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创意产业促进制造业升级的作用机理及效应分析*

2015-08-26杜传忠郭美晨

江淮论坛 2015年4期
关键词:价值链升级制造业

杜传忠 郭美晨

(南开大学,天津300071)

我国创意产业促进制造业升级的作用机理及效应分析*

杜传忠郭美晨

(南开大学,天津300071)

高附加值、强渗透力的创意产业,通过嵌入制造业的多个环节,能够拓展与深化制造业价值链,实现二者有效融合,从而提高制造业的竞争力。实证研究发现,创意产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有利于提升我国制造业运行绩效和竞争力水平。随着创意产业自身发展,这种作用呈现不断增强的趋势。实现创意产业与制造业互动融合发展是促进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和竞争力提升的有效路径。

创意产业;制造业升级;作用机理;效应

自20世纪90年代英国政府正式提出创意经济的概念后,创意产业受到越来越多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的关注,成为推动经济与产业转型发展的战略重点。随着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到来以及发达国家“再工业化”战略的实施,我国制造业升级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存,产业模式亟须向创新驱动与低碳化方向转变。在知识经济与互联网时代,以创新、科技和知识为核心的创意产业无疑是促进制造业升级的重要驱动力。

创意产业对于引领自主创新、整合优化价值链高端要素资源、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以及创新型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Alev Adil指出经济社会已从“产品制造”转向“思想创造”,从依赖大规模劳动力进行生产的时代转向基于知识、科技和文化创造力的知识经济时代。[1]Potts认为创意产业是服务经济所不断创造的新产业中的核心环节,是经济演化机制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创意产业通过知识创造等多种形式的创新推动着经济增长与技术进步,是产业与经济转型升级的催化剂。[2]我国学者厉无畏指出文化因素与科技含量有机融合的创意产业能够通过资源转化、价值提升和结构优化来促进经济增长转向“以人为本”的创新经济增长模式,同时使传统制造业结构趋于柔化性。[3]路甬祥也多次强调以创新设计为主导的创意产业必将引领未来制造业绿色智能、交叉融合、共创共享和可持续发展的新模式。[4]因此,以创新作为产业结构调整和竞争力提升的动力,通过促进创意产业与制造业相互渗透与融合,提升制造业发展水平,是当前我国实现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路径,也成为本文研究的切入点与重点。

一、我国创意产业促进制造业升级的作用机理分析

创意产业最早由英国于1998年提出,是一种以创意思想和创造力为核心,以先进技术和创造性活动为手段,进行知识产权的开发利用,生产创意产品并实现价值增值的新兴产业。创意产业集文化创意、科技创新和经济效益于一体[5],附加值与产业关联度高,融合性、渗透性与带动性强,作为以创新为核心的高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其在数字化、智能化、信息化、绿色化的制造业发展新态势中具有重要驱动作用。创意产业促进我国制造业升级主要通过以下机理来实现。

1.创新机理

随着全球产业分工的不断深化和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到来,我国制造业要摆脱依赖低成本比较优势的出口导向型增长模式,就必须抢占创新高点,通过创新驱动提升产品的创意内涵与创新价值,开拓新的市场。因此,以创意、创新为主要元素的创意产业无疑是传统制造业升级的重要驱动力。

创新机理首先包含了内生性自主创新,主要是指通过创意产业作用于制造业从而引发制造业的产品创新。在日益严峻的竞争压力下,制造业企业只有加速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立产品的差异化竞争优势,才能在激烈的国内外竞争中获取利润、拓展市场。通过创意产业对制造业的渗透、融合与优化,制造业产品的文化含量、附加值与创新性得到全方位提升,差异化竞争优势进而增强。苹果公司在制造业领域的强大竞争力很大程度上依靠的就是创意,通过技术与艺术的完美结合,更好地满足了客户对于产品内涵的心理需求。创意企业在研发新产品时所产生的知识溢出效应,对于制造业企业(尤其是产业集群或产业园区中的制造业企业)的技术进步也会带来促进作用。知识溢出即企业的研发活动对其他企业的生产所产生的正外部效应[6],企业研发所得的新技术与新知识可快速通过不同的渠道(如人员流动、中间产品投入)传播给其他企业所利用。创意产业的知识溢出效应十分强大,制造业企业可以不断吸收创意企业的创新知识、创新人才与创新思维,利用创意企业的知识溢出效应强化自身的技术创新,进而降低技术更新与产品研发成本,提高对关键技术研发的投入,增强制造业企业的生产和自主创新能力。

