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个半小时”的故事

2015-08-26王开杰

黑龙江教育·小学 2015年8期
关键词:钟表学期妻子

作者简介:王开杰,全国优秀教师。他曾多次受邀赴北京、天津、陕西、洛阳、杭州、桂林等地做教学观摩,网络上建立的“王开杰工作室”成为了各地一线教师交流学习的平台。从教多年,王老师一直致力于“情境教学”“数学思想”的课堂实践研究,并逐步形成了其“精深·智慧”的教学风格。

一日,我刚进家门,就听到了妻子与儿子的一番对话:

“小雨,电视看多长时间了?”

“还没到时间呢!”儿子飞快地瞟了一眼墙上的挂钟。

“没到时间是多长时间了?”

“反正没到爸爸说的一个半小时!”

“什么,一个半小时?”妻子从屋里冲出来。

“是啊!”儿子目不转睛地盯着电视,口气却出奇的肯定。

毫无准备就卷入了一场家庭冲突的我愣在了当场,我感觉自己的脸有些火辣辣的,那分明是妻子充满质疑的愤怒目光所致。

我什么时候说过这样的话?我、妻子和孩子三人对使用电子产品活动时间(诸如看电视、玩平板电脑)有过约定,明明是半小时呀!看着妻子满眼埋怨,我一脸无辜,心里不禁暗叹:“嗨,亲人之间的理解是多么重要呀!”

正在我思绪万千之时,儿子遥控器一按,电视关闭,“好啦,时间到!”

看着我和妻子都不说话,儿子慢条斯理地说道:“怎么了?大针到12时我看的,现在大针到6,正好一个半小时。”儿子边说还边比画着从12到6,画了个右半弧。

“你们之前不是说一次只能看半小时,这不正好是一个半小时吗?”

恍然大悟!我哑然失笑,妻子则乐弯了腰。此“一个半小时”非彼“一个半小时”。

…………

故事发生在儿子四五岁的时候,现在我已记不太清当时是否将儿子抱过来为他讲解“一个半小时”和“半小时”数学上表示的不同之处了。反倒暗暗觉得如果不讲,未尝不是一个好的决定。初接触数量的孩子,有的最多体验就是对“1”的理解,而且是一一对应的“一个”。一个事物,一个木头、一个人、一朵花、一个小时等等。而“半”这种分数的初步认识,又远不是四五岁孩子能够深刻理解与熟练运用的。所以孩子出现用两个数“一”、“半”叠加的“一个半小时”来表示“半小时”也就不难理解了。

虽然孩子现在还在上幼儿园,但钟表已经认得很好了。孰不知时间问题(认识钟表)可是小学低年级知识的一个难点。我们的生活中免不了这样的无心对话:

“儿子,大针指到12,小针指到8你就该洗漱睡觉了。”“是8点吗?”

“儿子再过5分钟,咱们就出发。”“再过5分钟,是指到几呀?”

…………

没有特意的讲授,只是熟能生巧,常用常新,无需过分地强求,只是顺其自然,等待成长。对于孩子的学习问题,抛开先天的智力因素和孩子自身的学习风格不论,它大多都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一线的教育同仁相信也会遇到这样的情况:一个知识,学期初刚刚接触,有些孩子掌握得会非常快;有些孩子历经百般讲解演练却迟迟不得要领,可当学期进行到中段或期末时,再看这一知识,后一类型的学生竟悄然掌握好了。这样的情况并非个例,那就须要引起我们足够的思考与重视。如果为了孩子一时分数的提升,而忽略了他的认知特点,如果一味地强求成绩,而忽视了孩子的情感体验,很多时候收获的可能就是事与愿违、悔之晚矣。学习需要积累,领悟有快有慢,教育有时需要等待!

(作者单位:哈尔滨市中山路小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钟表学期妻子
新的学期 新的尝试
为何妻子总是忧心忡忡?
期末冲刺高二上学期期末模拟卷
道理重要,还是妻子重要?
丽娜认钟表
钟表的认识
八年级(上学期)期末测试题(D)
藏起来的钟表
奇怪的钟表
ACT和SAT的几个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