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中国单簧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办法

2015-08-26朱迪

艺术评鉴 2015年16期
关键词:单簧管训练基础

朱迪

摘要: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单簧管艺术于中国得以较为迅速发展,但与其它乐器相比较仍是远远不够的。而其取得一定成绩的同时,也在发展中显现出一定的问题,不仅在单簧管演奏、作品等方面未建立属于自己的艺术学派,更在教学中出现了教学质量不相匹配、后继乏人的情况。笔者认为,对于单簧管艺术的发展而言,加强其教育教学的研究是当前面临的重要问题。因此,笔者在本文中将结合教学中学习者易于出现的问题进行阐述与分析,帮助理解问题的本质。

关键词:单簧管 教学 基础 训练

单簧管,也就是俗称的黑管、克拉管,据了解其最初出现于十七世纪的德国纽伦堡,历经几百年的风雨历程、形制变化及制作工艺的日渐精良,再加之莫扎特、贝多芬、德彪西、拉威尔等等众多音乐大师都曾为单簧管艺术的发展、表现力的发掘做出了积极性的探索与创造,最终形成了现如今的可装拆管体的木管乐器。其高音明亮清朗,中音纯净优美,低音深沉浑厚,赢得了管弦乐队“演说家”、“全能歌唱家”的美誉,并被广泛运用于现代交响乐队之中。

随着时代发展进程的不断推进及中国音乐文化市场的繁荣,中国单簧管演奏与教学也迎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且取得了一定实质性的进展,这离不开单簧管艺术工作者们的艺术热情与辛勤付出。与此同时,在兴旺发展的背后,我们也应当看到单簧管艺术发展中的若干不足之处。在笔者看来,其更多的体现在教育教学体系之中,缺乏足够扎实、坚固的教育教学体系基础,缺乏足够的基础训练体系,如演奏姿势、手指灵活性训练、气息、音乐思维、音乐表现等等方面也缺乏一定的主观意识,偏离了单簧管教学本质的目的。这些问题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单簧管教学的成果,并阻碍了教学体系发展的进程,因为这些问题并不是一个短期的过程就能够彻底解决的问题,而是需要长期地不断坚持、提升与完善进而产生质变改进单簧管教学方法,令单簧管教学水平稳步的前进。

众所周知,单簧管属于管乐器,其首当其冲的问题便是演奏者、学习者对于气息的控制。而在阐述气息控制之前还有几项非常基础性的训练尤为重要,即是演奏姿势、口型、运指、运舌,这也往往是演奏者、学习者最为容易忽视之处,认为学过了就表示掌握了。实际上,在单簧管演奏与训练中,演奏姿势、口型、运指、运舌是非常关键的基础要素且决定了气息运用的效果。如果我们将气息的流转想象成气体的输送,那么这些要素就代表了气体输送管道的各项控制要素,其保证了气体输送的通畅、速度、风力等。换言之,准确地掌控与掌握这些基础行的要素是单簧管演奏与训练的基础所在,其熟悉、熟练程度直接关系到演奏音色的变化。同时,针对不同的要求如灵敏运舌、灵活运指,作为教师要在实际教学中有针对性的采取不同的训练方法,根据不同的演奏者、学习者的差异性进行差异性的教学。例如在运指训练方面,不同的演奏者、学习者手型、手指长短、柔韧程度都不相同,且演奏手指运用习惯也各不相同,那么如何才能算是正确的教授方法、训练方式。在笔者看来,所谓的正确运指方式其实就是由演奏者、学习者在演奏与训练时能够确保手指按键舒适程度与合理程度来决定,只有保持合理、自然的手型、运指姿势才能够利于演奏者、学习者对于力度的自如控制。不同的演奏者、学习者因为手指的机能其独立性与灵活性自然不同,自然需要不同的方式方法来练习与保持。

基础要素掌控之后,若想要轻松自如地控制气息,在笔者看来首先要明确气息的原理。因为无论是单簧管,亦或是其他与气息相关的音乐艺术,气息的重要性自是不言而喻的。首先,气息的掌控是单簧管演奏的前提条件;其次,气息的平稳性决定了单簧管演奏的稳定性;第三,气息的持续性决定了单簧管演奏的完整性;最后气息的灵活掌控决定了单簧管演奏的音乐表现能力。由此不难看出,气息对于单簧管演奏的重要性,其可谓是单簧管演奏的基石。在西洋管乐器的训练中对于气息的要求一般是采用胸腹式联合呼吸,其有着自身独特的气息控制方式。就目前而言,气息控制u或者说呼吸的方式有三种,分为胸式呼吸、腹式呼吸、胸腹式呼吸。