其次是外生性商业模式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即从客户的角度出发,以为客户与企业自身创造和增加价值作为重点,将全新的商业模式引入制造业生产体系。商业模式创新是系统的、集成的创新形式,包括提供全新的或以全新的方式提供产品与服务、拓展全新的产业发展空间等,从而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和战略性竞争优势。商业模式创新一般有四种方式,分别是改变收入模式、改变企业模式、改变产业模式和改变技术模式。[7]通过创意产业融入制造业、引发制造业的商业模式创新,进而推动制造业升级的具体实现路径包括:一是改变收入模式,即开发消费者的新需求来确定新的产品价值定义。在消费经济时代,消费导向已取代产品导向,消费者既是产品的消费主体也是设计主体,不仅满足于产品的物质性功能,更加追求其精神价值。传统制造业的重复生产、大规模制造及追求低成本更多带来的是一般性消费品,通过注入创意产业的新思维、新模式,使制造业产品增添更多的创造性及文化内涵,不仅能够满足消费者对产品设计与创新的内在价值需求,还能够通过产品的创意提升来增强消费者的潜在购买力,从而形成新的市场需求,极大地提高制造业产品的差异性和竞争优势,带动制造业转型升级。二是改变企业模式,即改变制造业企业在产业链中的角色与定位。当前制造业企业越来越多地将自己不太擅长的工业设计与品牌营销环节外包给创意企业与设计公司,自身则重点发展具有竞争优势的关键战略环节。这一方面可以集中有限资源投入到核心环节运作,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另一方面可以补足企业在设计、营销上的短板,增加产品附加值并提升品牌形象,从而改变制造业企业的商业模式及其在产业链中的位置,实现产业链的整合、完善与延伸。三是改变产业模式,即通过整合现有资源进入新的产业领域。在当前制造行业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通过创意产业尤其是工业设计等对制造业的融入,对市场需求进行细分,进而研发出能够开拓产业新领域的具有创意性的全新制造产品。

再次是开放式海外合作创新。我国创意产业发展历史较短,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创意产业的规模、产权保护、人才培养、投融资体系以及与其他产业的互动融合等方面仍有很大差距。因此,在依靠本国创意企业与制造业有机融合、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以推动制造业升级的同时,也要主动学习发达国家和地区创意产业发展经验,特别是知识产权保护、创意人才培养以及与制造业互动融合等方面的做法。我国制造业已经越来越深地融入全球产业链体系,因而更要基于全球产业分工进行资源整合与利用,实现包含技术、产品、模式等在内的全方位创新过程的开放,对所引进的先进技术和经验加以学习、消化、吸收并进行再创新,实现我国制造业持续创新能力的快速提升。

2.价值链机理

迈克尔·波特1985年在《竞争优势》一书中指出,企业的价值链是由一系列价值创造活动构成的,这些活动相互联系又相互分离,分布于从供应商的原材料获取到最终产品消费时的服务之间的每一个环节中。[8]随着产业内部分工不断深化,许多企业都把价值创造活动中的非战略性核心环节外包出去,将企业内部有限资源集中于价值创造力高、比较优势强的核心战略环节并重点发展,即拆除“短板”与加长“长板”,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从而最大幅度提高价值。

从制造业价值链的微笑曲线看,前端为研发、设计、采购、材料等环节,以知识经济和知识产权为主导;后端为品牌、物流、营销、金融、服务等环节,以品牌和综合服务要素为主导;中端是着重生产制造的加工、组装环节(见图1)。随着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制造业微笑曲线的两端更加陡峭,产业附加值向前后两端不断聚集,中端的制造环节价值下沉并进一步被摊薄。我国当前制造业主要处于附加值低、创新能力弱的加工、组装环节,制造业要得到永续发展,就必须向上下游的高附加值环节延伸,向两端索取更多的增加值。随着我国新型工业化的发展,以创意产业优化制造业的产业结构,通过创意对制造业的渗透、嵌入与融合,重构制造业价值链,无疑是促进制造业升级的有效选择。在制造业价值链的前端,通过加强创意研发设计能力,提升制造业产品的性能、质量、外形,注重创意内涵,从而提升产品设计的顶层起点;在价值链的后端,将创意理念注入制造业的品牌营销与服务渠道,从而优化制造业的商业模式与效率[9];同时贯穿整个制造业价值链始终的是要提高工艺和技术水平,以降低生产成本。创意产业嵌入制造业价值链以推动其升级,可以通过单环节的价值链升级与多环节的价值链升级来实现。

