨。

三是主观幸福感的研究与各国文化、地域、被研究人群等因素密切相关,测量工具在各国使用的普适性还有待研究,且研究结论不尽相同。理论分析阐述不够深入,没有解构主观幸福感形成的心理机制。

四是综合性、整合性的主观幸福感研究格局还未形成,纵、横研究还未很好的结合。

五、问题的提出

研究表明,人口统计学变量、人格特征等变量与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指数相关。[24]笔者通过对广州市老年群体日常学习生活的深入接触和观察,发现在他们当中,对音乐知识的学习有着非常浓厚的兴趣的老年人占有相当大的比例。无论是在社区、公园、白云山,还是其他休闲场所,老年人三五成群有组织的合唱,私伙局演奏、演唱,社区或单位老年机构组织的比赛活动目不暇接,学习氛围非常浓烈,老年人在他们自己的活动天地中找到了属于他们真正的快乐!

因此,本研究提出 “用‘音乐学习作为变量,是否也和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有内在联系,对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有无积极的一面?”

依据这一设想,可以引申提出以下三个问题:

问题一:

参加音乐学习活动的老年人其主观幸福感与参加其他学习活动的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得分是否存在差异?也就是说,音乐是否为主观幸福感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问题二:

音乐学习变量究竟是对主观幸福感的哪一(些)维度在起作用?

问题三:

是否能够深入老年心理健康,从心理发展的角度进行解析为什么音乐活动总是与老年人的群体活动关系密切?音乐学习活动与老年人的心理幸福感是否相关?

以上的前两个问题,已经在笔者《音乐学习对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影响》(2010)的实证研究过程中得出结论并给予充分的分析、讨论。问题三,涉及音乐学习活动使老年人产生主观幸福感的机制与效应(生理机制与效应、心理机制与效应),音乐学习活动提高老年人对主观幸福感的整体评价等问题的分析与讨论等,目前,笔者已经完成《学习音乐的老年主观幸福感研究》整体研究。

注释:

[1]任俊:《积极心理学》,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8年,第98-131页。

[2]Diener E:Subjective well—being,Psychological Bulletin,1984,95(3),第542-547页.

[3]http://www.gov.cn/index.htm

[4][美]戴维·迈尔斯:《社会心理学》,侯玉波,乐国安,张智勇等译,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9年,第7页。

[5]时蓉华:《社会心理学》,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6年,第17-18页。

[6]罗小平,黄虹:《音乐心理学》,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8年。

[7]罗小平,黄虹:《音乐心理学》,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8年,第431-432页。

[8]张璇:《潮州大锣鼓的观众态度研究》,广州:星海音乐学院,2008年第4期。

[9]樊星:《老年人参与学习活动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性研究》,上海:华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9年,第120页。

[10]任杰,金志成,杨秋娟:《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的元分析》,《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0年第1期。

[11]温亮宇:《老年音乐教育调查研究》,未刊稿,2011年。

[12]http://www.gov.cn/index.htm。

[13]罗小平,余瑾等:《老年·精神·音乐——老年人精神音乐学在中国的应用与发展》,广州:花城出版社,2011年。

[14]刘沛:《世纪末的美国音乐教育动态述评》,《音乐世界》,1996年第1期。

[15]刘沛:《音乐教育的实践与理论研究》,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年,第200页。

[16]沈政:《脑科学与素质教育》,《教育研究》,1999年第8期。

[17]注:详见刘沛译:《音乐行为研究的新方向》,《乐府新声》,1993年第3期。

[18]吴姝:《音乐专业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初步研究》,《大众文艺》,2009年第7期。

[19]黄虹:《愉悦、满足、轻松之源》,《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02年第4期。

[20]罗小平:《老年精神音乐学刍议》,《黄钟》,2006年第2期。

[21]罗小平,任杰:《钢琴学习在认知老化过程中的作用研究》,《人民音乐》,2009年第8期。

[22]任杰,罗小平:《钢琴学习对老年人的加工速度、工作记忆及流体智力的影响》,《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9年第4期。

[23]樊星:《老年人参与学习活动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性研究》,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第120页。

[24]刘仁刚,龚耀先:《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0年第2期。

猜你喜欢

音乐学习主观幸福感老年人
认识老年人跌倒
老年人再婚也要“谈情说爱”
老年人睡眠少怎么办
越来越多老年人爱上网购
浅析竹笛基本功训练学习的感悟
民办高校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心理控制源相关研究
档案工作者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及提升策略研究
在音乐课堂中快乐成长
西藏高校大学生自我概念与主观幸福感的特点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