最早出现的胸式呼吸是通过肋骨的扩张来吸气,用肋间肌肉扩大胸廓,以增加呼吸的容量,而随着艺术的发展胸式呼吸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气息的流转,急促的呼吸容易造成气息的紧张不利于气息的控制,反而容易造成气息紧、涩。随后衍生的是腹式呼吸,通过膈肌的升降和腰、腹肌的扩张、收缩运动来控制呼吸。但腹式呼吸同样有着自身的问题,腹式呼吸吸气时难以放松腹部,由于胸腔未能够充分利用,以及吸气过深产生僵持,会造成气息不流动,气息流转不够灵活。因此,随着时代的发展与综合两种呼吸方式的优势,胸腹式呼吸应运而生,其采用胸部、腹部共同呼吸来获得更大的气息容量的呼吸方法,更大、更多的气息容量,自然能够获得更长、更久的呼气过程,进而更好地帮助演奏者、学习者在演奏中能够完整、流畅地完成一段旋律的演奏。因此,在平时的单簧管气息训练中,可以通过加强呼吸肌肉、胸、腹、横膈膜的锻炼来达到气息控制的目的。例如,在演奏或是训练中,演奏者、学习者在准备阶段要保持身心的相对紧张与放松,然后通过胸腹、肌肉等与呼吸相关联的器官自如呼气、吸气,然后以自然的状态多次完成呼吸的过程,且通过不断地训练增强与呼吸相关联器官的持久性与记忆性,进而为演奏中气息地控制奠定坚实的基础。

与此同时,笔者认为教师在教学中应当重视音阶的日常训练。因为音阶训练对于单簧管演奏的气息、运指、运舌等方面都有着非常重要的训练意义。在气息方面,音阶训练中的长音、连音联系,就是用一口气或是两口气来完成,这种训练不仅能够增强演奏者、学习者对于音阶的熟悉与熟练程度,更对气息有着极高的要求,长音、连音的平稳性、完整性、稳定性都是由气息来决定。此外,音阶的练习更需要运指、运舌的配合训练,增强演奏者、学习者对于手指、舌等灵活性的训练。所以,在教学中增加与重视音阶的训练能够帮助演奏者、学习者在运指、运舌灵活性的同时,还能够达到指、舌的协调统一。

除此之外,在实际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大部分教师仍过多地重视演奏者、学习者对于单簧管演奏技巧与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对于如何让其深刻地认知与理解所演奏音乐作品的思想、情感并提升自身音乐表现力方面还是存在着欠缺与不足。当然,演奏技巧是音乐表现的前提,笔者如此说并不是刻意强调音乐表现的重要性,因为单簧管艺术并非是单一的艺术形式,而是全方位展现演奏者、学习者对于单簧管艺术功能掌握地呈现,只有全面掌握才能够在实现单簧管艺术功能的基础上,才能发挥自身艺术体现与在交响乐队中发挥重要作用。其次,音乐教育的本质核心其实是在于演奏者、学习者自身个性的体现,而当下的教育教学更多地是共性的体现,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当为学生提供更多多层次、多元化地演奏与表现理念,让演奏者、学习者在演奏与训练中不断丰富自身对于音乐的欣赏、理解、表现能力,进而形成自身的演奏风格。因此,教师不能仅仅拘泥于将音乐作品中的音符与标记简单地灌输给演奏者、学习者,这对演奏者、学习者掌握与感悟与驾驭音乐是有害而无一利的。

总而言之,单簧管艺术并不是简单地教授演奏技能,而是通过音乐帮助演奏者、学习者学会如何用音乐表达自身丰富的情感,以及为聆听者更好地塑造音乐美的形象,让其感受到音乐的艺术魅力。若是从此点出发的话,仅是技术训练、音乐表现培养都是远远不足的。因此,在笔者看来,中国单簧管教学的目的还在于如何让演奏者、学习者能够立足于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基础上,实现对于中国单簧管艺术的发展,进而呈现具备中国单簧管艺术感染力与生命力的演奏与音乐作品。

参考文献:

[1]崔华,张溯.浅谈单簧管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演奏能力[J].电影评介,2010,(15).

[2]马妮.浅谈单簧管训练与教学[J].音乐天地,2008,(04).

[3]晏斐.浅谈初学单簧管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音乐天地,2007,(03).

[4]李重光.音乐理论基础[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7.

猜你喜欢

单簧管训练基础
“不等式”基础巩固
“整式”基础巩固
20世纪末单簧管艺术在中国的发展进程
行走的流沙
——为单簧管、小提琴、钢琴而作
单簧管的演奏与教学
“防”“治”并举 筑牢基础
浅谈高校体育运动爆发力训练策略
浅谈单簧管家族
让文言文教学迸发思维的火花
日媒:日自卫队将以“训练”为名“出兵”南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