单环节价值链升级是指由于某些创意产业的行业专业性较强,由此可将这些创意产业嵌入制造业价值链的某些特定环节,为该环节提供专业化服务。对我国制造业来说,在盯住价值链高端环节的同时,也不应放弃价值链的低端环节,通过“高成低就”,促进整个价值链的攀升。工业设计作为创意产业中发展潜力最强的行业之一,同时也是与制造业联系最密切、结合度最高的行业,其主要处于价值链的上游,可重点服务于制造业产品的研发设计环节,以提升工业产品附加值。创意产业中的咨询服务业与广告会展服务业等主要处于价值链下游,主要服务于企业的品牌营销,可与制造业价值链后端的品牌、物流、营销、金融、服务等重点环节结合,通过重塑制造业的营销模式与物流服务,使制造业产品顺利进入市场并被市场所接受,产业自身价值也能相应得到实现与提升。即使在制造业附加值较低、获利空间相对较小的加工、组装环节,也可以嵌入与结合相关创意产业,如网络信息业、软件与计算机服务业,通过发挥这些产业自身的信息优势与技术优势,降低制造业企业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以及企业管理效率。(见图2)

多环节价值链升级要求创意产业在广度与深度上都有所拓展,从而形成一个全面嵌入制造业价值链各环节的产业互动网络。创意产业要针对制造业价值链各环节的特点与模式要求,在嵌入制造业相关环节的同时,整合并提供系统的服务,从上游到下游全面提升制造业价值链的整体经营效率与附加值。这种多环节的价值链升级不仅有利于深化创意产业在制造业价值链单环节上的服务,而且有利于拓展不同环节交叉领域的服务,实现整条价值链上服务的拓展与深化,从而优化价值链结构,提高价值链附加值,增强制造业竞争力。其具体作用环节和过程如图3所示。

3.产业融合机理

在当前高新技术快速发展的形势下,产业融合往往能出现新的产业形态与新的经济增长点,从而产生巨大的经济效应。创意产业作为具有高度渗透性和高度关联性的朝阳产业,与制造业存在着天然的耦合关系[10],通过推动创意产业与制造业的融合,使创意理念、文化价值等注入制造业各环节,从而提升产品附加值与产业竞争力,推动制造业升级。而创意产业也可以依托制造业的资源优势来获得自身发展的支撑。创意产业与制造业的融合包含企业内部重组融合、产业链延伸融合以及市场融合,这三个层次的融合又是相互渗透、共同作用于两个产业之间,进而共同推动制造业进步的。如图4所示。

首先是企业内部重组融合。传统的制造业往往着重于生产制造,产品形式比较单一。创意产业的附加值与投资回报都较高,目前许多大型企业已涉足创意产业的开发,将企业的生产制造活动与创意设计活动逐渐融合,并越来越重视企业的创意服务功能,工业设计、咨询策划、营销宣传、信息服务等环节在制造过程中的作用和利润占比也越来越大。当前我国制造业结构同质化突出,产品差异化程度低[11]。许多制造业企业之间利用同质化产品的低价竞争非常激烈,利润却十分微薄,而创意产业和制造业的融合恰恰能够提升制造业企业产品与服务的差异性进而增强竞争力。

其次是产业链延伸融合。许多中小制造企业一般将一些自己不擅长的工业设计或品牌营销等环节,通过外包形式交给创意企业进行设计经营,从而保证并进一步提升产业链的价值增值。制造业升级的重点发展战略之一应是产业链的两端延伸:创意产业融入制造业的研发设计环节,将其特有的文化与创意元素注入新产品的开发中,使其具备新的价值与多样化的竞争力,增加产品附加值;创意产业融入制造业产业链终端的品牌营销与服务环节,使制造业产品顺利进入市场并被消费者快速接受,加强品牌打造和售后服务力度,获取更高的利润和市场份额。产业链的延伸融合需要注意两个方面:一是创意产业提供服务的数量规模应足够满足制造业的产业需求;二是由于制造业经济活动中的环节众多、专业化水平要求高,因此创意产业应不断增加与丰富创意服务的类型,提高创意服务的专业化水平。

