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问题的设计
2015-08-26徐灵哲
摘 要:数学教学要遵循儿童认知规律,构建以提供有价值的数学为基础,以改变学习方式为策略,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让其主动参与。结合学生情况,因材施教,让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趣味教学;教学方法
一、问题的引入
首先要把握生活性原则,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通过选择学生熟悉的、贴近现实生活的内容和情境,将教科书上的数学与生活中的数学联系在一起,帮助学生理解和体验从现实生活中产生和发展的数学知识。
其次要把握趣味性原则。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兴趣才能愿学、乐学、主动学。设计有趣的问题情境和学生愿意参与的数学活动,使他们感到学习数学是一件有意义、快乐的事情。
二、问题的探索
探索过程要注重活动性。活泼、好动是儿童的天性,直觉动作思维是小学生认知的年龄特点。数学活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改变学生被动的学习方式,培养主动学习的习惯,有利于实现在学会知识的同时,学会学习的方法。
探索的过程需要教师有效的引导和学生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如,在图形的对称平移旋转问题的探索中,安排学生自己动手剪一剪、移一移、转一转,从而使学生通过直观的数学现象建立数学模型,进而内化为自己的数学方法。
问题的探索过程很重要,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启发引导,力求使学生独立思考,理解知识,尝试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与同学合作交流,认同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并有兴趣应用它解决问题。
三、问题的解决
学以致用,数学学习的最终目的就是要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教师要千方百计地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数学的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在问题设计时,应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精心设计练习。
四、问题的思考
教师在课堂教学后要认真反思,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环节是否合理,反思学生的课上表现和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时发现解决问题中的不足,并及时改进。对解决问题的最优方法要及时整理、记录。
总之,教师要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问题,用数学思维分析问题,用数学的方法解决问题,体味理性与智慧的数学魅力。
作者简介:徐灵哲,1981年11月出生,毕业于保定学院,小学数学教师。
编辑 张珍珍