再次是市场融合。创意产业与制造业融合最终能否实现,要看产业融合所产生的新产品能否适应市场消费需求,能够充分开发产品与服务的市场需求也是创意产业与制造业融合的价值所在。创意产业与制造业融合要以市场为导向,鼓励制造业企业在创意产业的嵌入下不断开拓新的产品市场,促进不同市场的融合,并提升制造业企业连接不断升级的新的价值网络(1)的能力。同时也要注重与海外市场的融合,在国内资金与企业相结合下引导创意融入的制造业新产品“走出去”,充分利用迅速发展的海外市场,促进国内外市场的协作共赢。

二、我国创意产业促进制造业升级效应的实证分析

无论从理论上还是从发达国家产业发展的实践看,创意产业对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增强竞争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尤其对于作为世界制造业大国的中国而言,创意产业与工业制造业互动融合发展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更加凸显。本文接下来对创意产业对我国制造业发展和转型升级的作用效应究竟有多大进行了简单的实证检验。

1.变量选取、模型设定与数据来源

本文在检验创意产业对制造业升级的效应时,主要分析创意产业与制造业的融合对制造业绩效提升所产生的影响。因此选取创意产业与制造业的融合度为重要解释变量,由此检验创意产业对制造业的促进作用。首先建立如下计量模型:

其中Y是制造业产业绩效的测度变量,con是创意产业与制造业融合度的测度变量。考虑到制造业的产业绩效除了受创意产业与制造业的融合度影响之外,还会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根据传统产业组织理论的SCP分析范式,行业绩效要受到外部冲击、行业结构、企业行为等的影响。外部冲击可归纳到随机误差项之中,而企业行为的测定指标难以获取。另外,行业绩效还会受到产权结构、外部竞争以及行业开放度的影响。因此将以下控制变量加入到计量模型之中:s表示制造业的市场规模,d表示制造业的产业所有权结构,o表示制造业的市场开放度。修正后的模型如下式所示:

为消除异方差,所有变量都取其对数形式。模型中变量的设定如表1所示。

考虑到创意产业在我国的快速发展主要是在新世纪以后,因此本文选取了有投入产出表和延长表的2005年、2007年和2010年的相关数据进行截面分析。所有数据均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2006》、《中国统计年鉴2008》、《中国统计年鉴2011》、《中国工业经济统计年鉴2006》、《中国工业经济统计年鉴2008》、《中国工业经济统计年鉴2011》以及2005年中国投入产出延长表、2007年中国投入产出表和2010年中国投入产出延长表。同时,因目前我国在创意产业的概念、行业界定、统计口径等方面尚未形成统一标准,因此本文考察的创意产业数据是将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科学研究事业,综合技术服务业,教育,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合并作为替代变量,以方便进行实证检验。制造业具体行业包括投入产出表中的16个细分行业(2)。

表1 变量设定

2.计量结果及其分析

由于创意产业在我国起步较晚,所收集的数据时期较短,故这里不适于使用面板模型,而是利用计量软件Eviews 7.0,分别对2005年、2007年和2010年的截面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实证结果如表2所示:

通过对回归结果进行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对2005年的相关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发现作为解释变量的创意产业与制造业的融合度和作为控制变量的制造业的产权结构都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原因是:2006年一般被称为我国创意产业发展的元年,2005年,我国创意产业刚刚起步,产业基础发展还相对薄弱,对制造业的促进作用也较为微弱。

(2)对2007年的相关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发现创意产业与制造业的融合度在10%的置信水平下通过了显著性检验,变量系数为0.026682,相应p值为0.07。这说明,创意产业与制造业融合度同制造业的产业绩效呈现出了正相关关系,且这一融合度每增加1个百分点,制造业的产业绩效提升约0.027个百分点。与此同时,制造业的市场规模、产权结构以及市场开放度等变量也都在10%的置信水平下通过了显著性检验,其中产权结构与制造业绩效负相关,行业的国有化程度越高,相对国有垄断势力所导致的低效率影响就越大,这也与产权经济理论是相关的;市场规模以及市场开放度与制造业绩效呈正相关,扩大对外开放一方面给本土制造业尤其是资金密集型行业注入更多的资金,并促进技术创新,另一方面可以给国有及本地资金投入带来竞争压力,从而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表2 创意产业与制造业融合对制造业绩效影响的分析结果

(3)对2010年的相关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发现,首先,创意产业与制造业融合度、制造业市场规模、产权结构、市场开放度等变量均在5%的置信水平下通过了显著性检验,创意产业与制造业融合度变量的系数提高至0.042821,即该融合度每提高1个百分点,制造业的产业绩效提升约0.043个百分点。很明显,与2007年相比,创意产业与制造业的融合度对于提升制造业绩效的促进作用进一步增强,只是产业融合度的系数仍然较小,说明我国通过推进创意产业与制造业的融合,以提升制造业产业绩效、促进产业转型升级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其次,制造业的市场规模与制造业绩效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市场规模越大,市场集中度越高,对提升制造业产业绩效的作用越明显。再次,制造业中国有产权比重与制造业绩效呈负相关关系,说明行业的国有化程度越高,制造业产业运行绩效越差,这与我国通过推进制造业企业产权改革,提升产业运行绩效的现实是相符的。最后,制造业的市场开放度和产业绩效水平正相关。通过扩大制造业对外开放,产业竞争程度和技术创新水平进一步提高,由此提升了制造业效率水平。

三、结论与对策建议

1.主要结论

基于以上分析可知,首先,创意产业对提高制造业的产业绩效确实有着促进作用,并且随着创意产业自身发展的不断完善,这种促进作用越来越强,创意产业不断推动着制造业各环节的自主创新,嵌入制造业价值链并与之融合的路径也持续深化。创意产业作为高增值性的新兴产业,主要在制造业调整升级和服务业不断细化的基础上,打破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原有界限,对制造业进行服务化、创意化和增值化拓展,促成不同行业和领域的重组与合作,开拓新的产业增长方式、产品与市场,以达到增强产业联动、推动制造业升级、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我国创意产业从起步到现在,包括政府、企业、科研院所和机构等在内的社会各界对其重视程度日益加深,随着各种促进创意产业发展政策的不断出台,创意企业的研发创新能力持续增强,创意产业在实现自身跨越式发展的同时,与制造业及其他服务业的互动融合也不断加深,成为推动制造业自主创新、加快创新成果产业化、最终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源泉。其次,制造业的产业规模以及市场开放度与制造业的产业绩效呈正相关关系,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对外开放水平的不断提高可以促进制造业绩效的提升。再次,制造业中国有产权占比同制造业绩效有着负相关关系,因此企业的产权改革仍是提升制造业运行绩效所面临的重要问题和有效路径之一。

2.对策建议

根据以上分析,提出以下促进创意产业发展、实现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对策建议:第一,强化创意产业以及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的政策引导。要强化政府部门对创意产业的重视,尤其是与制造业等产业密切相关的工业设计,将创意产业提升到建设创新性国家的发展战略上。可成立国家创意产业委员会,组织专业学者、产业协会以及相关政府部门共同研究制定创意产业发展规划,出台促进创意产业发展以及与制造业等其他产业互动融合的相关政策;可设立创意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创意人才培养和创意项目的开展,建设国家工业设计重点实验室等公共技术研发服务平台[12],加快创意成果的产业化。

第二,提升集成创新能力。制造业的发展需大力提升系统集成创新能力,通过创意元素和创新活动的运用,将关键技术创新、系统技术集成和工程集成能力进行有机统一,并与经营、服务模式的创新相结合,不仅形成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附加值制造业产品,同时整合创意—制造产业链,实现工程化、规模化和产业化。在此过程中要注重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政策与金融为支持、产学研结合的协同创新体系,设立与完善创意成果转化平台,建立创意产业与制造业的产业战略联盟,在技术、信息、产权等方面实现功能共享,在设计研发、生产制造、营销服务等方面合理分工协作,加快推进创意企业与制造企业的有效对接。

第三,促进创意设计的开放合作。随着创意产业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全球范围内的创意活动与交流合作更加密切。我国创意产业的发展,尤其是在促进制造业自主创新上,不能“闭门造车”,要面向世界,开放合作,激活和提升设计创新活力。要立足自主,充分发掘国内丰富的创意文化资源,同时充分利用国际创新资源,借鉴发达国家创意与制造互动融合的经验,提升我国创意设计能力。一方面应支持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积极参加国际创意设计交流展会,设立境外设计研发机构,并购境外设计企业,吸引国外优秀的设计人才;另一方面大力吸引外商来华投资,合资举办创意设计展会、创办创意设计服务机构等,不断拓展利用外资新领域。

第四,全面建设复合型创意人才的培养体系。重视创意教育,整合当地教育与创意资源,培养高素质创意人才;营造充满创意活力的文化环境,引进国际高端创意人才,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制造业企业要注重对研发设计、营销服务等高端环节的专业人才和管理人才的培训,加强对具备综合知识、技术基础、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管理能力的复合型创意人才的培养,积极引进创意产业发展与经营管理方面的领军人物和创新创业团队[13],加强创意人才与团队的交流合作,促进创意人才、创意企业与制造业企业、市场之间的紧密结合。

第五,发展创意金融,加强对关键领域支撑力度。健全创意产业金融体系建设,尤其是加大对创意产业与制造业融合的关键领域的金融支撑力度。鼓励、支持有自主创新能力、发展前景良好的重点企业上市融资;相关部门可设立创意产业投资基金、风险补偿基金等,为创意企业、制造业企业和各种创意研发项目提供专业化金融服务;建立多元化、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拓宽投融资渠道,满足各种类型投资者的投资需求以及各种规模的创意企业和相关制造业企业的融资需要。

注释:

(1)价值网络即公司为创造资源、扩展和交付货物而建立的合伙人和联盟合作系统,包括公司的供应商和供应商的供应商以及它的下游客户和最终顾客,还包括其他有价值的关系,如大学里的研究人员和政府机构。主要有顾客需求为中心、高度协作、快速反应、低成本等特质。

(2)制造业16个细分行业分别是:食品制造及烟草加工业,纺织业,纺织服装鞋帽皮革羽绒及其制品业,木材加工及家具制造业,造纸印刷及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化学工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金属制品业,通用、专用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含废品废料)。

[1]Adil A.Creative industries,economic opportunities and new global identities[EB/OL].2008.Gala.gre.ac. uk.

[2]Potts,Jason D.Why creative industries matter to economic evolution[J].Economics of Innovation and New Technology,2009,18(7):663-673.

[3]厉无畏,等.创意产业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J].中国工业经济,2006,(11):5-13.

[4]路甬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转变产业发展方式[J].观察与思考,2012,(1):6-10.

[5]张京成,等.创意产业的特点及两种存在方式[J].北京社会科学,2007,(4):3-8.

[6]孙晓华.技术溢出、研发投资与社会福利效应[J].科研管理,2012,(9):47-53.

[7]尹一丁.商业模式创新的四种方法[N].21世纪经济报道,2012—06—29(22).

[8]陈建华.基于循环经济的企业价值链研究[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2):71-76.

[9]叔平.制造业创意产业[J].上海质量,2012,(9):28-29.

[10]刘友金,等.创意产业与城市发展的互动关系及其耦合演化过程研究[J].中国软科学,2009,(1):151-158.

[11]刘奕.创意产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产业升级的重要途径[J].中国经贸导刊,2011,(8):22-24.

[12]路甬祥.创新型国家建设呼唤创新设计[N].中国工业报,2012-03-21(A1).

[13]张文珍.创意提升区域文化产业竞争力[J].理论学刊,2012,(10):106-110.

(责任编辑吴晓妹)

F269.24

A

1001-862X(2015)04-0026-008

本刊网址·在线杂志:www.jhlt.net.cn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新产业革命的发展动向、影响与中国的应对战略研究”(13&ZD157)

杜传忠(1965—),山东德州人,南开大学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产业经济研究所所长,主要研究方向:产业经济、技术经济研究;郭美晨(1990—),女,山东烟台人,南开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生,主要研究方向:产业经济。

猜你喜欢

价值链升级制造业
冰雪制造业的鲁企担当
小投入,大升级 Polk Audio Monitor XT系列
浅谈低碳价值链构建——以A公司为例
基于价值链会计的财务风险识别与控制
幸福,在“家门口”升级
喜看新中国七十年突飞猛进的制造业
医疗器械包装发展价值链
回暖与升级
试析基于价值链理论的成本管理模式
2014上海民营制造业5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